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勉

李勉,字玄卿,别名李汧公,是唐朝宗室、大臣,是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懿的后人。李勉历任监察御史、御史大夫、工部尚书、永平军节度使、同平章事、检校左仆射、太子太师等职,封爵汧国公;他任职期间颇有政绩,深得百姓爱戴。李勉著有《厨院新池记》《滑州新驿记》等作品,于788年逝世,时年72岁,追赠太傅,赐谥贞简。

李勉善于琴,有琴著《琴徽字议》,还曾作琴曲《静观吟》,慨世之纷扰,世人见役于物而不复休息;表唯有静观,则心境澄清,外诱不扰;言浮云富贵,草芥功名之志;述吟风弄月之襟胸[1]

人物生平

李勉,郑王李元懿的曾孙。父亲李择言历任四州(汉、褒、相、岐)刺史,以严厉干练著称,封安德郡公。在汉州(今四川广汉市)时,张嘉贞是益州长史、判都督事,性情简慢崇贵,与辖境内的刺史礼节相隔,但引李择言同榻而坐,谈论政治,当时人觉得很荣耀。

李勉自幼勤读经史,成年后沉静文雅、清正严峻,崇尚道家思想。因皇亲陪位典礼,拜开封县尉。当时,天下承平已久,汴州(今河南开封)是水陆交通要路,民居庞杂,最难治理。李勉在任时,与县尉卢成轨等人都有擒拿奸邪、揭发恶事的名声。

至德元年(756年),李勉随唐肃宗前往灵州(今宁夏灵武),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当时,朝廷崇尚武功,勋臣依仗恩宠,大多不知礼仪。大将管崇嗣在朝堂上背向而坐,谈笑自如,被李勉弹劾,遭到拘押。唐肃宗赦免管崇嗣,叹道:"我有李勉,才知道朝廷的尊贵啊。"于是提拔他为司膳员外郎。

至德二年(757年),关东诸将送来战俘一百多人,肃宗命全部处死。李勉进谏道:"元凶还没有消灭,战乱波及了大半个国家,许多人都受到了牵连,他们得知陛下登基,都想着洗心革面,如果把这些被俘的人全部杀掉,是逼迫那些跟随反叛的人继续作乱。唐肃宗立即命令赦免战俘。

历任要职

郭子仪收复长安后,李勉历任清要官职,累迁河南少尹。河东节度使王思礼、朔方河东都统李国贞以为行军司马。不久,拜梁州都督、山南西道观察使。

宝应元年(762年),羌族、奴剌联军入侵梁州(今陕西汉中),李勉守不住城池,召回朝廷,担任大理寺少卿。但是,唐肃宗一向看重他的正直不阿,擢为太常少卿 ,准备对李勉加以重用。李勉不肯阿附权宦李辅国,贬出朝廷,历任汾州刺史、虢州刺史,迁京兆尹、检校右庶子、兼御史中丞、都畿观察使,出为河南尹,转江南西道观察使。

大历二年(767年),李勉入朝,拜京兆尹,兼任御史大夫。

大历四年(769年),出为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观察使。当时,番禺叛军首领冯崇道、桂州叛将朱济时等作乱数年,攻陷十余州。李勉到任后,派大将李观与容州刺史王翃合力征讨,将它们全部斩杀,最终平定五岭。

大历八年(773年),拜工部尚书,封汧(qiān)国公。不久,永平军节度使令狐彰病死,临终前上表举荐李勉接替自己。唐代宗以为永平军节度使,在镇八年,以素有德望,不威而治,关东诸藩镇十分敬重。

大历十一年(776年),汴宋节度留后田神玉去世后,受命兼任汴州刺史、汴宋节度使。汴州大将李灵曜勾结魏博节度使田承嗣,起兵反叛。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派侄子田悦出兵援助。李勉联合淮西节度使李忠臣、河阳节度使马燧出兵征讨,大破田悦,令部将杜如江生擒李灵曜。

后来,李忠臣镇守汴州,李勉回镇。大历十四年(779年),李忠臣贪婪残虐,部下驱逐。李勉担任汴宋节度使,并将治所迁到汴州。不久,

人物评价

宰相李泌:李勉公忠雅正,而用兵非其所长。

常裒:御史中丞东都畿内观察使李勉,才茂宗枝,名推公器,风标自肃,操履愈高。智略可仗於安危,忠贞克同於休戚,亲贤是赖,中外必闻。属肆觐观风,三川展义,来苏望积,处剧才难,实资模楷之良,共缉保□之政。

陆贽:汧国公李勉,忠信孝友,直方简俭,达君臣父子之际,知礼乐教化之端。虚澹保和,贞明寡欲,求旧则德懋,叙亲则属尊,师范国储无易其选。

刘昫:① 勉坦率素淡,好古尚奇,清廉简易,为宗臣之表。善鼓琴,好属诗,妙知音律,能自制琴,又有巧思。及在相位向二十年,禄俸皆遗亲党,身没而无私积。其在大官,礼贤下士,终始尽心。② 李勉、李皋,禀性端庄,处身廉洁,临民莅事,动有美声,可谓宗臣之英也。若夫治军旅,御寇戎,谋必臧,战必胜,则又勉不及皋远矣。

欧阳修:① 位将相,所得奉赐,悉遗亲党,身没,无赢藏。其在朝廷,鲠亮廉介,为宗臣表。礼贤下士有终始,尝引李巡、张参在幕府,后二人卒,至宴饮,仍设虚位沃馈之。遣戍兵,常视其资粮,春秋存问家室,故能得人死力。② 周之卿士,周、召、毛、原,皆同姓国也。唐宰相以宗室进者九人。林甫奸谀,几亡天下。李程和柔,在位无所发明。其余以材称职,号贤宰相。秦、隋弃亲侮贤,皆二世而灭。周、唐任人不疑,得亲亲用贤之道,飨国长久。呜呼盛欤!

宋高宗赵构:肃宗兴灵武得一李勉,朝廷始尊。

徐钧:指破奸邪叵测心,一言剀切盍沉吟。主昏不听终无奈,付与清风一曲琴。

轶事典故

李勉少年时家境贫寒,在梁宋地区(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游历,与一个儒生同住一家客栈。儒生病重,临死前将自己带的银子交给李勉道:"希望你用这些钱将我埋葬,多余的银子就送给你。"李勉答应了,却在安葬后,暗中将剩下的银子放在棺材下面。后来,儒生的家属来向李勉道谢,李勉与他们一同挖开坟墓拿出银子交还他们。

李勉任开封尉时,审理犯罪案件,一个囚犯很有气概,请求活命,李勉便放了他。几年后,李勉被罢官,游历河北,偶然碰到这个囚犯。囚犯把他接回家中招待,因难以报答,竟在妻子的唆使下动了杀心。李勉得到囚犯家僮仆的通知,连忙骑马逃跑,驰到半夜,已行了百余里,便在一个渡口的客店投宿。店主问他:"此处有很多猛兽,你怎敢连夜赶路?"李勉就把前后经过讲述一遍。还未讲完,房梁上便跳下来一个人,道:"我几乎误杀长者!"随即离去,在天亮时又提着囚犯夫妻的人头回来,交给李勉。

这个故事后来被收录在《醒世恒言》中,名为《李汧公穷邸遇侠客》。

个人作品

《全唐文》收录有其文章两篇:《厨院新池记》、《滑州新驿记》

家庭成员

曾祖:李元懿,绛州刺史,郑王,追赠司徒、荆州大都督、谥号为惠。

祖父:李琳,封安德郡公。

父亲:李择言,岐州刺史,安德郡公。

儿子:李缵、李缜、李纬、李约(兵部员外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