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晚安好运

晚安好运》是由乔治·克鲁尼执导,大卫·斯特雷泽恩、乔治·克鲁尼、派翠西娅·克拉克森、杰夫·丹尼尔斯、小罗伯特·唐尼、弗兰克·朗格拉主演的历史片,于2006年3月17日在墨西哥上映。

该片讲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记者爱德华·莫罗就共产党人问题无畏地与参议员麦卡锡作对抗的故事。

编剧乔治·克鲁尼与戈兰特·哈斯洛夫凭借该片获得第62届威尼斯电影节[1]最佳剧本奖。

目录

剧情简介

在二十世纪中叶美苏冷战时期,当美国人正为“赢得战争、丧失和平”的局势而沮丧时,麦卡锡主义应运而生。1950年2月9日,威斯康星州初出茅芦的参议员麦卡锡宣布,他手上已经掌握了国会内部共党奸细的大批材料,由此利用美国民众对共产主义的恐惧发动了一场对共产主义者的政治迫害运动。而莫罗和他的同事们却不愿屈从于政治和舆论压力,力图戳穿麦卡锡的谎言。

幕后花絮

拍摄花絮

现实中,威廉·佩雷的办公室内收藏有很多麦克风,剧组人员选用了克鲁尼在《逃狱三王》中使用过的麦克风,令克鲁尼惊喜不已。

全部布景被建造在同一层中,电梯以旋转替代了升降。

穿帮镜头

影片卫生间的画面中出现了三孔插座,这种插座在10年之后才广泛应用。

影片中提到的莫斯科与华盛顿之间的热线直到1963年才得以开通。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该片片名来自不满麦卡锡主义[2]做法的美国新闻广播业先锋爱德华·莫罗停止广播活动时的标志性话语和自掏腰包在《纽约时报》做广告揭露麦卡锡时用的标题。

将偶像爱德华·R·莫罗的经历拍成电影是克鲁尼一直以来的愿望,但他并不打算将影片拍成纯粹的人物传记,于是选取了美国20世纪50年代一段举世瞩目的政治风波作为背景,让人物作为载体呈现历史和电视业的变迁。为了精确起见,克鲁尼请来当年被麦卡锡迫害的海军飞行员麦洛、制片人弗雷德的妻子和两个儿子、以及莫罗团队中的两位记者共同探讨剧本。

成本控制

该片制作成本为7500万美元,为了减低预算,克鲁尼为影片编写剧本仅仅收取1美元的报酬,他还将自己12万美元的导演报酬重新投入了制作费用中。克鲁尼也在影片中演了一个角色,他的薪酬也按照演艺工会的最低标准收取。

拍摄过程

影片是用彩色胶片在灰白布景中拍摄完成,经过后期处理才成为纯粹的黑白影像。片中莫罗的节目台词很多都取自当年讲稿,而片中麦卡锡的画面则全部来源于当时的录像。影片使用美国上世纪50年代的特征,如在摄影棚内吸烟、偏分的发型和风靡的爵士乐,为了做到这些,克鲁尼请来了许多剧中人物的原型来到拍摄现场作为参考并进行指导,他们每天都要询问这些人哪里做的不对或缺了什么东西;演员还被要求每天看很多50年代的报纸、电影和电视节目,揣摩当时人们说话做事的方式。

影片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摄影棚内花了30天完成。拍摄过程中因为惧怕克鲁尼的脊椎病会导致影片“流产”,为影片投保的保险公司一度紧缩政策。为了让保险公司放心,克鲁尼抵押了自己价值700万美元的豪宅。

剧组布景

克鲁尼要求莫洛曾主持过的电视节目《马上看》的现场完全重现出来并设计成能从任何角度拍摄,甚至连每天早上送来的报纸都是按20世纪50年代的式样制作。克鲁尼每天都会很仔细地检查细节并找原型人物核对。

视频

晚安好运 相关视频

晚安好运_004
晚安好运_00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