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木心遗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内容简介

弟子陈丹青说,他和我聊过的私房话,无遮无掩,进入遗稿……

在木心手稿里“重逢木心”,有一些文字你也只能在他的原始孤本里读到!

纪念木心逝世10周年 ,《木心遗稿》首次亮相,仅第1版第1刷赠有“木心笔迹珍藏卡”!

木心说,到了成名之日,我才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埋没了。

晚年从美国返回故乡乌镇之前,他决定,不入画廊,不进拍卖行,不接待采访,不作讲演,不发表文章,不收礼物,不题字——此七“不”,归国之日的态度也。

木心说,人在历史的位置,也不过是一个床位。

在木心目前已出版的所有著作之外,尚有相当数量的笔记簿与散稿,从未面世,估计逾百万字。由于木心通常不注明成稿年份,从内容和字迹推测,小部分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大部分写于九十年代和新世纪,直到他2011年离世。

这批遗稿的内容,宽泛杂多,不分章节,随写随止,殊少完整的篇幅。其中包括人名、账单、书单、目录、信稿,偶尔信手勾画简单的书籍设计,还有他自己的墓园。读者熟悉的俳句、随感、旧体诗、自由诗,约占半数,其余部分,介于杂记、备忘、叙事、忆旧之间,状若自言自语,不同于他已面世的所有作品。

木心逝世十周年,第一批木心遗稿终于能交到读者面前。


陈丹青(木心美术馆馆长)——在木心书中,第一人称并不就是他,言及身世,他总讳莫如深,送去出版的文字更是抵死不诉苦衷。现在,他和我聊过的私房话,无遮无掩,进入遗稿。当年我要他写下来,他就咄道:“喔哟!这种话讲过拉倒,写它干嘛!”如今遗稿在眼,他到底还是写了,而且很不少。

★ 木心自己的“人物名单”,有鲁迅,有张爱玲——比如,被他提及最多的中国现代文学家,是张爱玲,随时想起便絮叨几句。相对如今海内外张迷,木心的资格要算老的:1943 年张爱玲初试啼声,十六岁的孙璞就读到了。

★ 木心自己的“山中问答”,绝大部分遗稿的语气,只是说给自己听,写给自己看——比如,“鲁迅是不会善视我的,背后斥我为‘资产阶级’。张爱玲是瞧不起我的,她会转身借用了苏青的话:‘我又不是写给你看的。’剩下来的便是我对鲁迅的敬重和对张爱玲的赏叹。”

★ 木心自己的“解药”,还是文学,从生前出版的著作(A面),到身后存世的遗稿(B面)——比如,他向来偷偷写作,抱着(近乎愉悦的)绝望。固然,囚禁与临老的绝望,不一样,但写作是他活着的迹象。他默默写下许许多多短句(简直姿态万千),但也不为发表,不过写了自己看看,算是气过、笑过了。

★ 木心自己早就预测到,他的读者百分之九十是汗滋滋的年轻人——编辑出版上,如同修补古木器、古建筑一般,一仍其旧,尊重当年的译名用法,精选影印手稿原图,保留月久年深的味道。软皮精装,开本清雅小巧,内文纸张是日本古版书纸。

作者简介

木心(1927—2011),本名孙璞,原籍浙江,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1982年迁居纽约,晚年归根故里乌镇,被海内外华人视为深解东西方艺术传统的传奇人物。

生前定稿出版有文集13种著作,即散文小说系列6种《哥伦比亚的倒影》《琼美卡随想录》《温莎墓园日记》《即兴判断》《素履之往》《爱默生家的恶客》,诗歌系列6种《西班牙三棵树》《我纷纷的情欲》《诗经演》《巴珑》《伪所罗门书》《云雀叫了一整天》(引发刷屏的小诗《从前慢》即来自《云雀》),包括答问录1种《鱼丽之宴》。逝世后,另有“世界文学史讲座”整理成书《文学回忆录》(即听课学生陈丹青笔记),及作为《文学回忆录》补遗的《木心谈木心》。陈丹青说,《文学回忆录》布满木心始终不渝的名姓,而他如数家珍的文学圣家族,完全不知道怎样持久地影响了这个人。

不止文学。英国BBC制作大型文献纪录片《世界文明》(20世纪以来的公众艺术教育电视片经典),中国部分拟拍摄宋元以降的山水画。这部影片将探讨逾千年的中国山水画之路,摄制组为此来到乌镇的木心美术馆,将画家木心作为BBC千年历程纪录片的“一个开场的故事”,以诠释艺术的力量。

原文摘录

文学,如喻作药,也只是供长期内服。那种一时外敷的文学的药,其实是化妆品。 另外,更有某种文学,确实也许真正似乎有使人脱胎换骨之功效,那是必定要先脱了胎、换好骨的人能读得下去的——事情也只好绝望。 ”你把世界看得这样复杂,总是因为年纪还轻的缘故。”一个五十岁的瞎子对另一个六十岁的明眼人如是说。 彼等的所谓品位,全只是庶土的享乐主庶士最会在细节上享乐,以模糊大节上的亏损。 智士和蠢货相同的特征是:善笑。区跳于智士以各种笑对待各种事物,蠢货以一种美对待各种事物。这个观察当然是很肤浅的,味只在于随时可以看到、听到有人在以一种笑对待各种事物。

书评

多年前,看着他,我仰视,有光来,我捕捉,着迷而激动。 多年后,不再看他,他的文不能耐读,也许是读的过多过频,也许是确实不耐看了。

但我吃了人家的地粮,长了这身强壮气力,转手用人云亦云的话来褒贬启蒙之师,恐怕不能。

我看他,就像看待小学推着书本教我伢伢学语的语文老头儿。诚然,今日的我们文笔柔畅,讲演铿锵,但孰又能讥讽批判老头教学幼稚呢?


对他,我未曾付过一分钱,却能越过山水年月,直直回到97年的杰克逊高地,听他或款款而谈引古评今,或扭捏扮态哄笑众人。

知觉了原来文学可以不是迂腐酸辣,不用如鲁迅般苦大仇深,不必如钟书般斤斤计较,可作生活,可智慧,可通透,不必写,可尽快意于日子里。

遗稿到手,不能自持,三小本齐齐排着,书皮是做旧的老僧衣色,陈旧而可爱,像是一早读毕多年沉入书柜再度翻出的那种陈。


文章底细我看过了,像,是真像,简直如出一辙,措辞仅有细微的改动,或弃之一字,或平添一词,或断句成诗。我恍惚,莫非木心也是这般拼凑成书的么?

另有人说,木心在各类访谈里经已说过,最高明的魔法师,是强盗,拿别人的原料,来做菜,菜肴上桌,香气可口。唯有经验丰厚的老道食客,食髓知味,牵着齿香一步步攀回去,哐当一下拉出原料的各地来头、采宰时间。

争吧、争吧,让这大火烧的再高些。 让远远的山丘可见茂林中这不大不小而难得的浓郁炊烟,我所图,诸位木心之读者不言自明。

见及“文本再生”一文的对比,我才得以剖见木心的技巧。初,讶异于他惊人的见识,所见所闻之博,知贵通贱,哀趣同生,仿佛古今中外之名人,他或朋或友。今日知,木心善于捕捉所读之诗书,修修改改,缝缝补补,用先写实再覆以哲思之笔力写出,将作者之掌故生活视如己出。

这是一场硕大的魔术,他一直在等待高明的观众,一点一点解出他那点匠心潜运的伎俩。

不知他知不知道,高明的人已有了,不过不是观众,是刺客。已有仇人像求索故友那般求索他之文本,从中炼出凛冽的匕首。 但我想,他是知道的,伪所罗门书言尽了答案。

卢上的,你已中了圈套。 [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