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暖泉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暖泉镇位于河北省蔚县境内西部,东经114°26′,北纬39°48′,向西3公里即是河北与山西的省界线。暖泉镇交通便利,东距蔚县城10.4公里,西距山西广灵县城15公里,北距下广线二级公路4公里。暖泉古镇历史悠久。由壶流河谷地发现的旧石器和众多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等考古资料可以推溯,早在两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已有人类在暖泉一带定居生活。同名的暖泉镇还有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暖泉镇和辽宁省营口市盖州市暖泉镇等。

2018年8月,河北省旅游委公布河北省旅游扶贫示范乡镇示范村名单,暖泉镇在列[1]

概要

史料记载,古镇在尧、舜时期属冀州,商周时属代国,战国时期为赵、秦等国角逐之地。秦、汉、三国、两晋时,均属代郡,暖泉属平舒县治,镇西现存高大的封土汉墓群,便埋葬着当年的官僚显宦。唐宋时期是汉族少数民族争夺之地。元朝建镇,明清时发展为“三堡、六巷、十八庄”,从此暖泉成为蔚县西部的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

暖泉镇古城《蔚州志·渠道图》中记载:“出城西三十里暖泉堡中,泉之源以石瓮分东西流”,又说“其水澄清如鉴,三冬不冻,故云。”“暖泉”之名正源于此。两泉最有名者为逢源池水,泉水经东西两龙口相向而出,环村缓流。逢源池南为凉亭书院,书院中主体建筑是一座约80米2的凉亭,泉水从地下穿亭而过,亭前有一过流水井,石砌八角形,故称八角井。“水过凉亭八角井”是蔚县“八大胜景”之一。泉水沿环村明渠浇灌着镇区南的数百亩菜园和稻田,最后流入镇区东南的壶流河水库,数九寒天暖泉水流出1.5公里内不结冰。

被誉为“河北民俗文化第一村”的西古堡是蔚县乃至河北省的典型古堡,闻名遐迩的西古堡村,俗称“寨堡”,座落于张家口市蔚县暖泉镇内,向西两公里即是河北与山西的省界线。全村635户,1629人。古堡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扩建、续建于明末清初。此地集“古民宅、古寺院、古城堡、古戏楼”四大文化奇观为一体,是古蔚州800庄堡中最为独特,保存最为完好的一例[2]。  

建筑风格

西古堡平面呈方形,东西长260米,南北长330米,(含瓮城),总面积67300平方米,合101亩。堡墙高度8至10 暖泉镇米,下宽6至8米,上宽2至4米,主体为黄土夯筑,九天阁、南北堡门等重要部位加宽加高,并用城墙砖里外筑面。南北堡门布局对称,各由两座砖镟门洞及砖砌堡墙构成,镟门洞高3.5米,宽2.2米,地面用青石型材铺成,经多年苍桑,石板上留下了两道很深的车辙沟。内外镟门洞之间就是著名的瓮城形制结构。这种建筑起源于战国时期,当时吴国大将伍子胥巧妙地将其驻守的苏州盘门建成了瓮城结构,结果越国的军队攻破第一道城门后被围困在一、二道城门之间,形成瓮中做鳖之势。西古堡南北瓮城平面均为正方形,边长约50米,两瓮城都朝东开门,各建有堡门一座。堡门洞外上部各镶一石匾,南堡门刻有“西古堡”、“永盛门”、“时康熙十九年”字样,北堡门石匾字迹因破坏严重无法辨认。

南瓮城内的建筑物较多,有寺庙、殿堂、楼阁74间,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走进南瓮城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小巧精致、飞脊斗拱、彩绘纷呈的古戏楼,戏楼宽13米,深8.5米,独特之处是戏楼两侧各有一耳房,造型美观大方,同时还在有限的空间增加了戏楼的使用面积,这种设计形式在蔚县近700座古戏楼中是独一无二的。

从戏楼西侧的砖雕垂花门进入挎院,就是经省市宗教管理部门批准的佛教活动场所——地藏寺(俗称阎王殿)。该寺分上下两层,天井式建筑,下层建有12个全砖镟窑洞,窑洞外观为仿云冈石窟北魏时期的造型,内部设计为阴曹地府18层地狱的布局。上层建有地藏殿、十殿阎君殿、鬼王殿、观音殿、三义庙、马神庙以及钟鼓楼等。这些建筑布局严谨巧妙,砖雕木刻工艺精湛,塑像壁画栩栩如生。出廊抱厦、曲径通幽、在占地面积不大的空间营造了一景连一景、一幕接一幕的新奇景观。

北瓮城的古建筑物主要在堡墙上,最北端的九天阁总高16.5米,是暖泉镇内的最高点之一。从远处看,高大雄伟的真武庙、梓潼庙、大钟楼就像建造在蓝天白云之上。游人进庙须经由72级陡峭的砖台阶小心登攀,使人感到如走云梯一般。只可惜这三处古建筑均在“文革”中圮毁,只留下部分遗迹

视频

暖泉镇 相关视频

美丽乡镇暖泉镇
航拍河北张家口蔚县暖泉镇美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