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杜伊斯堡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杜伊斯堡港

图片来自WDR
位置    北莱茵-威斯伐伦州杜伊斯堡

启用    1716年

经纬度   51°27′9″N 6°45′36″E

年柜量   420万标准箱(2020年)

网站    www.duisport.de

杜伊斯堡港(德语:Duisburg-Ruhrorter Häfen)是位于莱茵河与其支流鲁尔河交汇处的内河港口,位于德国北威州杜伊斯堡,是德国规模最大、功能最多的港口,也是世界第一大的内河港口。[1][2]

历史

1716年,杜伊斯堡港开始建设并开港[1][2]。此后,在杜伊斯堡城市周围建设了多个隶属于不同机构的港口设施,主要经营煤炭等散货。1908年,港口建设了铁路,铁路设施是之后杜伊斯堡港港口集疏运系统的雏形。1926年,普鲁士国会颁布法律,把归属国家的港口设施转换成股份,并建立合伙公司“杜伊斯堡-鲁尔港口股份公司”,三分之二的股份归属普鲁士政府,三分之一的股份归属杜伊斯堡市。[2]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港口以及附属设施被毁,在战争结束后杜伊斯堡港开始重建。1950年以后,西德经济快速增长,带动杜伊斯堡港货物吞吐量增长。[2]

20世纪80年代开始,受到转运业务衰退的影响,位于莱茵河的内港衰落并逐渐被废弃[3]

1983年,拖轮与6艘驳船组成的船队开始在鹿特丹港与杜伊斯堡港之间往返。1988年2月西德召开的鲁尔区会议决定了鲁尔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与改革问题,杜伊斯堡被允许建设自由港。自由港在会议结束当年开工,并于1991年完工正式投入运营。同年英国设计师诺曼·福斯特的内港改造的规划方案中标。1992年完工的铁路编组站衔接了水路、公路、铁路三种运输方式。[2][3]

21世纪交替时,杜伊斯堡港购买了克虏伯钢铁厂关闭后留下的土地,并扩建成物流中心;同时内港继续改造,以融入城市并转型。2008年时,杜伊斯堡港每年有300列固定的联运货运列车驶出港口。[2][3]

现状

杜伊斯堡港至今保留有两大港区,其中一个是位于鲁尔河的内港,历史悠久,距离杜伊斯堡市中心仅有数百米,自20世纪80年代废弃后,改造成了工业遗迹公园[3];另一个是位于莱茵河的外港,外港则是主要的港区[2]

杜伊斯堡港位于德国著名的鲁尔工业区,其周边150公里范围内是欧洲人口最密集的区域,因此背靠巨大的市场与运输需求。且杜伊斯堡港距离欧洲最大港口鹿特丹港230公里。[2]

2011年3月19日,首趟重庆开往德国杜伊斯堡的国际铁路货运列车成功开行[4]。这是历史上第一列中欧班列,不过当时仅被称作“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5]。2014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德国国事访问期间见证了“渝新欧”中欧班列列车抵达德国杜伊斯堡港,中欧班列第一次进入全球公众的视野[5]

2020年,中欧铁路货运量有30%经过杜伊斯堡物流中心运转,比2019年增长了约70%,中欧班列带来的铁路运输业务让杜伊斯堡港对冲了疫情的冲击,且总量相比2019年增长了5%,约合420万标准箱[6][7]。杜伊斯堡港首席执行官艾里希·史塔克表示,杜伊斯堡港自2020年4月开始扩大与中国城市的连接,这一策略在当年下半年见到了成效[6]。2021年3月,新加坡港务集团与德国杜伊斯堡港口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投资亚洲的多式联运物流设施[7][8]

港区状况

港区北面有莱茵-赫尔内运河,南面有鲁尔河,都和莱茵河沟通,使鲁尔奥特港区和东部腹地相连。运河可通航长85米、宽12米、吃水 2.5米的船舶;鲁尔河可通航长100米、宽12米、吃水2.6米的船舶。莱茵河的杜伊斯堡至鹿特丹航段全年约有35天水深不足 2.5米,其他时间可通航吃水2.5米的船舶,全年约有165天可通航由4艘欧洲Ⅱa型标准驳(满载吃水 3.8米)组成的顶推船队。

港区码头岸线长43公里,50%以上为板桩墙岸壁,馀为斜坡岸壁。全港实际上是由杜伊斯堡、鲁尔奥特霍赫菲尔德三大公用港区和沿莱茵河分布的14个货主码头组成的港群,所以又称杜伊斯堡-鲁尔奥特港。

杜伊斯堡港的货主码头属于联邦德国一些大型冶金工业化学工业的公司所有,例如曼内斯曼钢铁公司、蒂森钢铁公司和杜赫特勒本化工公司等。货主码头占地面积和货物吞吐量均占全港60%左右。三大公用港区主要也是为几家大型冶金和化工公司服务,装卸的货物主要有矿石煤炭石油产品钢铁有色金属、建筑材料、、食品和饲料等。1975年霍赫菲尔德南港开辟了集装箱码头。

港区铁路线总长146.7公里,公路线总长26公里,有现代化的信号设备和电视监视系统。因处于国际铁路和跨区高速公路的枢纽地位,货物集疏运极为便利。杜伊斯堡港通过莱茵河进行河海直达运输,主要同挪威瑞典芬兰丹麦英国爱尔兰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的港口直接联系。

视频

Duisburg: Hoffnungsträger Hafen

参考资料

  1. 1.0 1.1 蔡, 观. 世界最大的内河港口──德国杜伊斯堡港. 世界海运. 1994, (03): 46 [2021-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12). 
  2.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徐, 萍. 从杜伊斯堡港的发展历程看港口的升级和转型. 中国港口. 2008, (09): 54–56 [2021-09-12]. ISSN 1006-124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12). 
  3. 3.0 3.1 3.2 3.3 陈, 志翔. 修旧为创新,整合求转型——杜伊斯堡内港公园改造. 现代城市研究. 2006, (03): 80–88 [2021-09-12]. ISSN 1009-600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12). 
  4. 中欧班列助推中国中东欧合作走深走实——专访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事务特别代表霍玉珍大使. 央广网. 2021-03-21 [2021-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12). 
  5. 5.0 5.1 单靖; 张乔楠. 中欧班列:“一带一路”的钢铁驼队. 经济导刊. 2019-11-19 [2020-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4). 
  6. 6.0 6.1 高孟阳. 中欧班列疫情中逆势而行 德国港口装卸量创新纪录. m.news.cctv.com. [2021-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12). 
  7. 7.0 7.1 尝了中欧班列的甜头 杜伊斯堡和汉堡港的下一步扩张计划是?. RailFreight.cn. 2021-03-24 [2021-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1) (Chinese (China)). 
  8. 彭婷婷 (编). 新加坡港务集团与德国杜伊斯堡港口集团成立合资公司 投资亚洲多式联运物流设施. 联合早报. 202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