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晋城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晋城镇

中文名 : 晋城镇

所属地区: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

晋城街道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滇池南岸,距离昆明市中心25千米,距离晋宁区区政府20千米,国道213线(昆洛公路)横穿过境,昆玉高速公路接通城区,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晋城街道行政区域面积253.22平方千米,辖17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86个自然村,136个村(居)民小组,常住人口107793人(2017年)。晋城镇曾为"古滇国"都邑,是古滇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始建于唐代的盘龙寺,集儒、道、释三教为一体,名声远扬东南亚。[1]

沿革

战国为滇国都邑。西汉为益州郡治,蜀汉属建宁郡。西晋仍属益州郡并为郡治,永嘉二年更名晋宁郡,属宁州,为宁州和晋宁郡治所。隋属昆州,唐置晋宁县,南诏设晋宁州,属拓东节度。宋(大理国)设阳城堡部,属鄯阐节度。元初置阳城堡万户府,后改晋宁州,属中庆路,明、清属 云南府。1840年,晋宁州下设4乡,晋城为州前乡,下辖5铺26村。清末,废乡改区,称第一区。1913年废区改为乡,称晋益乡,1927年改晋益乡为第一区,1935年复为晋益乡,1945年改为镇,1947年改晋益镇为建宁镇,1949年复为晋益镇,下辖19个保。1950年1月,人民政府建立,晋城为第一区,辖10个行政村,1956年废区置大乡,晋宁分为1镇3乡,晋城为镇。1958年晋宁、昆阳、呈贡三县合并,使用晋宁县名,县政府迁驻昆阳,此地设红旗公社。同年12月改称晋城公社。1983年6月,改称晋城镇,1984年改为晋城区,1988年1月又改为晋城镇。1997年,面积96.8平方千米,人口3.8万,辖雨孜雾、白沙、富有、广济、草村、小海、永和、柴河、天城门、东门、西门、南门、北门、小寨、新庄、五里、石碑17个行政村和城南、城北2个居委会。2006年撤销化乐乡并入晋城镇。原化乐乡位于晋宁县东部,距县城33千米。历史上曾分属澄江、江川、晋宁3县。据《河阳县志》载:汉属俞元县,南诏时属河阳郡,元属澄江,明、清沿用,民国属澄江县抚绥乡外五保;南部属江川县翠峰乡;北部属晋宁县学士乡。1950年后分别属澄江县第二区化乐乡,江川县关岭乡,晋宁县第一区十里乡。1953年澄江部分、1958年江川部分先后划归晋宁县第一区。1958年4月属晋宁县红旗公社,1961年建立化乐乡公社,1983年6月改为化乐乡,1984年改为区,1987年又改为乡(中国政区大典:1988年复置乡)。1997年,面积123.1平方千米,人口1.3万,辖化乐、十里、南山、盐井、八家、火石坡、关岭7个行政村。2017年,行政区域面积253.2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07793人。

概况

晋城街道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东北部。面积253.22平方千米,人口107793人(2017年)。辖城北、城南2个居委会,北门、西门、南门、东门、草村、小海、永和、柴河、天城门、新庄、小寨、石碑、五里、富有、广济、白沙、雨孜雾、化乐、关岭、火石坡、八家、南山、盐井、十里24个行政村。街道办驻庄趫路,距晋宁区20千米,距昆明市区25千米。大河自南而北流经境内。昆(明)(打)洛、晋(城)元(阳)公路过境。风景名胜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盘龙寺,古迹有塘子口元置阳城堡万户府遗址、晋代宁州刺使李毅之女李秀修的娘娘庙。

历史建制

晋城街道是滇池流域历史最悠久的城镇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夏商时为梁州域;战国时期,楚顷襄王派将军庄蹻率军入滇,"欲归报"楚国时,归路被秦王所断,遂留于此地,"变其服,从其耕,"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即"滇国",晋城为滇国都邑。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滇王降汉,汉武帝赐滇王印,置益州郡,辖滇池等二十四县,滇池县(今晋城)为益州郡治所;东汉循之;魏晋南北朝时期,南中大姓在滇池区域逐渐兴起并把持一方,与中原政治关系淡漠,在与内地长时期相对隔绝的情况下,滇池地区的原内地移民与大姓,逐渐被当地土著民族所融合;自此,滇池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逐渐向西转移,晋城在滇池地区的地位也逐渐下降,成为滇中一普通城镇。

视频

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晋城镇(金家巷)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