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板桥保安宫潮和宫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板桥保安宫潮和宫
图片来自flickr

板桥保安宫潮和宫,位在新北市板桥区江翠里吴凤路50巷93号,农村公园旁,全称板桥江子翠保安宫潮和宫。为保安宫潮和宫两庙的合称。楼上则为主祀三官大帝潮和宫(创庙于1862年),楼下为主祀保生大帝保安宫(创庙于1897年)。知名北管音乐社团“潮和社”,据说得名于本庙,亦常在本庙练习。

祀神说明

简史

板桥江子翠大汉溪新店溪交会处,清领时期水灾频传,同治元年(西元1862年)台风,引发大汉溪水灾,侵袭田地一千正林溪珍于是在当地树立了两石碑,一曰“水官大帝神位”,一曰“水仙王公神位”(水仙尊王),以祈平安,乡民皆虔诚膜拜。光绪八年(西元1882年)又台风,水退后,却浮出八百农田。乡民咸以为神祐,后奉神示,全江翠百姓一致团结,十六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男丁,全部趋往坪顶(今新北市林口区)取回松木树苗种植防风林,从此土地不再流失[1]

日治时代大正十四年(1925年),由于水官大帝与水仙尊王的主尊,一般俗信皆为夏禹,遂建小庙,直接奉祀夏禹,旋即增设为三官大帝,建立三官大帝庙,以神能使“和”,定名为“潮和宫”。

早期江子翠居民,多为福建泉州府同安县移民,素来奉祀乡土神保生大帝,故时往大龙峒保安宫祭拜。明治三十年(1897年),乡民自大龙峒分灵保生大帝香火,在江子翠建庙供奉,沿用“保安宫”庙名。日治时代从大龙峒保安宫分灵的,有两座庙宇,最早乃明治三十年(1897年)板桥江翠保安宫潮和宫;其次则是大正五年(1916年)分灵的永和保福宫

1978年,政府以开辟道路为由,强拆三官大帝庙,民众遂将潮和宫保安宫江子翠民众活动中心合并,以壮神威,并利于土地之利用。1981年竣工,装饰交趾陶双龙拱珠、双龙抱塔,庙内的神龛藻井的木作,皆用“黄金金箔”贴上,庙貌璀璨辉煌。修庙时并奉神谕,由唐山师傅以唐山素材,泥塑镇殿神像,而非采用木雕,此种作为在台湾解严前,干犯国民政府威权统治,可能被指为赤色分子,非常冒险,但最终达成目标。

本庙二楼为保安宫,而三楼则为潮和宫,因一楼为江子翠活动中心,本庙也是政府举办座谈会、公听会,说明政策的重镇,2019年5月5日,总统蔡英文至保安宫潮和宫参拜,并举行地方座谈会。

祭典活动

保安宫潮和宫有固定办理年例绕境,日期为每年农历3月15日保生大帝圣诞当日。

参考文献

语言已更改自中文(繁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