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曾家寨子的人和事(韩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曾家寨子的人和事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曾家寨子的人和事》中国当代作家韩强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曾家寨子的人和事

金秋时节,天空湛蓝,桂花飘香。我开上车,准备前往“蓄谋已久”,一直想去却久未成行的姚渡曾家寨子走一走,看一看,寻思能否在此寻找一些创作灵感,以便尽早完成区作协前不久布置的“以姚渡镇为主题”。

说来也巧,我正在为寻找创作题材而绞尽脑汁时,我忽然想起,母亲在世时曾多次提起:她的大嫂曾慧英(我的舅妈)出自姚渡曾家寨子的一名大家闺秀,而她的父亲曾道(字通一)是民国时期的一名大人物。至于其他,母亲则语焉不详。恰好某日晚饭后,我散步来到城厢特色饮食街区“绣川秀里”,偶遇三位前来参加婚礼的表哥。闲谈中,他们提及自己已去世多年的母亲 ——我的舅妈曾慧英。我把期间所闻拼凑成一段文字,希冀能为此次作业交个差。

1929年的某一天,位于金堂县姚渡(今青白江区姚渡镇光明村)曾家寨子内,一名陈姓产妇诞下一名女婴,却因产后大出血出现并发症不幸离世。女婴的父亲名为曾道(字通一),是一名具有较深爱国情怀的热血志士,早年他曾东渡日本,受民主革命思潮的影响,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了同盟会。由于公务缠身,无暇顾及尚在襁褓中的幼女,只有狠心将女儿送养给同族宗亲。后来,勤国事秉,公正廉洁的曾老先生官运亨通,一度身居民国政府监察院中央委员、川康监察使的高位。1949年8月病逝于成都。于右任、张群,及熊克武、刘文辉、邓锡侯、康心如、谢无量等在川军政要员,社会贤达,亲戚故旧等上千人前往悼念。曾先生做官多年,两袖清风,严于律己,生前却并无积蓄。西康省主席刘文辉赠送红漆棺木一口,黄金一两,灵柩发往金堂安葬,(今成都市青白江区姚渡镇光明村)沿途各县、乡,设有路祭,社会各界,家乡人民,无不惋惜。

前面提到曾通一先生的夫人陈氏因难产离世,留下了一名女婴,由于曾先生已投身于革命,常年奔波在外,无奈只好忍痛将自己年幼的女儿送与他人。幸运的是,这名女婴在养父母的精心呵护下,出落得亭亭玉立,乖巧懂事。后来,这名算得上大家闺秀的女子相中了一位相貌堂堂,既有些文化,又诚实本分的后生。这位后生就是我的舅舅王大芝。他当时正在曾家寨子内的一所由孔祥熙创办,为躲避日本侵略者的战火从山西太谷不远千里,南迁至此的铭贤学校做义工。再后来,这位叫做曾慧英的女子自然就成了我的舅妈。为舅舅共生育了7个子女,他们恩恩爱爱,互谦互让,幸福终老。

到了曾家寨子,我孤身一人,在早已是残垣断壁,破败不堪的寨子内转了一圈。这座曾经气势恢宏、坚如城郭的寨子,如今已是满目疮痍,不忍直视。正欲转身离去,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热情地询问我是不是曾家的后裔,我向他点了点头以示正确。并趁机向他表达了想去拜谒曾通一老先生的陵墓,得知我的来意,老人自告奋勇为我带路。去的路上,老人告诉我:三十年前,正是他和另外三名本村村民,受曾通一先生的后人恳请,将一块重达一百多公斤的墓碑抬往曾老先生坟墓上安放。

在老人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荆刺密布、杂草丛生、树木掩映的坟场边上。兴许是时隔已久,老人已记不清曾老先生陵墓的具体位置。没办法,我俩只得拔开野草慢慢搜寻。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我们在草丛中耐心细致的寻找,终于在多座坟茔中辨别出曾老先生的陵墓。并暗自为,这位彼时为实现孙中山先生所倡导的三民主义付出毕生心血的已逝长者心生敬意。

返回经过曾家寨子大门口,看见有几名游客正在拍照,其中一名男士向我们打听:“是否能够参观到曾家寨子展馆陈列室?”我不置可否地摇了摇头。当听到他们皆是外地口音,我便热心地为他们做起了义务讲解员。在与这位年纪与我相仿,一位儒雅随和的男士交谈中得知:他姓周,来自贵州贵阳,他的奶奶早年从曾家寨子嫁到成都王家塘,他后来因工作关系定居于贵州,这次回成都省亲,专门抽时间带上妻子,和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刚从英国留学归来,喜欢写作的女儿来曾家寨子寻根。我也兴奋地告诉他:我的奶奶、外婆、舅妈都姓曾,她们都是从曾家寨子嫁出去的。听罢我的一番话,他们兴奋地说:“太巧了!说不定我们若干年前都是一家人,现在也可算得上是亲戚啊!”

告别了那位热心带路的老人,以及来自贵州前来寻根的一家三口。回去的路上,我陷入了沉思:曾经声名显赫的曾家寨子若是和成都大邑的刘氏庄园一样,当年能够得到妥善保存,或加以精心打造和广泛宣传,那现在又该是怎样的一番光景?又该吸引多少外地游客前来观光游玩?又该为当地增加多少收入呢?[1]

作者简介

韩 强,笔名心诚则灵,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人,退伍军人,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