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李白与杜甫的文坛友谊佳话(杨有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白与杜甫的文坛友谊佳话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李白与杜甫的文坛友谊佳话》中国当代作家杨有民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李白与杜甫的文坛友谊佳话

李白和杜甫两人都以他们超凡的诗才和博大的胸襟,撑起唐代诗坛高不可及的瑰丽天空。李白是浪漫主义诗歌的高峰,杜甫是现实主义诗歌的高峰,他们以其高贵的人格和真挚的友情,谱写出文学史上的一段友谊佳话。

公元前745年的初夏,李白与杜甫相识于洛阳。当时的李白44岁,已名满天下。杜甫33岁,初登文坛,光华初露。李白的声名和才气,使杜甫对他的仰慕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反之,李白对这位小自已11岁才子也十分欣赏,惺惺相惜。杜甫曾在诗中描写他们当时交往的情形,“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兄弟。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这次相聚离别之时,他们相约在商丘再次同游。秋天,两人如约而至,还偶遇了诗人高适。三人入酒垆,登吹台,游梁园,饮酒赋诗,纵论天下,好不痛快。分手后,杜甫对李白念念不忘,写了几首思念李白的诗篇,终于有一天,他抑制不住对李白的思念,跑去任城看望李白,并和李白同游山东。临别之时,李白给杜甫写了送别诗,《鲁郡东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此后杜甫西去长安寻找机会,李白南下入吴,继续求仙问道。二人从此各奔东西,再未碰面,可是却在各自的心中扎下了友谊的种子,两人诗文不断,互相寄赠。二年后,李白思念杜甫,写下了《沙丘城下寄杜甫》,诗中写道,“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多情的杜甫一直处于对李白的思念之中,他曾说,“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李白斗酒诗百篇”,他用“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评价李白诗歌的强大艺术力量。

天宝十五载,李白因参加永王起兵,与肃宗争夺皇位而受到贬黜,被流放到荒无人烟的夜郎国。在众人对李白避之不及情况下,杜甫却喊出了“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他满怀悲愤地写出二首惊人的诗篇《梦李白》:

其一,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黒。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其二,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李白与杜甫的友谊真是光照日月,辉耀千古。然而,在赞颂李白与杜甫文坛友谊佳话的同时,我们不免对历史和现实中文人相轻的话题感到沉重。

话说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曾有过郭沫若和鲁迅之争。当时创造社的郭沫若,成仿吾等人对鲁迅大加挞伐,说鲁迅是封建余孽。鲁迅无奈,只好反击,说郭沫若是流氓加才子。还是周恩来和冯雪峰出面批评了郭沫若,成仿吾等人的宗派主义,才结束了争论。这给当时的反动派和别有用心的人以口实,大肆渲染,使当时文化统一战线受到一定的伤害。

建国后有胡风和周扬之争,更是残酷斗争,无情打击。胡风和一些同志不仅受到严厉批评,还为此做牢。一些有才华的文艺界人士二十余年不能发声,不能写作。直到文革以后,周扬也从监狱中走出来,才与胡风握手言和。然而这场长达二十余年的争论,对社会主义文艺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今天,文人相轻的余毒仍然害人不浅。现在有所谓的文艺小圈子,在小圈子之内互相吹棒,针插不进,水泼不进,在小圈子之外,恶意攻击,恶语相加。有的人是老王卖瓜,自卖自夸,别人批评不得。这种恶劣的风气,对繁荣社会主义文艺非常要不得的。

闻一多先生曾经说过,李白与杜甫的相遇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是太阳月亮的相碰,二者交相辉映。真希望今天的文艺界人士既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才能,又有李白和杜甫的博大胸襟,互相学习,互相欣赏,肝胆相照,博采众长,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做出成绩。[1]

作者简介

杨有民,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箸有怀人忆事散文集,下乡知青,1968年在辽南一个小村庄插队,以后在鞍山市政府部门工作,2010年退休。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