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昆明理工大学(校园一景)原图链接来自 中国教育在线 的图片

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昆明理工大学成立较早的传统优势学科之一。其源于1958年昆明工学院机械系创办的铸造工艺及设备专业和1962年冶金系招生的有色合金专业以及1971年冶金系招生的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轧钢工艺及设备专业。1981年开始培养铸造专业硕士研究生,1996年、1999年分获材料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获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1],2003年获材料加工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

目录

学院介绍

2009年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学校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以昆明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材料与冶金工程学院材料科学工程系及宝石材料与工艺学系和云南省新材料制备与加工重点实验室等机构及人员为基础,云南省新材料制备与加工重点实验室、稀贵及有色金属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学院为依托单位,整合成立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院教学机构有材料物理与化学系、材料学系、材料加工工程系、宝石材料与工艺学系、实验中心。依托学院设立的研究机构有稀贵及有色金属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南省新材料制备与加工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先进成形制造工程研究中心、先进钢铁材料技术国家工程中心(昆明理工大学分中心)等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学院也是废弃物资源化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学院之一。

学科建设

学院具有博士后、工学博士、工学硕士、工程硕士、本科等多层次的完整系列人才培养体系。材料科学与工程是学校新确立的第一层次发展的重点学科。现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及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及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4个本科专业、1个省级一类重点学科及2个省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及省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特色专业。

师资力量

学院有一支年龄、知识和学科结构合理,思想素质好,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目前有教职工120余人,在站博士后近10人。其中:教授38人、副教授28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36人、博士生导师20人,“新世纪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才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后备人才8人,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3人。师资中有1个校级教学团队、2个校级学术创新团队、2个省级学术创新团队,教师一半以上有国外留学经历。

教学科研

学院有实验室面积11000余平方米,国定资产近亿元,大型现代化的科学仪器设备30余台套,具有良好的教学和科研条件。2007-2009年完成国家省部级及企业委托项目百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6项,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获国家专利30余项。学院承担国家“863计划”[2]项目、“973计划”前期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在研科研经费2200余万元。主要研究方向:稀贵及有色金属先进材料制备、材料精密成形加工及设备、光电功能材料及器件、先进钢铁材料、材料微结构计算及材料加工过程数值模拟、复合材料、表面工程等。

学院发展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已为国家及云南地方建设培养了5000余名本科生、 300余名硕士、40余名博士,4名博士后。他们多数已成为新材料、冶金、装备制造业等行业的中坚力量。学院有在读本科生1400余名、各类硕士研究生370余名、博士研究生90余名。

学院宗旨为:立足云南、辐射全国、面向东盟、走向世界,服务于新材料、新能源、冶金、装备制造、建材、电子等行业,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教学科研并重,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

学生就业面向新材料、装备制造、冶金、珠宝玉石等行业,就业前景广阔,学院本科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在学校中处于领先。学院连续三年获得昆明理工大学“就业先进单位”。

学院高度重视教学教改工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多项。

学院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南大学以及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一流大学和研究院(所)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为提升学院的科研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秉承“明德任责,致知力行”的校训,承袭昆工人“坚忍不拔、赤诚报国”的红土精神,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主线,加强与其它学科的交叉融合,将学院建成在国内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有重要影响的材料科学类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成为国内先进、国际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

视频

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相关视频

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视频版)
【材料族】昆明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