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墓遺址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曾侯乙墓遺址博物館,位於湖北省,據2020年9月國家文物局信息顯示,現有藏品54件/套,開展教育活動13次,參觀人數2.8萬人次。
湖北省隨州市西北大約3公里,有一個叫「擂鼓墩」的地方,東邊緊鄰着?水,南距溳水2公里。1977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在這裡興建營地,平整山頭的時候,發現了一座古墓,被編為「擂鼓墩一號墓」,也就是着名的曾侯乙墓[1]——
相關資訊
參觀曾侯乙墓遺址博物館
湖北省隨州市西北大約3公里,有一個叫「擂鼓墩」的地方,東邊緊鄰着水,南距溳水2公里。1977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在這裡興建營地,平整山頭的時候,發現了一座古墓,被編為「擂鼓墩一號墓」,也就是着名的曾侯乙墓——
2012年10月1日,前往武漢的途中,我和家人路過隨州,參觀了這裡的博物館和曾侯乙墓;2020年10月2日,我們再次路過隨州,又來到了曾侯乙墓遺址,這裡沒有發生太大變化。2020年12月31日之前,通過網絡預約,可以免費參觀。
1988年11月17日,在曾侯乙墓遺址成立博物館,也被稱為「隨州市擂鼓墩遺址博物館」。這座博物館位于山坡之上,遠離市區,安靜愜意。整個建築坐南朝北,包括前後兩個部分,前方為服務大廳,後方是曾侯乙墓遺址,中間有一條迴廊連接。
曾侯乙墓修建在白堊第三紀紅色砂礫岩上,被稱為「岩坑豎穴」墓。下葬的時候,在墓葬頂部,鋪有63000多斤木炭;木炭之上,鋪有10至20厘米厚的青膏泥;青膏泥之上,黃褐土和青灰泥相互疊壓夯實。
在墓葬最上方,鋪滿一層石板,大小不一,形狀各異。這些石板長約2米,寬約1米,厚約0.5米,大多為變質岩。它們從較遠的地方搬運而來,直線距離大約在110公里以上。
曾侯乙墓呈不規則的多邊形,沒有墓道,坐北朝南,內置木槨。墓坑深約13米,南北長約16.5米,東西寬約21米,面積為220平方米。站在上方,向下望去,好像一座「三室一廳」的房間。
整個「房間」由171根巨型長方形木材累積而成,包括底板、牆板和蓋板,使用楠木達380立方米。按照不同的位置,分為東、中、西、北四個不同的室,中室和西室並列,東室位置比較高,北室和中室在一條中軸線上。在每個室之間,隔牆最下層有小型門洞,將四個不同的室連在一起。
北室
北室面積最小,南北長約4米,東西寬約3米。這裡好像是墓主人的一座「儲藏室」,放置着大量竹簡、兵器和車馬器,竹簡在西北部,銅缶在東南部,兵器在北壁下,還有華蓋、三戈戟、木傘、皮甲冑片、木磬匣、木弓、木架構件等文物。
西室
西室好像是「廂房」,南北長約9米,東西寬約3米。這裡放置着13具陪葬棺,棺內安放着13至25歲的女性遺骨,應該是為墓主人殉葬的樂舞奴隸。
在陪葬棺內,有包裹遺體的竹蓆,還有少量的玉器、木梳、木篦等物品。其中,在2號陪葬棺內,有一件彩漆木雕鴛鴦形盒,器身雕刻成鴛鴦的形狀,上面用紅漆描繪出羽毛,長約20厘米,寬約13厘米,高約17厘米。
中室
中室面積最大,很像一座「宴會大廳」,南北長約10米,東西寬約5米。這裡放置着大量精美的青銅器[2],包括鼎、簋、簠、敦、壺、缶、尊、豆、鬲、甗、盤、匜、盒等禮器,以及編鐘、編磬、鼓、瑟、琴、笙、排簫、橫吹竹笛等樂器。其中,曾侯乙編鐘已經成為湖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
此套編鐘共計65件,分為三層八組,懸掛在鍾架上:上層3組為鈕鍾,總計19件;中層3組為甬鍾,總計33件,分為短枚、無枚、長枚三種;下層為兩組大型長枚甬鍾,總計12件。另外,還有大鎛鍾1件。
東室
東室是墓主人長眠的地方,相當於他生前的「寢宮」,東西長約9.5米,南北寬約5米。在東室略微偏西處,放置一具南北向的主棺,東側擺放着6具陪葬棺,西側擺放着2具陪葬棺。在緊靠主棺的西側,通往中室的門洞處,擺放着1具狗棺。除此之外,這裡還出土一些兵器、樂器、漆器和金器。
主棺分為內外兩層,體量高大,精美奢華。外棺長3.2米,寬2.1米,高2.2米,由十根銅立柱鑲嵌木板組成;內棺長2.5米,寬1.3米,高1.3米,利用巨大的厚木板髹漆製成。墓主人遺骨安放在內棺,被多層絲織物包裹起來,頭朝南,腳朝北。
經過學者們不斷地研究,發現曾國就是史書中記載的姬姓隨國,始祖為赫赫有名的周朝開國大將軍南宮适,乃西周初期天子分封鎮守南方的重要邦國。曾侯乙是戰國早期曾國的一位國君,在史書之中,無任何記載,去世的時候,大概有45歲。
在曾侯乙墓內,總共出土15000多件文物,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成為20世紀中國最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目前,這些文物基本全部收藏於湖北省博物館,成為那裡最具代表性的文物。
跟人山人海的湖北省博物館相比,曾侯乙墓遺址博物館顯得非常冷清。除了一座空蕩蕩的墓坑之外,這裡看不到一件珍貴的文物,大家只能通過牆上的照片,想象當年考古發掘的盛況。
視頻
曾侯乙墓遺址博物館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考古故事:曾侯乙墓的發現與發掘,搜狐,2017-05-09
- ↑ 古代青銅器最全的器型介紹,搜狐,2019-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