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本草害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本草害利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

中文名称;本草害利

作者之师;吴古年

本书基础;《本草分队》

出版社;中医古籍出版社

《本草害利》,古代中国药学著作。凌奂编撰,作者得其师吴古年本草分队》,遂以此为基础,集诸家本草药论,补入药物有害于疾病之内容,更名《本草害利》。[1]

药物安全问题

药物安全性问题是全球性的热点问题。1978年美国FDA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药品安全性评价的研究法规--《药品非临床安全研究工作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LP)。后来这一管理规范逐渐成为世界药品安全性评价的通行标准,已有约70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本国的相关管理规范。中国从1989年建立了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开始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与评价。中药学作为世界药学体系中重要的一员,具有独特的理论与实践操作体系,正在引起世界范围内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的兴趣。开展中药的安全性评价工作,必须基于大量历史文献的回顾。

图书内容

清代凌奂本草害利》(中医古籍出版社,1982)一书对中药安全性问题有诸多建树,带给我们的信息资料也十分丰富,非常值得一读。

清代后期医家凌奂所著《本草害利》一书,集历代本草及名医经验,结合自己丰富临床经验,选用常用药物,删繁就简,先陈其害,后叙其利,并详述其出产、形状、炮制方法,书中提出"药害"理论,强调根据病证辨证用药,趋利避害,对于合理用药,减少"药害",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书籍特点

该书的作者凌奂,字晓五,江苏吴兴人。清咸丰年间业医。他幼年时体弱多病,思阅方书,恰巧同郡乌镇的名医逸林僧留下很多医书,使他对轩岐仲景乃至清代诸家的医学学术思想均有涉猎,并能心领神会。放弃科举考试后,他跟随吴郡吴古年老夫子研修医典、同时临证。吴先生独出心裁,把所施药物编程为"本草分队",是取用药如用兵之意。凌奂对此阐释说:"盖脏腑,即地理也;处方如布阵也,用药如用兵也"。其学术理论喻趣横生,深入浅出。

全书罗列常用中药,合计300余种,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俱全;总以五脏六腑分队,大致以补泻温凉为序;如其中心部药队就包括了补心猛将、补心次将、泻心猛将和泻心次将四大类,其他的脏腑还增添了有关温凉的猛将和次将;六腑的药队是指胃部、膀胱部、大肠部、小肠部、胆部和三焦部之药队。对每味药的记载,是先陈其害,后言气味所利,同时并详述它的出产、形状、采摘和炮制方法等(合称之为"修治"之法);这样安排独树一帜而不同于其他各类本草,是凌氏对安全使用中药的突出贡献。这样的成书体例无疑是富有创见和时代前瞻性的。

他在《本草害利·序言》中指出:"凡药有利必有害,但知其利,不知其害,如冲锋于前,不顾其后也。余业是道,二十余年,遇证则慎思明辨,然后下笔,补偏救弊,贻误者少。审识药品出产形状,亲尝气味,使药肆中不敢伪充而误人耳"。

古人有三不朽,曰立德,其次立功,又次立言。余何人也,岂敢妄发言哉!敢于功德自夸耶?

从幼年来,体弱多病,思阅方书,因从书贾购得吾郡良医乌镇逸林僧所遗医书甚伙。自轩歧仲圣逮今诸家注论,靡不收采,略得心领神会。遂弃诸子业,从我郡吴古年夫子游,将历代名医着述书籍,探本穷源,随时就正,读破万卷,讲论偏见错谬之处,或自昏黄达旦。先生年届古稀,日逐临症,得有余暇,犹不辞倦,且谆谆训曰:医关性命,不可苟且,一病有一经所发,若察脉辨证,尤宜加谨,恐失之毫厘,谬于千里也。先生袖出一帙曰:本草分队。取其用药如用兵之意,盖脏腑,即地理也,处方如布阵也,用药如用兵将也。病本在于何经,即以君药主将标于何经。为臣使之药,即所以添兵弁。识得地理,布成阵势,一鼓而战,即能殄灭贼氛,即所谓病退也。然后调摄得宜,起居如常,即兵家善后事宜,民得安居乐业也。苟调度不精,一或失机,一败涂地,即用药不审,草菅人命也。

奈近时医者,一到病家,不先看脉审证,遂听病家自述病情,随即写药数味,曰:某汤主治。粗知大略,用某药能除某病,如此治病,则仁人必深虑而痛恨之。虽业医临症,有望闻问切四诊之说,然望是观其气色,如经云:青欲如苍碧之泽,不欲如蓝也。闻是听其声音清浊高低,即宫商角征羽五者,属五脏也。问是问其老少男女,平素劳逸喜恶,起患何时,始得何病,曾服何药,问病源也。切是最要之事,诊得浮沉迟数滑涩大小长短诸脉,见于左右寸关尺部,辨明虚实表里寒热。何证发于何经,应用寒热温凉之药,定方进药,君臣佐使,配合得宜,如汤沃雪,诸恙若失,方能起死回生,岂有害哉!

凡药有利必有害,但知其利,不知其害,如冲锋于前,罔顾其后也。余业是道,二十余年,遇证则慎思明辨,然后下笔,补偏救弊,贻误者少。审识药品出产形状,亲尝气味,使药肆中不敢伪充而误人耳。

先生之分队一书,尚未刊行于世。遂集各家本草,补入药之害于病者,逐一加注,更曰《本草害利》,欲求时下同道,知药利必有害,断不可粗知大略,辨证不明,信手下笔,枉折人命。用是不揣固陋,集古今名医之说,删繁就简,撰述成书,以付剞劂,公诸同好,并就正于海内明眼,亦慎疾之一端云尔。

启示

本草害利》在中药的合理使用上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他对每味中药的阐释,不同于历代各家本草,是先言其"害",并逐一加注。如茯苓之害在于"功专行水而伐肾。病人肾虚,小便自利或不禁,虚寒滑精及阴亏而小便不利者,皆勿妄投。"茯苓,在<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无毒,久服可轻身;上品中药都有如此之害,更勿论其他。由此可见古人用心之审慎,联想起今日临床上利尿药使用过度导致的脏器衰竭的实例很多。又如柏子仁之害在于"仁体多油辛润,且滑肠、泄泻者勿服。"另外对膈间多痰,及阳道数举,肾家有热,暑湿作泻,都不宜用。一则易泻元气,二则与药性不符。在现今来讲,中药有其各自的适用范围与适应人群。非适应人群就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就象黄连素虽然能消炎杀菌止泻,可元气亏虚的腹泻就不能选用。再如,石菖蒲条载有"犯铁器,令人吐逆"之说,值得关注,并且它"恶麻黄,忌饴糖、羊肉、铁器,惟秦艽为使"。该书极大地扩展了中药相恶、相畏等七情的配伍,及时防止偏差流弊,旨在正确使用药物。所载内容丰富,应予深入研究。

此外,《本草害利》中列叙的品种均为常用之中药,亦为中医药修习入门的实用参考书,用于临证必能游刃有余。

参考资料

  1. 本草害利 , 道客巴巴 2013-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