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朱守道

来自 搜狗网 的图片

中文名:朱守道

朱守道(1955-)男,汉族福建泉州[1],现居北京。全国人大常委会华侨委员会正司长级干部[2]。1982年春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先后在国家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华侨委员会正司长级干部,第四、五届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中韩书法家联谊会副会长,中国大众文学学会理事,中华书画名家研究院顾问朱守道 北京世纪名人国际书画院副院长、《名人名家书画报》总编辑等[3]

中文名:朱守道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

出生地:福建泉州

出生日期:1955年

职 业:书画家

毕业院校:厦门大学

信 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厦门大学

目录: 1 人物生平 : 2 人物成就 : 3 个人作品 : ▪ 个人思想 : ▪ 出版著作


目录

人物生平

著名书法家朱守道,男,1955年出生于福建泉州,198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先后在国家教育部、中共中央

书法家朱守道(6张)

朱守道作品
 

来自 搜狗网 的图片

中文名:朱守道

宣传部工作,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华侨委员会正司长级干部,兼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五、六届理事,中国书协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大众文学学会理事,中韩书法家联谊会副会长,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北京世纪名人国际书画院副院长、《名人名家书画报》总编辑、中华书画名家研究院顾问等。华夏艺术网 [1]  已经为其开设书法专题。

书法家朱守道在全国书法竞赛中获金、银等多项奖。作品被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中南海、邓小平故居、中国美术馆、西安碑林博物馆、国家奥运体育场(鸟巢)收藏;选入中华翰园、武夷山黄河、圣泉、汉中、庐山、西柏坡碑林中刻石。2003年在北京荣宝斋成功举办个人书法展览。 书法家朱守道著有《中国书法史话》,出版有《朱守道书法作品集》、《朱守道书法艺术》等。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华英才》等主流媒体和专业报刊介绍其书法艺术。

人物成就

朱守道

中国书法家朱守道 书法创作 在全国书法竞赛中获金、银等多项奖和杰出贡献奖。参加首届国际青年书法展,全国第五、六、七届书法展,全国第三、五、六、七届中青年书法家作品展,二十世纪中国书法大展,2000年联合国世界和平艺术展,中央国家机关10人书法展,中国文化名家17人书画展,2008年名人名家30人书画展等。 2003年在北京荣宝斋成功举办书法个人展览。 书法作品被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中南海、邓小平故居、中国美术馆、西安碑林博物馆、国家奥运体育场(鸟巢)山东翰墨缘画廊收藏; 为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普陀山、蓬莱阁、鸣沙山、济公活佛故里“永宁村”等三十多处名胜古迹题写牌匾;选入中华翰园、武夷山、黄河、圣泉、汉中、庐山、西柏坡等碑林中刻石;书法作品被中央国家代表团作为礼品赠送外国政要和国际友人。 艺术传略收入《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大辞典》等多部辞书。 朱守道,1997年被评为全国首批“德艺双馨”书法家,1999年中国文联授予“99中国百杰书法家”称号,2007至2009年荣获中国书协“中国书法进万家先进个人”称号。 2008年9月,其书法作品搭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经历太空飞行后返回,作品为国家收藏。 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华英才》等主流媒体和专业报刊介绍其书法艺术。

个人作品

朱守道 书法题字(17张)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举世瞩目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升空。为了表达广大书法家对这一盛事的美好祝愿,展示现代高科技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体现中国人民追求和平的美好愿望,经文化部和解放军总装备部批准,文化部所属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组织了“和平颂”——太空飞行艺术之旅。沈鹏、李铎、欧阳中石、朱守道等60位著名书法家的60幅书法作品搭载神舟七号升空,伴随着“神舟七号”完成68个小时的太空飞行。9月28日17时38分,神舟七号圆满成功地完成飞行后顺利返回地面,顺利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为了捕捉书法作品遨游太空的全过程,我们采访了著名书法家朱守道同志,他回忆起当时接受这一任务时的情况,脸上仍然洋溢着兴奋、激动的神采。 那一天中午,朱守道参加一场会议后回到办公室,机关收发室送来了一个特急件,打开一看,是文化部所属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来的文件:经文化部和解放军总装备部批准,实施“和平颂”——太空飞行艺术之旅中,将邀请60名书法家的作品搭载神舟七号飞船完成此次飞行。在受邀名单中,他是其中一位。信中要求在神舟七号发射之前对此项活动加以保密。 当时手持邀请函,他心里喜悦、激动之情难以言表。早在年初,从报上得知“神舟七号”将实现中国航天员太空行走,迈出中国人征服太空的重要一步,这将是航天事业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全球中华儿女翘首以盼中国的航天事业开始新的征程。能受邀请,将自己的书法作品搭载神舟七号飞向太空,是他毕生殊荣,对于这份荣誉他倍感珍惜。欣喜之余,不禁口占一首:“神舟又向太空行,艺术之花伴履新。今夜梦飞驰万仞,大千同吟和平音”。 按信中要求,朱守道立即给文化部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回了电话,并详细询问对书法创作有哪些要求和应该注意的问题。比如作品尺寸、书写风格、以及对创作用纸的要求。尤其是纸张的重量,太重了可能不利航天飞行。果然,对方在电话里告诉他,尺寸按统一规定,并且一律使用专用纸张,并告之当天寄发给他。闻后,朱守道喜出望外。就在第二天,他收到新邮件,打开一看,是四张宣纸,纸质细腻柔软,手感轻盈爽滑。一试墨,感觉很好! 当晚夜深人静,在灯火通明的的大书案上,朱守道按“和平颂”主题的要求,确定书写一幅楷书、一幅行草书。先用熨斗把宣纸熨平,平铺在白色的毛毡上;倒出上好的松烟墨汁,墨香瞬间四溢开来;用大笔饱蘸浓墨,用北魏的风格书就“和平万岁”四个大字,用笔厚重,出锋劲利,感觉神完气足。然后用小笔题上“戊子恭贺神州七号发射成功”小款,取出印章,钤上鲜红的印记。 随后,在砚台上注入一些清水加以稀释,墨分五色,滋润而又层次分明,选用一支长锋中楷,用接近明清文人的笔法,轻快飘逸地写下了唐代著名诗歌《春游曲》,诗中表现的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杏花开的满园春色,不也意味着中国航天雄心开创伟业,正谱写一场气壮山河、境界高远的“春游曲”吗!新作龙飞凤舞、墨韵和谐。他心里想,就是它了。

朱守道放下手中的笔,轻呼一口气。此时窗外夜深人静,夏虫唧唧,他默默注视着正在晾干的两张作品,如同看望自己的孩子一样。他想,或许几个月后的某一天,它们搭载上神七,伴随着宇航员们,在惊天动地的轰鸣声中一箭冲天,遨游在太空之上,阅尽大千美景,又是何等潇洒,何等幸运!想到这里,他不禁默默祝福它们,祝福突飞猛进的中国航天事业! 2008年9月25日晚,朱守道全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发射盛况,“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矗立在发射台上,昂首蓝天,在灯火照射下光彩夺目、美轮美奂。从电视上看到三位宇航员在机舱内微笑着向大家招手,他们一家人谈着航天,谈着书法,妻子笑着问道:“你的书法是放在火箭的哪个位置呀?”他指着火箭高端的返回舱说,应该是放在这里吧!全家人高兴地猜测着,期待着,联想着。飞船的发射进入了倒计时,21时10分时,点火的指令一下,这庞然大物在排山倒海的轰鸣声中,在亿万双眼睛的注视下,直插太空! 与此同时,朱守道收到文化部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负责人的短信,“共祝神州七号圆满成功!祝贺你的作品成功搭载!感谢友好合作真诚支持”!两天后收到一条最新消息“恭贺您的作品搭载神州七号顺利返回,国家举行了隆重的出仓仪式……” 正如朱守道所说:“不知道返回的书法作品变成什么样子!我很想看到它。如果它有生命的话,将会抒写中国航天事业波澜壮阔充满艰险发展历程的进军序曲;如果它能歌唱,将会唱一首中国航天员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英雄赞歌!”

个人思想

大家知道,当今的书法家多,写书法家的文章就多,所以,面对朱守道先生,我竟一时不知从何处着笔。 写他的成就———书法作品入选1999联合国世界和平艺术展览;1998年被中国书法家协会授予全国首批“德艺双馨”书法家称号;1999年被中国文联等单位授予“1999中国百杰书法家”称号;1999、2003年分别在中国美术馆、荣宝斋举办书法展览获得成功…… 写他的影响———书法作品被北京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中南海及全国多家博物馆、艺术馆收藏;选入翰园、黄河、西柏坡等全国50多家碑林;其作品被中央国家出访团作为礼品赠送外国政要和国际友人;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时代画报》、《中国书画报》、《书法》、《中华英才》等为他作了人物专访…… 写他的履历———先后在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全国人大常委会华侨委员会工作,并兼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教育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地书画院副院长、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展览部副主任、中国散文会会员、荣宝斋 不,我不想再去写这些了,我更关注作为书法家的朱守道及其书法风格。 朱守道,1955年出生于福建泉州。198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他的书法幼承家学,以汉魏碑刻的雄健、古朴为本色,融合东晋、宋明时期儒雅洒脱、随意赋形的文人书风,探索自己的艺术风格……或许就像他自己所说,他与书法有种天生的默契和缘分,不管工作怎样忙,他也解不开与墨海的情结。特别是到了夜晚,灯下读帖、临池,通过墨迹与古人对话,偶有心契,便于灯下挥毫,直到夜阑人静。在诱惑如此之多的今天,坚持书写是件艰难的事情。而朱守道先生却在时间被纷繁的事务撕扯成碎片的时候,与书写亲近,这似乎成了他的一种习惯。他有自己独特的视野,他对于书法艺术的审视,往往蕴涵着一个博大的空间。他在历史中,在名山大川中,在山河湖泊中探寻人的心迹,然后用书法去触摸、理解、升华。这种纵深的探寻,迸发出的震撼力绵长、深沉而久远…… 朱守道的书法,充分表达着想要挣脱传统的心情,怀着一种与天地相通的气概。他思索着,怎样以自己的专长,把传统的风格与现代的意识结合起来,从而创新属于自己的形式。话语之间,流露出无限的勇气和激情。 他认为,书法绝不是单纯地写字,同时也是富有精神内涵和深厚浓烈的文化传统。为此,他始终保持一种质朴的艺术品德、纯真的艺术心灵、丰富的艺术想像,激情的艺术创意。看他的字,仿佛看到了那种辽阔苍劲的美。 朱守道的身份是双重的。他既是书法家,又是书法家协会的理事。他既要自己运笔不辍,潜心研究书法艺术,又要从一个管理者的角度去观察体会中国书法的走向和发展。他对书法艺术的研究也获得成果,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新著《中国书法史话》,这本由胡绳撰写前言,程思远老人作序的新著,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肯定。同时,在继《朱守道书法作品集》出版之后,他的另一本新作《朱守道书法艺术》也正在筹备和编辑之中。 其实,朱守道先生还是一位热心公益事业的书法家,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写他的原因之一。他曾随同中国文联艺术团、中国书法家协会进行万里采风活动,深入农村、工矿、企业、军营以及建筑工地第一线,讲授书法艺术,指导当地文化站的艺术活动,不辞辛苦,不计名利,让许多与他相识过的人念念不忘…… “同驰千里马,更上一层楼。”朱守道先生援笔而就时,或许没有发现,镜头一直对准着他,在跟随着他,但这时,我相信,他的心中正流动着一股他所熟悉的、翰墨的香气,悄悄地释放幽香…… [3]

出版著作

著有《中国书法史话》,出版有《朱守道书法作品集》、《朱守道书法艺术》等

视频

专题|欣赏书画频道走进名家-朱守道2018年2月4日发布

参考来源

  1. 朱守道(1955-)男,汉族,福建泉州人,孔夫子旧书网 - book.kongfz.com/1...- 2021-6-4
  2. 现居北京。全国人大常委会华侨委员会正司长级干部,孔夫子旧书网 - book.kongfz.com/1...- 2021-6-4
  3. 朱守道 北京世纪名人国际书画院副院长、《名人名家书画报》总编辑等,搜狐 - www.sohu.com/a...- 2019-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