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曾令琪先生书法评介(周晓霞)

曾令琪先生书法评介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曾令琪先生书法评介》中国当代作家周晓霞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曾令琪先生书法评介

曾令琪先生是知名的作家,圈内人士大多知道;但他还擅长书法,尤其小篆、隶书、楷书均颇具特色和造诣,却知之者甚少。

关于文学,关于书法,曾先生是有自己的一些见解的。

曾先生很喜欢晚清书法大家、书法理论家杨守敬先生的一句话:“夫书,天分第一,多见次之,多写又次之。”他经常说,从事文学艺术,天分是很重要的。如果一个从事文学创作的人对文字节奏不敏感,一个从事音乐创作的人对音符旋律不敏感,一个从事书法创作的人对点画线条不敏感,那么其作品都会缺少一些灵气,缺乏一种感动人心的成分。所以,在书法的练习与创作上,曾先生力避此病。他经常读贴,揣摩古人、名家的一些笔法和章法。每每出差或者旅游,也总是对风景、名胜的碑刻格外留意。通过长期积累,他对书法的见解自然不凡,还常常谦虚地说自己是“眼高手低”。殊不知,书法上的“眼高手低”,即见识高于创作,恰恰是一个书法家、书法爱好者能不断超越自我的一种内驱力。    《梅州日报》隆重推出曾令琪先生书法作品赏析    据曾先生的一些好友说,他大学时代对书法是下过一番功夫的:最初由唐楷柳公权、颜真卿入手,然后跟着马良骥先生学习一些最基础的入门知识,再后,中国书坛名家徐无闻先生及其高足张一农先生的书法,对曾先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参加工作后,虽公务繁冗,但对书法、创作热情并未消退。每当忙过手头的急活,曾先生都会认认真真地读贴、临帖。值得一提的是,在对外交往中,在与文艺界一些好友的书信往还中,曾先生多年来一直习惯使用毛笔。一笔流畅的小行书,一则起承转合的文言体,让一封八行笺写就的书信,变得婉媚雅致,令人爱不释读。

长期以来,曾先生赞同南宋大诗人陆游《示子遹》一诗的主张:“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他认为,书法未必不然。书法不仅仅是一种技法的训练和技巧的积累,更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素养的表现。为此,他对作诗、填词、吟曲乐此不疲,对实用性很强的对联(楹联)的撰写,也很精通。故此,曾先生的书法,很少写古人的作品,我们所见的他的很多书法作品,内容都是其诗词曲赋对联,书赠友朋的。这样的作品,既彰显曾先生的气质,也往往高度概括被赠者的特点,书卷气令人陶醉,因之大受欢迎。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女士,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书法家贾平凹先生,对曾令琪先生的书法就曾大加称赞。由此可见,确实“功夫在书外”,加强书法技法之外的综合性文化修养,对形成书法的书卷气是大有裨益的。

记得南朝书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王僧虔强调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曾令琪先生的书法,我们也有“形神兼备”的感觉。他的隶书,结体宽博,张弛有度,很有《礼器碑》的风味;他的篆书,结体修长,用笔圆润,能看到李斯《峄山碑》和李阳冰《三坟记》的一些影子;他的八行笺书信体小行书,精致雅丽,亲切可喜。

不仅如此,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曾令琪先生大学时代就在《书法报》《中国书画报》《青少年书法》杂志上发表过多篇文章,大学的毕业论文还是书法题材的《柳公权书法试论》。而近几年,他的书法作品日臻化境,被一些名胜、寺庙刻碑、刻石,受到游客喜爱;他在办刊之余还重拾书法爱好,在《书法报》《收藏快报》等著名书法专业报刊,发表20多篇与书法有关的文章。因此成绩,曾先生以一个专业作家的身份,加入了成都市书法家协会。

总之,曾令琪先生勤奋黾勉,博学多才,以其华章美赋,翰墨交相辉映,独具一格,独领风骚![1]

作者简介

周晓霞,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外散文诗学会四川分会副主席,《西南文学》杂志副总编,《新锐作家》杂志主编,贾平凹先生再传弟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