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绸缪.在鹏城(刘保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 |
《未雨绸缪.在鹏城》是中国当代作家刘保学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未雨绸缪.在鹏城
这一天,在早餐后,我和老伴在消闲时,要到西乡街心公园稍坐一会儿。
出小区门,毒辣辣的大太阳当空照着。我们中原人,出门确实没有带遮阳伞的习惯,外出带雨伞也是更是如此。尽管西乡街心公园就近在咫尺。其实,外出带雨伞,在这多雨的地儿,有雨挡雨,有太阳遮太阳,那是非常非常有用的。
可我们,确实没有如明代朱柏庐在其《治家格言》中所讲的那样:”宜未雨而绸缪; 临渴而掘井。“此”未雨绸缪“的观念,却丝毫没有在我们的头脑中存留。
烈日当空,那就只好跳着脚,沿着路边的树荫下,加快步伐急速地向着目标奔去。
出小区不远处,就来到了红绿灯下的路口。眼见得西方天空已是阴云密布,看上去整个天空像罩在大大的黑色大铁锅之下,一团团墨黑墨黑的云彩,正急速地向我们头顶滚滚奔来。
老伴见此,”不商量!“也来不及商量,马上扭转身体向来的方向急速地往回走去,她好像要甩掉我似的。“这云,这雨,离我们还很远呢,你急啥呢?”我边跟着往回走,边说着。可她却不理这一套,嘴里还边嘟哝着------并且小跑步地往前赶着。我也紧紧地追随在其后边。
可,还没有走到小区门口,那天上的乌云已经随着大风来到了我们的头顶上。进入小区来,风已夹着很微细的、或是些微的雨丝向大地上泼撒开来。那些雨丝,好似要大、又好似要小,缥缥缈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但乌云还在向着东方滚滚而去。我们也急速地夺步向楼上奔去。
老伴此刻有话说了:“我说雨来了吧,雨就真的来了,你还说离远着呢!”拿着这天气的忽变事实,她能立即就做出反应,而一再地向我说教。
来到楼上,我们赶忙将刚刚晒在阳台上的衣服往回收。这恐也是她急急往回赶的原因。可等衣服才收完放好,云过天晴,太阳照旧是毒辣辣的,那细细的雨丝儿也不知了踪影,好像刚才那乌云密布的景象没有发生过似的。在这南国潮湿的天气里,刚洗过的衣服是不能放在屋里的。我们就又将收回来的衣服,一一晒了出去。
此时此刻的天气,正如北宋吕蒙正,在其《破窑赋》中讲的那样:”天有不测风云“。但等过了一会儿,在我将要坐回到电脑前专心打字时。“咹!”她老爱这样地称呼我。
“赶快收衣服啊,你这时候咋又迷上那了,不知啥紧要!天下来啦!””天下来啦!“是我们老家里人们对下雨时的称呼。”天下来啦!“可不是”杞人忧天“哦!天是绝不会掉下来的!唉,她就是如此地不客气。
此刻,真的又是风雨交加,大雨如注地向着大地倾斜而下。
这就是在南国鹏城,那一年夏季,初来乍到的我们,来不及由北方天气转换为南方天气的”物换星移“以及”时过境迁“。就立马接受了:”瞬间“或是”一会儿三变“的风风雨雨袭击。完完全全地来了一次在天气认知方面上的深刻”洗礼“。
老伴这会儿又说啦:“你看今天这天,出门还是要带雨伞的哦。”对待这天上的太阳、或是云彩、或是雨天,该赶的要赶,虽然赶不上,也要敢于面对,该避的要避,但也不要太受天气的影响和限制。只是做好预防措施,听好天气预报。无论天气是晴或是雨,在南国的鹏城凡出门,即随身带上雨具,一点不能含糊。
哈、哈、哈,风云变幻真的是反复无常,在这海洋性的气候里,人们还是要该干啥干啥。人们的行动,不要因为天气的突变而随意改变。但也要有防范的思想观念,如此,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未雨绸缪。尽力规避自然灾害所带来的损失,奔着既定目标向前再向前,做好自己要做的事情。
未雨绸缪,转危为机!无论是在北方还是在南方,东方或西方,都应如此![1]
作者简介
刘保学,微信名玉子,中共党员、退伍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