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曹天度造九层千佛石塔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曹天度造九层千佛石塔

图片来自pinterest

曹天度造九层千佛石塔,是一座源自北魏的石塔,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阁楼式佛塔。其塔座、塔身目前由国立历史博物馆借存于台湾嘉义县国立故宫博物院南部院区,由于该石塔在佛教史、中国艺术史上具有一定价值,后在2011年经文化部公告指定为中华民国国宝,类别“生活及仪礼器物”。

沿革

佛塔是供奉佛舍利的建筑物,最初于印度创立而成为寺庙的核心。佛塔的结构通常有巨大的覆盖物和伞盖。后来,随著佛教经过中亚传入中国,佛塔逐渐开始在中国发展,最终与中国阁楼建筑相结合。

九层千佛石塔刻于北魏天安元年(公元466年),依据塔座的造像铭文,此塔为魏献文帝天安元年宫内小官曹天度,在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为已故的父亲与儿子所造,该石塔原保存于山西省北部的朔县崇福寺,并放置在该寺庙之弥陀殿中。然而自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后,山西沦陷,九层石塔于1939年被日军窃走。据说装箱时有一名工人基于爱国情操,私藏塔顶,致使塔身和塔顶被分开。塔顶至今仍保存在朔州市文物保管所,塔身随后则经陆海运输至日本本土,并与许多掠夺物一同被安置在东京帝室博物馆(今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1]

1945年,日本投降,九层石塔归还中国。后来经过一连串的转运,1951年从日本运来台湾,最终于1956年5月由教育部正式拨交给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

2011年,九层石塔被行政院文建会(今文化部)公告指定为国宝。随后在2018年因应历史博物馆闭馆整建工程,全数文物移台北市南海路馆址,部分馆藏移存故宫南部库房。借此文物南移的机会,两馆则合作推出此国宝级文物特展,九层千佛石塔则转移至故宫南院展示。

外观

九层石塔全塔以砂岩雕刻,原由四段累叠组成。由下而上,第一段为塔座;第二段为九层塔身的第一至第七层;第三段为塔身的第八、九层;第四段为最顶的塔刹。若包含塔刹,全塔原高约200公分。总重约400公斤。

底座则为方形。正面分为三栏,中央是一个香炉和两个供养比丘的造像,左右两侧是蹲踞的吼狮和宝莲。左右两侧分别为男女供养人,按照他们的身高大小面朝座前排列。背面的主体是阴刻的造像,上面有铭文,两侧则分别为男女供养人,与正面的供养人形象接续。背面除了刻有供养人外,还刻有126字的《曹天度造九层塔记》题记。[2]塔身主体则是以式的屋顶分为九层,每层内又各刻有二至三层不等的佛像,共计有塔身大尊佛菩萨11尊、小禅坐佛1354尊;塔刹16尊。

现存于中国之塔刹部分,除下端榫头外,则分为佛座、覆钵、相轮三部分。佛座四面开龛,均雕二佛并坐,四角设有浮雕坐佛。

影片

宫殿南寺“佛形影”曹天都九层千佛石塔

参考文献

  1. 中华民国文化部. 北魏天安元年(公元466年)曹天度造九层千佛石塔-文化部国家文化记忆库. memory.culture.tw. [2023-05-09] (Chinese (Taiwan)). 
  2. 北魏内外曹天度造石塔记. 中央研究院数位典藏. [2023-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2) (Chinese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