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曾垵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曾垵村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洛阳江东岸,居惠安县洛阳镇洛江半岛中段,与泉州市丰泽区城东街道凤屿社区、金屿社区隔江相望,傍江而建,风景秀丽,环境宜人。[1]

中文名:曾垵村

外文名:Zeng'an Village

别 名:增垵村,曾安村

行政区类别:建制村

所属地区:福建泉州

电话区号:(+86)0595

邮政区码:362121

地理位置:福建省东南沿海洛阳江东岸

面 积:1.13平方公里

人口数量:1700多人

方 言:闽南语

气候条件: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人文古迹:陈氏宗祠、三姓宫、安峰古庙

行政区划代码:350521104207

地理区位

曾垵村位于福建省惠安县洛阳镇洛江半岛中段,北依石任军垦农场,南连本镇西吟头村,东至洛阳至白沙公路,毗邻后亭村,西临洛阳江,与泉州市丰泽区城东街道凤屿社区、金屿社区隔江相望。介于东经118゜69ˊ、北纬24゜92ˊ之间。

地名由来

据说,元末明初,曾氏先祖迁居于此,建居于坡地崎岖处,形似马鞍,便以姓氏及地形命名,谐称曾垵。

历史沿革

元明时期属惠安县行满乡民安里十九都。清时属十八都陈庄铺。1928年(民国十七年)属洛阳区公所。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属洛阳镇西安保。1949年冬属六区(洛阳)西安乡,1952年6月改为八区西安乡。1956年5月并区并乡后归东园区辖。1958年9月属惠安县上游人民公社。1961年10月属洛阳人民公社。1964年与西方村、西吟头村合并为西安大队。1980年析置曾垵大队。1984年10月改为曾垵村民委员会。

行政隶属

隶属福建省惠安县洛阳镇(2010年6月起由泉州台商投资区托管)管辖,下辖一个曾垵自然村,设有8个村民小组。

人口概况

全村总户数500多户,总人口1700多人,旅外侨胞、港澳同胞2000多人,区域流入人口100多人。村民以曾、黄、陈三姓为主,绝大多数为汉族。

气候特征

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季集中在5~6月份,10月以后雨量偏少,夏秋季节有台风,多发于5~10月份。

地形地貌

地貌以平原、台地和滩涂为主,地势平缓,拥有耕地面积330亩,滩涂面积1900亩,洛阳江沿村域西面流经。

交通运输

村主干道路与县道洛阳至白沙公路连接,距离镇区6.5公里路程,距离国道324线5公里路程,距离后渚大桥2.7公里路程。

基础设施

村内大街小巷已基本实现水泥硬化,并进行了绿化、美化和亮化,村主要道路已实现全面亮灯,村内各角落安装有照明路灯100多盏。通信设施、有线电视完全覆盖村域,绝大多数家庭安装了电话和有线电视,并在全县率先实现电气化,村民用上了电气化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8年起,全村着力实施“六千”人饮机井及供水工程,进一步解决村民的安全饮水问题,该供水工程将使全村大多数村民、企业受益。全村协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量力而行,充分考虑本村财力和群众的承受能力,不搞盲目攀比、急于求成,更不通过加重村民负担来搞新农村建设。

经济发展

曾垵村已基本达到宽裕型小康村水平,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辖区内有民营企业十多家,主要为箱包、服装类的生产和加工企业,这些民营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地解决了村民就近就业问题,带动了整个村域经济的产业提升和发展活力。全村农业生产以粮油经济作物的种植生产为主,兼有渔业捕捞、养殖。有很多村民在外经商、务工,并以自愿捐款、义务投劳、投资服务设施等形式积极参与家乡建设,影响和带动了广大村民建设家乡的积极性,推动了村域经济的发展。全村经济因地制宜,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得到了发展和完善,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受到切实保护。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村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自己的家园,村经济工作多次获得先进称号。

社会事业

村民集资建立了村幼儿园、村小学(后并校于邻近的树人小学),全村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辖区内建有灯光篮球场、室外健身器材、门球场、老年人活动中心、棋牌室等多个文体活动场所,并在村里不同区域分别建立多个戏台,满足群众文体活动需求。村民自发成立了篮球队、门球队、腰鼓队、舞蹈队等多支文体队伍,定期不定期地开展篮球赛、门球赛、象棋比赛、拔河比赛等体育比赛及戏剧表演、腰鼓表演、集体舞表演等文艺表演,同时,积极开展文艺下乡、普法宣传教育等活动。2009年由泉州盛荣集团有限公司出资设立曾垵村老年人活动基金,支持村老年人文体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