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星箭分离减冲击连接装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星箭分离减冲击连接装置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68年2月20日。自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研究院已抓总研制并成功发射了300余颗航天器,实现200余颗航天器在轨运行,研制的航天器覆盖载人航天、月球与深空探测、导航定位、对地观测、通信广播、空间科学与技术试验六大系列航天器,实现了大、中、小、微型航天器[1]的系列化、平台化发展。研究院圆满完成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北斗工程、高分工程为代表的重大航天任务,为实现我国航天三大里程碑跨越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研究院充分发挥航天技术的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将航天新技术成果推广到国民经济多个领域。聚焦卫星应用、智能装备、空间生物三大优势业务板块,打造了中国卫星、康拓红外、航天生物三大业务发展主体平台,形成了以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三大重点区域为主的区域布局。

简介

研究院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先后与俄罗斯、法国、巴西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宇航公司及空间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2004年实现了首颗商业卫星出口合同签署。截至2020年底,已向国际用户交付了20颗商业卫星,出口产品覆盖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卫星应用、航天器研制基础设施、宇航单机部组件和宇航元器件等。

研究院打造了北京、天津、怀来、西安、兰州、烟台、深圳、内蒙古、杭州等产业基地,拥有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分系统研制生产、系统集成、总装测试、环境试验、地面设备制造及卫星应用、服务保障等配套完整的研制生产体系。研究院现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1人,俄罗斯宇航科学院院士9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15人,全国技术能手40人,高级以上职称人员7200余人。研究院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84项,其中特等奖9项;授权专利7700余件,荣获中国专利金奖3项;省部级奖3000余项。研究院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2]、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

二、技术要点

(解决的技术难题、技术指标等)

星箭分离冲击是卫星在发射过程中需要经历的最为苛刻的力学环境之一。星箭分离时刻,火工品爆炸瞬间会产生大量级的高频冲击载荷,其作用在卫星结构上会产生高频、大量级的瞬态加速度响应,一般情况下它可达到数万 g, 作用时间为几个毫秒,频段宽度达到上万甚至百万赫兹,它能对航天器上具有晶振、脆性材料等的精密电子设备造成致命损伤,从而造成航天任务的失败,甚至发生灾难性的事故。目前,航天工程实践中,一般是通过在总体布局中把对冲击敏感的单机设备安装在距离火工冲击源 ( 星箭分离面 ) 较远的位置,通过增加冲击载荷在结构中传递的距离实现冲击载荷的衰减,或者是在单机设备安装位置增加橡胶垫等柔性缓冲垫实现缓冲。但是,增加传递距离和附加柔性缓冲垫的方式无法满足卫星系统级缓冲设计和连接刚度的要求。

本星箭分离减冲击连接装置,能够增加星箭分离时冲击载荷在过星箭连接界面的衰减量,降低卫星上的冲击响应量级。本装置是针对传统的星箭连接面进行改进,减小了卫星与运载火箭的接触面积,因此,星箭分离时刻,冲击载荷从运载一侧通过星箭连接面传递到卫星上的过程,附加缓冲孔方案的星箭连接界面增加了冲击波传递过程中的反射和折射,增加了冲击载荷的衰减量。

三、成果形式

(专利、著作权、新产品、新技术等)

本项目是专利技术

四、应用领域及应用场景

军用及民用通信,信息行业。

五、当前应用成效

本发明结针对某采用点式星箭接口的卫星在星箭分离冲击响应过大的问题,在卫星与运载火箭之间的连接盘上附加一个缓冲孔,该缓冲孔为沉孔,能够改变星箭连接盘的阻抗,减小卫星与运载火箭的接触面积,因此,星箭分离时刻,冲击载荷从运载一侧通过星箭界面传递到卫星上的过程,附加缓冲孔方案的星箭连接装置增加了冲击波传递过程中的反射和折射,增加了冲击载荷的衰减量,从而降低了卫星上的冲击响应量级.

六、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专利许可、委托或合作开发)

技术服务、专利许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