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村落的背(廖清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村落的背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村落的背》中国当代作家廖清华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村落的背

村落是何时形成的,父辈们也说不清。只是代代相传,传说是清朝康熙年间,从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有几户人家迁到此地,经过三百多年的繁衍生息,才形成了今天两百多户的一个村落。因一个大型企业将搬到此处,在当地政府妥善处理好土地费、青苗费、房屋费、坟包费后,在区上一排排高耸的安置房建成后,村民们也就痛痛快快地离开村落,欢欢喜喜地搬进了新居。他们的脸上,丝毫读不出安土重迁的味道来。 村子消失了,但村里的人还在,他们还会继续繁衍。灯亮处,人就在。人在,各自的村落也就活着。人们会依稀地见到村落的背影,有关村落的故事就会继续下去。

放养

办公室两个年轻妈妈,对孩子的养护只能用“精致”来形容。孩子的吃、穿、学,被她们安排得有条不紊。吃啥穿啥学啥,什么时候吃什么时候穿什么时候学,那个精细化,让我这个即将奔五的老男孩敬佩之余多少有点嫉妒。就遗憾当年自己成长发育的时候咋没有这样的妈妈。

在生产队,父母是要拼命去挣工分的。付出劳力挣了工分,换回一点可怜的口粮聊以糊口。他们哪有时间精力护理孩子呢,于是在出工的时候,父母就随手把孩子放在地里。两岁的、三岁的、四岁的娃,散布在麦垄间、玉米地里、苕藤丛中,爬着摸着哭喊着,腿上身上脸上全是泥,嘴里也不知吃了多少泥、蚂蚱、蜻蜓、猪儿虫。地里的玉米、麦子、高粱靠天生长,我们这些滥贱的小命也是靠天生长的。也许在父母眼里,这在田地间滚爬的娃还真不如他们收割的玉米麦子高粱。娃们在天地间敞敞亮亮地自由自在地生长,老天爷多少有点怜悯这些卑微的小生命,因了老天爷的庇佑,倒也不见那个娃被人贩子抱走或被狼叼走的。伴着地里的庄稼,娃们也稀里糊涂地长高长大。

正月初一,村里的人们早早起床,穿得整齐,说话客气,各自备了蜡烛钱纸鞭炮去祭祀先人。娃们欢天喜地地跟在父母后面去上祖坟,他们倒不是有多么的思念高祖父曾祖父或祖父,因为这些祖父对他们而言只是一个概念而已。孩子们热衷于上坟,多半是冲着鞭炮去的。给老辈子们点了蜡烛烧了纸钱,然后假吧意思地叩头作揖,眼睛却一刻不离大人手里的鞭炮。鞭炮在坟头噼噼啪啪地响起,娃们就在坟尾欢天喜地地跳着。鞭炮余音未了,孩子们就涌上坟头,去争捡还没有引爆的“炸弹”。慌里慌张地,也不管那引线是否亮着,见了“炸弹”就捡。结果,有些鞭炮就在手里爆了。伤得轻的,父母最多说两句,因为正月初一忌口,无论如何是不能爆粗口的。有的炸了手指,鲜血直流,这就得给村里的赤脚医生送去。这天上午,赤脚医生格外忙碌。他有好多年,都是正月初一下午才去上坟的。

村里有个与我一样大的孩子,他从娘胎里出来时,就与别人不一样。他右手的大拇指上还生了一个小手指,我们都叫他六指儿。六指儿很自卑,他想不通,为什么别人都是五根手指,自己却是六根,他吵着闹着要把那个小手指砍掉。父母没有办法,带着他进医院。医生捏着我们六指儿的那根小手指瞧了半天,眉头皱得老高,许久才扔下一句:“这手指不能割!割了,小命就没了。”一年的正月初一,六指儿跟着父母去上坟,照例捡未爆的鞭炮玩。一个小钢炮,就在六指儿的右手爆了。事情就那么巧,那个小钢炮竟把六指儿右手大拇指上的小手指给炸掉了。手指飞掉,六指儿也没有像医生所说的没有了小命。现在,六指儿活得漂漂亮亮的,只是不再捡鞭炮玩了。大人们都说,这是因为给祖宗们上坟,感动了坟包里的老人家。这鞭炮才把六指儿炸成了五指儿,把他炸成了一个正常人。

我家草房背后,有一口堰塘。堰塘虽小,但深两丈许,是能够淹死人的。一天,堂兄带了同村的两个半大孩子去塘里洗澡,我只穿了一条摇裤儿,屁颠屁颠地跟在他们后面。堂兄他们在堰塘里嬉戏,我就在岸上傻痴痴地看着。洗了半天,堂兄像是记起了我,他从水里探出脑袋:“看啥子!下来呀,这水里安逸得很!”“哥,我游不来。”年龄还小,但我已有基本的认知,知道这堰塘是能取自己小命的。“怕啥,有哥呢,哥教你。”于是,我脱了摇裤儿,一步步地踩进塘里。堂兄教了我一会儿,见没有任何的起色,就有些不耐烦:“你自己多刨刨,多吃几口水就会了。”不知不觉地,堂兄他们游向了远方。我在水里扑腾着,也不知不觉地扑进深水区。还没反应过来,连自己脑袋顶上最后一根头发也被水埋了。呛了几口水,在生命没有完全丧失之前,我的小手本能地乱抓着。抓抓抓,好像抓着了树根!对了,我记得堰塘四周长满了桑树。再往上,是塘壁。晕沉沉地,我不知怎么爬上了堰塘。我站在摇裤儿旁边放声大哭,堰塘里的三个人伸着脖子好奇地看着我,不知道我又在发什么神经。

事后,堂兄威胁我,让我不准告诉父母,否则他以后就不带我出来耍了。为了能屁颠屁颠地跟着堂兄混,到现在我也没告诉父母我私自下塘洗澡的事。可怜的父母,你们还不知道吧,四十年前,你们的儿子差点被阎王爷收了去。那次在堰塘里,我的小手若抓错了方向,也就没有这些记忆了!

簸箕里蠕动的嫩蚕,笼子里悦耳的画眉,养得精细,却少了那么一点筋骨。俗话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人世间,能够求得富贵的,毕竟是少数。可老天给了你生命,你不在阳光下晒晒,不在风雨中浸浸,不在田野里疯长,那这生命多少显得有些狭隘。其实,每一个微小的生命背后,都有一尊默默守护他的观音。因此,不要抱得太紧,试着放下。[1]

作者简介

廖清华,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市劳动模范。出版专著《精短哲理故事感悟》《诗意旅行》《生活中的读与写》。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