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争霸战
星际旅行:初代 |
---|
|
《星际旅行:初代》(英语:Star Trek)是一部在文化上有重大意义的科幻电视影集,由吉恩·罗登贝瑞(Gene Roddenberry)于1960年代所创造。它有广大的爱好者,《电视指南》(TV Guide)将它评为“史上25大人文剧集”的第一名,之后更陆续制播了5部衍生电视影集以及12部院线电影。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更将它列入有最多衍生作品的项目。
为了跟其他续篇有所区分,西方一般都称呼它为Star Trek: The Original Series(星际旅行:原初系列),缩写为ST:TOS或是TOS。请参考星舰奇航记以查看更一般性的概述。
故事的设定是发生在有着乌托邦背景的23世纪,《星际争霸战》的故事是叙述星舰“企业号”以及它的航员的历险过程。每一集开头的旁白说明了他们的目标:
- 宇宙,终极的边疆。这里叙述的是星舰企业号的旅程,它的五年任务,是为了要探索这全然未知的新世界,寻找新生命和新文明,勇踏前人未至之境。
《星际争霸战》最初于1966年9月8日星期三于全国广播公司(NBC)播映。一开始它并不是太成功,收视率很低而且广告收入不佳。然而,当剧集腰斩的威胁在第2季隐隐约约地浮现之后,死忠的影迷们发起了一项前所未有的运动,恳请NBC继续制播这部影集。影迷们成功地让NBC同意制播第3季,但是影集的时段却换到了星期五晚上这个“黄昏时段”。在第3季结束之后,影集还是下档了。最后一集于1969年6月3日首播。
之后影集的重播权出售,电视台在他们认为可以吸引影迷及潜在影迷来收看的时段重播它。不久,许多影迷加入了当初发起这个让《星际争霸战》大受欢迎的运动的影迷的行列,一起为这个连锁事业建立了一个广大的市场。前6部《星舰奇航记》的电影是以《星际争霸战》为基础,并且第7部电影也有一些旧角色参与。
原始《星际争霸战》的影迷们在西方普遍被叫做Trekkies ,不过部分影迷偏好使用Trekker这个称呼。
目录
创建时期
在1964年的时候,罗登贝瑞的《星际争霸战》概念让他获得了一份来自德西路公司3年的研发合约。德西路是一间具领导地位的独立电视制作公司,由喜剧演员路西尔·包(Lucille Ball)以及德西·阿南兹(Desi Arnaz)所共同创立。罗登贝瑞以一个类似“星际篷车队”形式的影集来向几个大电视网推销它,描述它像是一部西部片(例如:《篷车队》(Wagon Train)和《枪烟》(Gunsmoke)这两部)的未来版,在当时西部片在电视上很流行。在罗登贝瑞原始的构想里,主角是星舰“约克号”上的罗伯特·艾波(Robert April)舰长。不过这个角色最后却变成了克里斯多夫·派克(Christopher Pike)舰长。第一个试播章节“牢笼”(The Cage)在1964年制播完成。
罗登贝瑞的许多概念在当时是相当先进的。在他的想像里,星舰的航员组成是多种族、多物种的,因为根据他的假设,在23世纪是没有种族歧视的——而这个作法在当时是颇具争议性的,因为那个时候在美国还有很多地区仍然严格地实施种族隔离政策。他也加入了其他外星物种担任重要角色,例如史巴克(Spock)是一半人类、一半外星人血统。
其他《星际争霸战》的创新特点还包括关于基本生产问题的聪明解法。关于超光速曲速引擎的想法在科幻界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不过它提供给剧本创作者一个有效的叙事装置,让企业号可以在广大的太空中迅速地旅行。让行员们可以迅速地从甲地“传送”到乙地的物质传送器简洁地解决了如何将角色于场景间迅速移动的问题,因为制作小组不久后发现为每一集拍摄一段太空船降落过程太昂贵而被禁止。
《星际争霸战》的试播章节一开始是提供给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电视网,但是他们回绝了,改而选择较为主流的艾文·亚伦制作的《太空迷航》(Lost In Space)。接著《星际争霸战》被拿到了全国广播公司(NBC),一开始NBC也是回绝,认为它太花脑筋而且缺乏动作场景。然而NBC高层对于这个概念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做出了极为不寻常的决定,希望能够拍摄第二个试播章节——“前人未至之境”(Where No Man Has Gone Before)。原先第一个试播章节里的角色只有史巴克(由李奥纳德·尼摩伊(Leonard Nimoy)饰演)仍然出现在第二个试播章节里,原始的航员也只有2位(玛婕尔·巴瑞特(Majel Barrett)和尼摩伊)有在之后的系列影集里出现。值得注意的是,原先星舰上的女性大副角色在第二个试播章节里也换成由男性来担任。虽然第一个试播章节从未以原先的版本公开播映过(直到最近才收藏在《星际争霸战》的影集DVD里面公开发行),制作小组很聪明地在之后的某一集里“回收利用”了它的许多片段。
在第二个试播章节里,几乎所有的主要角色(以及扮演他们的演员们)加入了这个系列影集中,包括柯克舰长(Kirk,由威廉·薛特纳(William Shatner)饰演);总工程师史考特少校(Scott,由詹姆斯·督汉(James Doohan)饰演);以及在这一集是舰上的植物学家,之后变成舵手的苏鲁少尉(Sulu,由乔治·武井(George Takei)饰演)。在这一集还没有出现的是总医官伦纳德·麦科伊医生(McCoy,由德佛瑞斯特·凯利(DeForest Kelley)饰演),而是由派普(Dr. Piper)医生代替。以及通讯官乌苏拉(Uhura,由妮雪儿·尼柯斯(Nichelle Nichols)饰演)。罗登贝瑞在影集里加入苏鲁(和之后的乌苏拉)是一项大胆的尝试,因为当时美国电视节目本质上是很保守的(以及许多美国社会里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
无庸置疑地,武井和尼柯斯是第一个来自他们各自的种族背景(尼柯斯是非裔美国人,而武井是日裔美国人)的演员,在影集里担任常态出现的角色,而且角色的描写不是过去那种下等种族的刻板印象。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尼柯斯的角色也是美国电视节目里第一个拥有高级职位,并且跟她的男性同事平起平坐的女性角色。的确,据尼柯斯说,她在影集里的演出被认为是非裔美国人传略里的一项重要的进步,所以当她告诉马丁路德·金恩她考虑离开影集时,他力劝她留下。
系列影集里星舰生活里的许多方面是以大航海时代里的英国皇家海军做为蓝本。罗登贝瑞本来打算将克里斯多夫·派克(第一个试播章节里的舰长)塑造成类似小说里霍雷肖·霍恩布洛尔(Horatio Hornblower)舰长的角色。角色之间存在著一定程度的拘谨;系列影集剧本作者指南指出,在紧急状况突然发生时,不应该有美丽的航员冲进舰长的怀里,然后一起等待毁灭的命运到来。“企业号”是星际舰队里面数以千计的星舰之一,星际舰队隶属于星际联邦,而星际联邦是由150以上个星球成员所组成。
史巴克和麦考依医生是舰长的两位密友,这反映了19世纪的现实情况,在当时船长常常会考虑指挥系统之外阶级相近者的建议。与传统海军真实情况的连结还反映在一些小细节,比方说当船长到达舰桥时会听到3个音调的“水手长的哨声”;以及在作战的时候,船和船之间是相对静止的,彼此之间隔著一段距离发炮。跟《星际大战》的世界不一样的是,并没有从现代海战中的航空母舰作战方式获得启发;在星际争霸战里面看不到小型战斗机。后来在《银河飞龙》时期的电影《星际叛变》里有一艘战斗机短暂地出现。
罗登贝瑞的制作团队里面有2个关键成员,一个是艺术指导马特·杰佛瑞斯(Matt Jeffries)和服装设计威廉·瓦·西斯(William Ware Theiss);杰佛瑞斯是企业号的设计者,他的贡献非常重大,所以他的名字也成为星舰设计的一部分而永垂不朽。就是所谓的杰佛瑞斯管道,每一艘联邦星舰的设计上都会有这个部分。西斯创造了企业号的制服,以及为每个女性客串角色们设计美丽性感的戏服。之前为迪士尼工作的艺术与雕刻家张瓦(Wah Chang),也受雇设计制作小道具;他创造了翻盖式通讯器,三录仪(tricorder,“感知—纪录—计算”三种用途),以及从杰佛瑞斯的原始设计改进而成的光线枪。
在创造《星际争霸战》的外观方面,罗登贝瑞和他的团队花了可观的心力再建立一个充分被环绕和可信度高的未来世界。这个未来世界充满著太空旅行与高科技,不但在视觉上令人惊艳,同时在意义上又颇能前后一致。影集里给观众带来许多新观念,同时也将萤幕上的科幻作品的叙述方式推向一个新的境界。例如:曲速引擎、物质传送、无线手持通讯设备与扫瞄器、指向性能源武器、桌上型电脑终端机、雷射外科手术、以及电脑语音合成等等。虽然这些概念在之前许多科幻文学和电影里就有出现过,不过它们并没有以如此具有说服力的方式完整地整合在一起。即便是舰上的自动门在1966年的时候还是一件相当新颖的事,这也使得《星际争霸战》被认为有功于启发后续真实生活里自动门的研发,进而造成现今自动门处处可见的结果。
罗登贝瑞在避免陈旧的设计以及原始的特效(如同早期的科幻电影和电视影集)这方面是特别敏锐的。而《星际争霸战》在当时最著名的地方是有著极为真实的视觉效果。他在对杰佛瑞斯关于太空船(也就是现在的星舰“企业号”)设计的简报,简单地说就是要避免所有过去太空旅行的陈腔滥调——没有火箭、翅膀、喷射废气或是尾烟轨迹等等。不过杰佛瑞斯还是得跟罗登贝瑞争辩说太空船的外壳设计还是越简单越好。
杰佛瑞斯的星舰概念历经数百次的变动,以及一段冗长的讨论过程之后,才变成最终的“碟子和筷子”的设计,这也是随后所有星舰奇航记太空船的设计模版。杰佛瑞斯也开发了“企业号”舰桥(原始设计者是帕托·卡兹曼)的主要部分,并且将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担任空军飞行员的实际经验,以及他对于飞机设计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设计出一个时髦、功能性、符合人体工学的舰桥设计。
在这个系列的第二、三季拍摄过程中,NBC曾多次因收视率等问题,决定停播这一系列。但早在第一季播出时,NBC就已经收到了29000封信件;当传言说起星际迷航系列即将被取消时,在罗登伯里的号召下,数以万计的粉丝决定通过写信来拯救这个计划。
很快,4000名粉丝的联名信已经发出,仅在1967年十二月到1968年三月的4个月之内,NBC收到了超过116,000封抗议信,其中仅2月就有多达52,000封。而实际上,他们收到了超过一百万封邮件,但只打开了116,000封。加州理工、伯克利大学和麻省理工的学生也走上街头声援这一行动[1][2]。
这些努力最终为星际迷航争取到了第二季和第三季的播出。尽管第三季明显不如第二季,但这为这个系列带来了转播的机会[3]。这才带来了Trekkie文化的形成。
参考文献
- ↑ Harrison, Scott. 'Star Trek' protest. Los Angeles Times. Tribune Company. April 25, 2011 [April 26,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25).
- ↑ Scott, Vernon. Letters Can Save 'Star Trek'. The Press-Courier (Oxnard, California). 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 February 7, 1968: 17 [April 29,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8).
- ↑ Teitelbaum, Sheldon. How Gene Roddenberry and his Brain Trust Have Boldly Taken 'Star Trek' Where No TV Series Has Gone Before : Trekking to the Top. Los Angeles Times (Tribune Company). May 5, 1991: 16 [January 24,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