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李献甫(1195年-1234年)字钦用,河中人,李献能的堂弟。

  • 博览群书,精通《左氏春秋》和地理学。兴定五年(1221),李献甫中进士,历任咸阳主簿、行台令史。
  • 正大元年(1224),金夏议和谈判中有功,被任命为庆阳总帅府经历官。不久,任长安县令,政绩显赫,百姓爱戴。
  • 天兴元年(1232)任六部员外郎,后又因功升迁为镇南军节度副使兼右警巡使。
  • 天兴三年(1234年)正月死于蔡州之战。有文章名为《天倪集》传于世。

目录

基本信息

姓名    李献甫  
字号    字钦用      
民族    汉     
官职    咸阳主簿、行台令史、六部员外郎  
出生地   河中
出生时间  1195年 
去世时间   1234年 
所处时代   金末  
主要作品   《天倪集》    
主要成就   金夏议和    

个人生平

学识满腹

  • 李献甫博通经史,特别精通《左氏春秋》和地理学。李献甫为人干练而有心计,他所想到的比别人深远得多,所以当时人称赞他学识满腹。兴定五年(1221年),李献甫中进士,历任咸阳主簿、行台令史。[1]

金夏议和

  • 自从天会二年(1125年)议和,金国八十余年未曾和西夏国有交战。到了大安三年(1212年),金兵在会河堡被元军击败,西夏乘机进攻。由此金夏之间爆发出持续十年的战争。元光二年(1224年),西夏遭遇旱灾,被迫停止战争。同年,元军出兵西夏,金国的延安、庆原元帅府想要乘机攻打西夏,被完颜白撒和完颜合达阻止,由此产生了议和的契机。 [2]
  • 正大元年(1224年)西夏派使者来讲和,朝廷派翰林待制冯延登前去谈判,当时李献甫是书表官,跟随冯延登前往。西夏的使者很有口才,冯延登不能说服对方,谈了好几天还不能谈定。当讲到要金国每年进贡时,李献甫忍不住了,在旁插话说:“西夏与我国和好百年,现在虽改君臣之名为兄弟之国,哪有让哥哥进贡的道理?”使者说:“且不说兄弟关系。宋每年送我国帛二十五万匹,旧例具在,难道您不知道吗?金朝要想恢复友好关系,也非这样办不可。”李献甫正言厉色地说“:使者还好意思说吗?宋每年给你家币帛而赐姓给你们,俨然以君父自居,但西夏的君臣却没有一个人明白这一点。就是使者也应当加以隐讳,但你现在却公开说出。使者当真能做主和议,那么也要按宋赐姓的规矩,敝国每年送给你们帛五十万匹,献甫也能以身自任,保证办到。”
  • 西夏使者说不出话来,和议便按照李献甫所提出的要求定了下来。后来朝廷给他记功,任命他为庆阳总帅府经历官。[3]

为官有方

  • 不久,李献甫被任命为长安县令。长安是京兆行台所在地,供给任务十分繁重,李献甫处理得常常像是还有宽余,县里的百姓依赖他安居乐业。后来他入朝任尚书省令史。天兴元年(1232年)任六部员外郎,朝中有关防卫的策略常靠李献甫提出,他又因功升迁为镇南军节度副使兼右警巡使。[4]

蔡州之难

  • 天兴三年(1234年)正月,元军向金国最后一座城池蔡州发起进攻,南面城门最早沦陷,守卫弃门而逃,元大军涌入蔡州,金哀宗自缢而亡。不久整座城池被攻破,元军在城内展开屠杀。金国由此灭亡。李献甫便死于此难,年仅四十岁。[5]

人物作品

  • 李献甫所著的文章名为《天倪集》,留在汴京。李献甫死后,他的家也破亡。天兴三年(1234年),华阳人王元礼买到了《天倪集》,使这本书能流传于世。 [6]
  • 有诗《长安行》、《夏夜》、《九龙池春望》、《庆兴池书所见》、《题黄华幽居图》、《河上之役》三首、《别春辞》、《秋风怨》、《围城》、《骤雨》、《资圣阁登眺同麻杜诸人赋》共计十三首收录于《中州集》。

]

人物轶事

  • 李家先祖有人担任过金吾卫上将军,是河中大族,当时人称皆称之为“李金吾家”。李献能李献卿李献诚、李献甫兄弟四人都以文学出众著称,相继中第,所以李家被称为“四桂堂”。 [7]

人物评价

  • 《金史》赞曰:韩玉冯璧、李献甫、雷渊,皆金季豪杰之士也。夏人援宋例以邀岁币,献甫以宋赐夏姓一事折之,夏使语塞而和议定。[8]

史籍记载

  • 《金史》有其传。 [8] 

参考资料

  1. 《金史·李献甫传》李献甫,字钦用,献能从弟也。博通书传,尤精《左氏》及地理学。为人有干局,心所到则绝人远甚,故时人称其精神满腹。兴定五年登进士第,历咸阳簿,辟行台令史。
  2. 《金史·外国·西夏》.国学.2014-11-10
  3. 《金史·李献甫传》夏使语塞,和议乃定。后朝廷录其功,授庆阳总帅府经历官
  4. 《金史·李献甫传》寻辟长安令。京兆行台所在,供亿甚繁,献甫处之常若有余,县民赖之以安。入为尚书省令史。天兴元年,充行六部员外郎,守备之策时相倚任之。以功迁镇南军节度副使,兼右警巡使,死于蔡州之难,年四十。
  5. 《金史·金哀宗本纪》三年正月壬寅,册柴潭神为护国灵应王。甲辰,以近侍分守四城。戊申,夜,上集百官,传位于东面元帅承麟,承麟固让。诏曰:“朕所以付卿者,岂得已哉?以肌体肥重,不便鞍马驰突。卿平日捷有将略,万一得免,祚胤不绝,此朕志也。”己酉,承麟即皇帝位。百官称贺。礼毕,亟出捍敌,而南面已立帜。俄顷,四面呼声震天地。南面守者弃门,大军入,与城中军巷战,城中军不能御。帝自缢于幽兰轩。末帝退保子城,闻帝崩,率群臣入哭,谥曰哀宗。哭奠未毕,城溃,诸禁近举火焚之。奉御绛山收哀宗骨瘗之汝水上。末帝为乱兵所害,金亡。
  6. 《金史·李献甫传》所著文章号《天倪集》,留汴京。献甫死,其家亦破,同年华阴王元礼购得之,传于世。
  7. 金史·李献能传》李献能,字钦叔,河中人。先世有为金吾卫上将军者,时号“李金吾家”。迨献能昆弟皆以文学名,从兄献卿、献诚、从弟献甫相继擢第,故李氏有“四桂堂”。
  8. 8.0 8.1  《金史》.国学.2014-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