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紅芸豆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旱地紅芸豆高產高效栽培技術山西地處黃河中游、黃土高原東部。這裡光照充足,雨熱同季、年降雨量在400~650毫米,晝夜溫差大,非常適合紅芸豆的種植。
一、技術名稱
旱地紅芸豆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二、技術概述
(一)研發背景
山西省種植紅芸豆在65萬畝左右,總產量約在6萬噸,是我國紅芸豆主產區之一,這裡種植的紅芸豆產量高、質量優、效益好,是我國紅芸豆商品糧生產基地,也是我國紅芸豆[1]主要出口基地之一,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10萬畝以上。儘管如此,由於紅芸豆連年種植,導致品種退化、病害發生嚴重,特別是根腐病、枯萎病和普通細菌性疫病等病害的發生,已經對山西省紅芸豆生產造成了嚴重影響。此外,紅芸豆主產區地處山西省高海拔地區,春旱、秋澇、夏季冰雹等極端天氣頻發,也對生產造成了一定影響。
因此,針對當地氣候特點和生產當中存在的問題,開展了紅芸豆密度、播期、肥料、栽培措施和病害防控等研究,研發出「旱地紅芸豆高產高效栽培技術」。通過該技術的實施,解決了山西省西北地區春季乾旱、地溫偏低不利於出苗的問題,有效防治了根腐病和普通細菌性疫病等病害的發生,實現了播種、覆膜和施肥一體化作業,降低了生產成本。
(二)技術要點及參數
主要描述技術要點和參數:1、實行2-3年輪作,前茬作物以玉米等禾穀類作物為好;2、播種前進行旋耕並耙耱平整好土地;3、精選種子,播前對種子進行精選,使種子純度達到98%以上,發芽率達到92%以上,並對種子用38%多•福•毒死蜱種衣劑進行包衣,防治枯萎病、根腐病和地下害蟲的發生和危害;4、地溫穩定在12℃時,採用覆膜、播種、施肥一體機進行覆膜播種施肥。地膜幅寬70cm,種植兩行,膜上窄行35cm,膜間寬行55cm,穴距25-30cm,每穴3粒種子,播深4-5cm,結合覆膜和播種施入專用複合肥(20-30kg/畝);5、播種1周後,及時到田間觀察,發現出苗後,進行放苗,並用土壓實苗孔周圍的地膜;6、膜間有雜草時,進行中耕除草,一般進行2次人工除草;7、播種後40天用90%新植黴素可濕性粉劑和50 %福•美•雙混合液,進行第一次噴藥,7-10天後進行第二次噴藥,防治普通細菌性病害和真菌病害;8、當紅芸豆植株變黃,葉片脫落,豆莢變黃變硬時,將植株收回,放在場上晾曬2-3天,進行後熟;9、當植株曬乾後,進行碾壓脫打,整理出籽粒,進行晾曬,當籽粒含水量降到13%以下時,收回儲存。
(三)技術示範推廣情況
該技術2016年在岢嵐縣三井鎮建立旱地紅芸豆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核心示範田100畝。示範田畝產127.6公斤,較對照增產18.9公斤,增幅17.4%;2017年,在岢嵐縣建立旱地紅芸豆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示範田310畝,畝產紅芸豆135.1kg,較對照田增產16.1%;2018年,在岢嵐縣西會村建立品金芸3號及旱地紅芸豆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示範田447畝,平均畝產紅芸豆169.7公斤,增產19.3%;2019年,在岢嵐縣三井鎮建立紅芸豆品種品金芸3號及旱地紅芸豆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示範田307.3畝,經測產,平均畝產紅芸豆162.3公斤;2020年,在岢嵐縣高家會鄉西會村開展了「百畝」旱地紅芸豆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核心示範田的創建工作,100畝核心示範田畝產紅芸豆168.6公斤,較對照田142.6公斤,增產18.2%。目前,旱地紅芸豆高產高效栽培技術在山西省累計推廣61.2萬畝,累計增產1.365萬噸,累計增收9005.69萬元。通過該項技術的實施,能夠減少化肥[2]使用量,降低成產成本。
三、適宜區域
適合在山西省晉西北冷涼地區及全國生態條件相似地區種植。
四、注意事項
1、播種後7-10天應及時觀察出苗情況並進行間苗、放苗和補苗。
2、在播種後40天,應及時進行噴藥,預防普通細菌性疫病、暈疫病和真菌病害的發生和危害。
參考文獻
- ↑ 紅芸豆:養生時代的新寵 ,搜狐,2019-01-02
- ↑ 化肥科普知識,建議收藏! ,搜狐,20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