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李银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银桥

李银桥(1927年9月-2009年9月22日),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东河疃村人,武当派俗家弟子,曾任毛泽东主席的卫士、副卫士长、卫士长

他擅长太极拳和太极剑,2009年9月22日因肺部感染于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去世,享年82岁。

基本内容

中文名:李银桥

出生地:河北省安平县东河疃村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27年9月

逝世日期:2009年9月22日

性别:男

职业:保镖

人物生平

1927年,李银桥出生于河北安平。小的时候,他在家乡读过两年小学。因为自小习武身体硬朗,人又机灵,自11岁参军后,李银桥就一直给首长当特务员

1947年2月,李银桥被作战部队抽调上来,开始在中央机要通信排工作,后来被指定担任周恩来的卫士。第一次和周恩来见面,李银桥就坦率地表示,“我想到部队基层去”。周恩来笑了笑说:“到基层部队去是好事,不过还是欢迎你来工作,过两三年,可以送你去学校学习。”李银桥当即答应下来。

在周恩来身边担当卫士不到6个月,1947年8月18日,因为他的卫士工作做得好,中央负责保卫的同志决定把他调到毛泽东身边当卫士。在和毛泽东见面时,李银桥也直言希望下部队。毛泽东当即哈哈大笑,称要和他定个君子协定,借用李银桥半年,并让他当卫士组的组长。李银桥干卫士工作十分出色,毛泽东非常满意。 

1948年2月19日,毛泽东找李银桥谈话:“半年,整好半年……你,还想走吗?”李银桥垂下头,心里有些矛盾。但他最后还是选择了讲实话:“想走。”毛泽东显出怅然若失的神情,这让李银桥有些不安。毛泽东最终还是同意他走,表示自己不会食言。但李银却没有走,说:“主席已经同意我走,那么,前边定的约算是结束了。如果需要,我们还可以定约。”毛泽东笑着说:“那好。我们重新定约。半年,你再帮我半年,看我打败胡宗南。”

1948年8月,转眼第二个约定又到期,但毛泽东的个人魅力深深吸引住了李银桥,并让李银桥下定决心跟随主席一辈子。1962年4月,离开毛泽东被调往天津工作。

1962年4月20日,毛泽东亲自送别李银桥,还抄录了一首《七律·长征》送给他做纪念。来到天津后,李银桥一开始在天津市公安局工作,后来又调到一个工厂当副厂长。其间,李银桥曾多次探望毛泽东。

1976年9月,毛泽东逝世,李银桥卸任毛泽东卫士长一职。

1979年,调任人民大会堂管理局当副局长;3年后进入公安部。

2009年9月28日上午10时,李银桥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毛泽东女儿李敏等生前友人、旧好参加遗体告别仪式。此外,李银桥家乡安平县党委政府将派代表参加仪式,家乡亲人也一同前往。

回忆主席

见证伟人的平民生活,在战争年代,毛泽东对于穿衣从来不提任何要求,他常常是有什么穿什么。为了少做一件衣服,节约一些开支,毛泽东的衣服上往往是补丁上缀补丁。韩桂馨除了照顾李讷之外,还常常帮毛泽东缝补衣服。

1949年,毛泽东进了北平,曾在香山双清别墅接待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各界代表、知名人士。他在见张澜前,吩咐李银桥说:“张澜先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了不少贡献,在民主人士当中享有很高威望,我们要尊重老先生,你帮我找件好些的衣服换换。”然而,李银桥在毛泽东所有的家当中翻了又翻,找了又找,竟挑不出一件不破或者不打补丁的衣服来。李银桥有些委屈,对毛泽东说:“主席,咱们真是穷秀才进京赶考了,一件好衣服都没有。”毛泽东倒劝慰他说:“历来纨绔子弟考不出好成绩,安贫者能成事,嚼得菜根百事可做。我们会考出好成绩。张先生是贤达之士,不会怪我们的。”就这样,他硬是穿着补丁衣服见了张澜,又见了沈钧儒、李济深、郭沫若、陈叔通等知名人士,受到了各位民主人士的尊敬。

1959年到1961年, 是共和国历史上被称为“三年困难”的时期。当时,中央人民政府将每个国民的口粮定量减到最低限度,中南海里的机关干部们也开始重新定量,先由个人报数再由群众公议评定——身高体宽的毛泽东,自报的粮食定量是每月26斤。

一个星期天,李讷回到家里,毛泽东破例让她在家里和自己一起吃了顿饭。饿了一星期的李讷,看见桌子上三四盘炒菜、一碗汤,外带辣子、雪豆腐等小碟,胃口一下就被吊起来了……

目睹这一情景的李银桥,心里很不是滋味,事后向毛泽东进言:“主席,李讷太苦了,我想……”没等他说完,毛泽东就打断了他:“和全国人民比较来说,她还算好一些的呢!”“可是……”“不要说了。我心里并不好受……我和我的孩子都不能搞特殊,现在这种形势尤其要严格。”

毛泽东担心教育不严干部子女成为“汉献帝”

建国初的某一天,毛泽东有一次散步时问卫士长李银桥:“你的感觉是李敏好还是李讷好呢?”李银桥说:“都很好,她们没有某些高干子女那种容易表现出的优越感,她们要求自己严格,有上进心。”毛泽东摇了摇头说:“我看她们不如你们有出息,也不如你们有前途。她们比你们吃的苦少,能吃苦的人才能有出息。”李银桥说:“主席,你还想叫孩子们怎么吃苦?她们可是比普通人家的子女吃苦多多了!”毛泽东又摇头:“你说得不对。你讲吃苦的时候思想不对头,因为你首先想到她们是我的女儿,所以你给她们定了一个不同于一般人家子女的标准。她们不就是吃大食堂吗?大食堂的伙食要比多数农民家的伙食好,难道不是这样吗?”李银桥说:“主席,你总找低的比,这不公平。城里人家大多数未必比学校食堂伙食差,我家里就比大食堂的伙食好。”毛泽东笑着说:“你为革命作了贡献嘛,吃好点人民没意见。她们还没有作贡献呢。人哪,生活上还是跟低的比有好处。不比贡献比享受,那就是没出息了。”

1960年,正是国家经济最困难的时候,李讷很少回家。一次卫士尹荆山去看望李讷,小尹看李讷脸色不好,便关切地问是否病了?李纳不好意思地小声说:“尹叔叔,我确实很饿……”李银桥听了小尹的汇报后,心中很难过,他搞了一包饼干送给李讷。李讷怕让别人看见,匆匆填了两块在嘴里,把其余的包好,准备慢慢享用。李银桥看着不忍,说:“吃吧,我还给你送。”毛泽东知道后,非常生气:“三令五申,为什么还要搞特殊化?”“别的家长也给孩子送东西……”李银桥小声解释。“别人可以送,我的孩子一块饼干也不许送!”毛泽东拍着桌子,大声说道:“谁叫她是毛泽东的女儿!”

难忘挥泪相别之时的肺腑之言:“你们常来看看我”

1962年4月20日,毛泽东亲自送别李银桥,嘱咐他说:“以后你每年都要来看我一次,我这里就是你的家。我活着,你来看我,我死了,你每年到我的坟头上看我一次,看一次我就满意了……”随后,毛泽东还抄录了一首《七律·长征》送给他做纪念。直到现在,李卓韦家中的墙壁上,还挂着这幅毛泽东手迹的临摹版。

来到天津后,李银桥一开始在天津市公安局工作,后来又调到一个工厂当副厂长。其间,李银桥曾多次探望毛泽东。

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毛泽东逝世。李银桥在回忆录中称,听到这个消息后,全家失声痛哭。当晚他驱车赶往北京,在火车上哭了一路。回忆起在毛泽东身边15年的卫士生涯,毛泽东只对他发过一次火。他说,自己宁愿毛主席天天对他发火,也不愿接受毛主席去世。[1]他已经再没有机会陪伴自己敬爱的毛主席了,毛主席去世时自己未能陪在身边,成为了他的一大憾事。抵达北京后,他在毛泽东的遗体前久久不愿离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