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明楚王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明楚王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東南40公里處江夏區龍泉山,系明朝八代九位楚藩王的陵寢。

明楚王墓,各寢占地均在百畝以上,除墓冢外,原都有碑亭、塋城、大殿、配殿、祭台等建築物,現多已不存。

明楚王墓,1982年對昭王陵進行了較大規模的修整。龍泉山和明楚王墓群現被闢為風景區[1]

歷史由來

明楚王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龍泉鎮龍泉山,是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九位楚藩王的陵寢。 系明朝八代九位楚藩王的陵寢。各寢占地均在百畝以上,除墓冢外,原都有碑亭、塋城、大殿、配殿、祭台等建築物,現多已不存。1982年,對昭王陵進行了較大規模的修整。龍泉山和明楚王墓群現被闢為風景區。

考古發掘

1991年湖北省考古所和武漢市考古所對昭王墓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出土了金冊(銅質)、玉印、腰帶等100餘件文物。據《明史》記載:「楚昭王楨,太祖第六子。始生時,平武昌報適至,太祖喜曰:『子長,以楚封之』。」公元1381年,朱楨17歲就藩武昌為楚王[2]。在黃鶴樓下的蛇山之陽的王府內,統治武昌諸地達43年之久。朱楨每年都到靈泉山避暑,他見此地山環繞,幽美,常常感嘆道:「惜乃陽宅,若為陰宅極佳。」

布局結構

經卜工師勘定為「五龍捧聖的吉地仙壤」,並鐫上「龍泉特結許多年,粉黛三千雲外懸」……的詩碑,不久,將八大家族居住的數千戶人家的大集鎮遷往山外,將環山一帶劃入王陵區。從此,靈泉山易名為「龍泉山」。朱楨死後為昭王,這裡成為昭、莊、憲、康、靖、端、愍、恭、賀九王的陵寢與陵園

這9座陵園,以朱楨的「昭園」為最,它坐落在天馬峰下,占地100餘畝。王妃是安遠侯王弼之女,與朱楨合葬。「昭園」城牆外左側建有碑亭,內豎石碑一座。碑下龜高1.4米,碑高5米,寬1.5米,是朱楨的孫子楚憲王於正統十二年(公元1447年)建立的。昭園的垣牆呈四方形,總長1400米,厚1米,高2.8米。磚為官窯特製的青磚,每口重18公斤。正門3個拱形圓門,左右各一側門,均為漢白玉白凡石浮雕砌成。從正門直到大殿,全用1米見方的白凡石鋪陳路面,依秩是金水拱橋、朱氏皇堂、享殿、拜台等建築群。地面上的殿堂早已倒塌,但漢白玉雕刻的九龍頭、玉柱、屏欄等依然保存完整。山區間當時建有靈泉寺、靈泉書院,李蹊家中藏書豐富,其藏書樓稱為萬卷書樓。此後人文蔚起,名人輩出,從這裡走出去的有唐朝的李鄘、李蹊,元代的沈如筠,均官至宰相。宋朝的馮京,明代的曾泰,科舉奪魁,被欽點為狀元。到元代,在龍泉山一帶形成了樊、李、杜、張、沈、曾、董、鄒八大望族,建有亭台樓閣,花圃蓮池。明朝就藩武昌的楚王又相繼在這裡建起八代九王的陵墓,另有歷代先賢陵墓共48處。於是文人墨客也紛紛前來卜居或漫遊,這裡遂被人視為世外桃源,詩鄉福地。從1981年起,武漢市開始對龍泉山的文物古蹟和梁子湖的自然景觀進行有計劃的保護和開發,逐步恢復了一些地面建築和重要景點,現在建成開放的有楚天名山牌坊、遠眺亭、楚昭王陵園、龜碑亭、婆婆樹、樊噲雕像及樊噲墓等。

視頻

明楚王墓 相關視頻

實拍武漢江夏城區風光,街景不比漢口武昌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