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杜审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杜审言(645?-708年),字必简,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父亲杜依艺做巩县县令, 杜审言是诗人杜甫的祖父。

生平

家族出于襄阳杜氏,依郡望可称襄州襄阳县(今中国湖北省襄阳市)人,父迁居洛阳巩县。杜审言很有才华,但恃才傲世。少年时,杜审言与李峤苏味道合称文章四友,世号“崔李苏杜”。融之亡,审言为服缌云。审言生子闲,闲生甫。

唐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擢进士第,为隰城尉。后转洛阳丞。武后圣历元年(公元698年),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却在此时得罪同事郭若讷、长官周季童,两人合谋诬陷杜审言,定了死罪。杜审言十三岁的儿子杜并为父报仇,潜入刺杀了周季童,杜并也被侍卫武士当场杀死,事态震惊朝野,皆称杜并为孝子。燕许大手笔的许国公苏颋,还亲自为杜并作墓志铭。

武则天闻知此事,召审言入京师,准备重用他时,问他:“你高兴吗?”审言手舞足蹈,表示谢恩。武后命他作《欢喜诗》一首,诗写得令武后满意,受职为著作郎,官至膳部员外郎。后因勾结张易之兄弟,被流放到峰州。[1]。 不久,召回任国子监主簿、修文馆直学士,直到他病逝。当初审言病重时,宋之问、武平一曾去看望他,他对二人说:“我受尽了造化小儿的苦,还有什么可说的!不过我活着,老是让你们出不了头。如今我快死了,只是遗憾找不到接替我的人呀!。约中宗景龙二年(公元708年)卒,葬于河南郡偃师县首阳之东原。他身后留有文集十卷,今已不传,流传下来的只有四十多首诗。

杜审言的诗多为写景、唱和及应制之作,以浑厚见长,杜甫云:“吾祖诗冠古。”工于五律,对近体诗之形成与发展,颇有贡献。被后人评论为中国五言律诗的奠基人。他的五律《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被明朝的胡应麟赞许为初唐五律第一。他的五言排律《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东》,长达四十韵,为初唐近体诗中第一长篇。

家庭

夫人

子女

  • 长子 杜闲,朝议大夫、兖州司马,杜甫之父
  • 次子 杜并
  • 三子 杜专,开封县尉
  • 四子 杜登,母卢氏,武康县尉
  • 杜氏,嫁蜀县丞钜鹿魏上瑜
  • 杜氏,嫁济王府录事河东裴荣期,封万年县君[2]
  • 杜氏,嫁平阳郡司仓参军范阳卢正均
  • 杜氏,母卢氏,嫁硖石尉京兆王佑
  • 杜氏,母卢氏,嫁常熟主簿会稽贺酰

著作

  • 有文集10卷,已佚。
  • 宋刻《杜审言集》1卷,收诗四十三首。

诗文全集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𬞟。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渡湘江】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春日京中有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秋夜宴临津郑明府宅】

行止皆无地,招寻独有君。 酒中堪累月,身外即浮云。 露白宵锺彻,风清晓漏闻。 坐携馀兴往,还似未离群。

赏析 公元689年(唐永昌元年)前后,杜审言在江阴任县丞、县尉等职时,应临津县郑明府之邀,在一个秋日的夜宴上,即兴抒怀,作了这首《秋夜宴临津郑明府宅》诗。此时,诗人年愈四十,颇负诗名,但仕途坎坷,久沉下僚,且曾经贬谪吉州司户参军,受司马周季重和司户郭若讷诬谄几致死,儿子杜并也惨遭杀害。在这一系列打击之下,诗人深感宦海沉浮,宠辱无常,身不由己,并因而产生了“酒中堪累月,身外即浮云”的思想。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秋夜宴会的情景,也真实地反映了诗人这一时期的思想和生活状况。

诗以身世之慨落笔,率直深沉,“行止皆无地”,是写诗人在仕途上进退维谷,处境困厄。在此失路艰虞的情况下,“招寻独有君”,意即:只有您还相邀我,充分表达了诗人对郑明府感激赞美之情。言外之意就是说郑明府是惟一能以恩德相结的知己,以声气相求的知音。在赞美郑明府的同时也流露出人生得一知己而心满意足的情绪,为全诗创造了友好愉悦的气氛。这联诗采用的是欲扬先抑的手法,把一个普通的邀请,写得激荡人心,意味深远。

“酒中堪累月,身外即浮云”,既是诗人即席产生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慨,也是诗人多年来郁郁不得志的表现。酒可以解忧,酒可以消愁,醉中岁月易逝,这就流露诗人胸中的愤愤不平。“身外即浮云”,是说一身之外,荣名利禄都像过眼烟云,不值得去追求。这貌似旷达的言词的背后,不免含有几分愤懑之情。

诗没有直接描述饮宴的热烈场面,但通过“露白宵锺彻,风清晓漏闻”的景物描写,已透露出宾主之间通宵达旦的欢宴。“露白”,说明有月华高照。在这月朗风清之秋夜,朋友们饮酒赋诗,不知不觉中时间飞逝,夜里清晰的钟声催人,拂晓滴嗒的漏声促人。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一夜欢宴过去了,终于到了告别的时刻。

在通宵达旦的欢宴之后,正与朋友告别之际,诗人没有一句留恋惜别的絮语,却说:“坐携馀兴往,还似未离群”,意思是:只要有您的友谊在,我就不会感到孤独,表明友谊的深厚与真挚,使他这个“行止皆无地”的人将不会再感到孤单,精神上得到很大的慰藉。实际上是对郑明府又一次的赞扬。 [3]


参考文献

  1. 耿慧玲. 金石地理所反映的越南汉化势力 (Microsoft Word文件档). 朝阳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 越南河西省青威县国威县,古称峰州。 
  2. 《全唐文·卷三百六十》唐故万年县君京兆杜氏墓碑(杜甫)
  3. 中华古诗文古书籍网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