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

这首词是作者送别友人刘敞到扬州任职时所作。此词借酬赠友人之机,追忆起词人几年前在扬州所建的平山堂并抒发人生的感慨。全词通篇文字鲜明生动,情感豁达温愉,塑造了一个风流儒雅、豪放达观的“文章太守”形象。其格调疏宕豪迈,在欧词中极为少见,对后来苏轼的豪放词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作品原文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词句注释

⑴朝中措:词牌名。宋以前旧曲,又名“照江梅”“芙蓉曲”。双调四十八字,前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

⑵刘仲原甫:当指刘敞。庆历进士,曾官知制诰、集贤院学士等,是欧阳修的年辈稍晚的朋友。维扬:扬州的别称。

⑶平山:即平山堂,为欧阳修任扬州知州时所修建,后成为扬州名胜。

⑷“山色”句:此处借用王维《江汉临泛》“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句意。

⑸手种堂前垂柳:平山堂前,欧阳修曾亲手种下杨柳树。

⑹别来:分别以来。当时作者离开扬州大约八年。

⑺文章太守:作者当年知扬州府时,以文章名冠天下,故自称“文章太守”。一说“文章太守”是作者用以指刘敞。太守,汉代官名,即宋代的知州。

⑻挥毫万字:挥笔赋诗作文多达万字。

⑼千钟:饮酒千杯。钟:古代酒器。

⑽直须:就该,正应当。

⑾尊:通“樽”,酒杯。衰翁:词人自称。当时作者五十岁。

白话译文

平山堂的栏杆外是晴朗的天空,远山似有似无,一片烟雨茫茫。我在堂前亲手栽种的那棵柳树啊,离别后又过了几个春光。

这位爱好写文章的太守,下笔就是万言,一饮千杯很豪爽。趁现在年轻赶快行乐吧,您看那坐在酒樽前的老头已白发苍苍。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庆历八年(1048),欧阳修任扬州(今江苏扬州)知州,在扬州城西北五里的大明寺西侧蜀岗中峰上,修建了一座“平山堂”,据说壮丽为淮南第一。堂建在高岗上,背堂远眺,可以看见江南数百里的土地,真州(今江苏仪征)、润州(今江苏镇江)和金陵(今江苏南京)隐隐在目。由于堂的地势高,坐在堂中,南望江南远山,正与堂的栏杆相平,故名“平山堂”。每当盛夏,欧阳修常和客人一起清晨就到堂中游玩,饮酒赏景作诗。至和元年(1054),与欧阳修过从甚密的刘敞(字原甫)任知制诰,嘉祐元年(1056)因避亲被任命为扬州太守,欧阳修给他饯行,在告别的宴会上,写了这首《朝中措》相送。

作品鉴赏

这首词一发端即带来一股突兀的气势,笼罩全篇。“平山栏槛倚晴空”,顿然使人感到平山堂凌空矗立,其高无比。这一句写得气势磅礴,便为以下的抒情定下了疏宕豪迈的基调。接下去一句是写凭阑远眺的情景。据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记载,登上平山堂,“负堂而望,江南诸山,拱列檐下”,则山之体貌,应该是清晰的,但词人却偏偏说是“山色有无中”。这是因为受到王维《江汉临泛》原来诗句的限制,但从扬州而望江南,青山隐隐,自亦可作“山色有无中”之咏。

以下二句,描写更为具体。此刻当送刘原甫出守扬州之际,词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平山堂,想起堂前的杨柳。“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深情又豪放。其中“手种”二字,看似寻常,却是感情深化的基础。词人平山堂前种下杨柳,不到一年,便离开扬州,移任颍州。这几年中,杨柳之枝枝叶叶都牵动着词人的感情。杨柳本是无情物,但中国传统诗词里,却与人们的思绪紧密相连,何况这垂柳又是词人手种的。可贵的是,词人虽然通过垂柳写深婉之情,但婉而不柔,深而能畅。特别是“几度春风”四字,更能给人以欣欣向荣、格调轩昂的感觉。

过片三句写所送之人刘原甫,与词题相应。此词云“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不仅表达了词人“心服其博”的感情,而且把刘敞的倚马之才,作了精确的概括。缀以“一饮千钟”一句,则添上一股豪气,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气度豪迈、才华横溢的“文章太守”的形象。

词的结尾二句,先是劝人,又回过笔来写自己。饯别筵前,面对知己,一段人生感慨,不禁冲口而出。无可否认,这两句是抒发了人生易老、必须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但是由于豪迈之气通篇流贯,词写到这里,并不令人感到低沉,无形之中却有一股苍凉郁勃的情绪奔泻而出,搏动人的心弦,涤荡人的心灵。这是跟他在一开头时定下的基调分不开的。

这首词从平山堂写到堂前垂柳,从被送者写到送者,层层转折,一气呵成,不落一般酬赠之作的窠臼,历来受到词评家的赞赏。

名家点评

宋代严有翼《艺苑雌黄》:平山堂望江左诸山甚近。或以谓永叔短视,故云“山色有无中”。东坡笑之,因赋《快哉亭》 道其事云:“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取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盖山色有无(中),非烟雨不能然也。

宋代魏庆之《魏庆之词话》:“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平山堂望江左诸山甚近,或以为永叔短视,故云。东坡笑之。因赋快哉亭道其事云:“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盖山色有无,非烟雨不能然也。

明末清初曹尔堪《南溪词》:读欧公《朝中措》,如见公之“须眉生动,偕游于千载之上也”。

清代刘熙载《艺概》:词有尚风,有尚骨,欧公《朝中措》云:“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东坡《雨中花慢》云:“高会聊追短景,清商不假余妍。”孰风孰骨可辨。

清代黄苏《蓼园词选》:(“行乐直须年少”句)按,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无事不须在少年努力者。现身说法,神采奕奕动人。

清代沈祥龙《论词随笔》:用成语,贵浑成脱化,如出诸已。贺方回“旧游梦挂碧云边,人归落雁後,思发在花前”,用薛道衡句,欧阳永叔“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用王摩诘句,均妙。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历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政治上曾支持过范仲淹等的革新主张,文学上主张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有《欧阳文忠集》。[1]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