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新文學讀者研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新文學讀者研究》,作 者: 施龍,出版社: 南京大學出版社。

文學,是一種用口語或文字作為媒介[1],表達客觀世界和主觀認識的方式和手段。當文字不單單用來記錄(史書新聞報道、科學論文等),而被賦予其他思想和情感,並具有了藝術之美,才可稱為文學藝術,屬於語言藝術。詩歌散文、小說、劇小說、劇本、寓言、童話[2]等不同體裁,是文學的重要表現形式。

內容簡介

「新文學讀者研究」系揚州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施龍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作者從傳播、接受的角度研究新文學讀者的形成、發展、變化的過程,特別討論了知識青年讀者與新文學的互動,並以此為基礎,探究新文學讀者之於新文學審美特質的意義及其在中國社會轉型時期的社會功能,故重點雖在於分析新文學讀者群的結構、梳理其歷史演變,而最終的落腳點則在以之為場域,辨析新文學的審美現代性與社會文明現代性之間的複雜關係。書稿證明了文學在社會變遷中的重要作用,還在於突出了青年問題的重要性,可以為國家在文藝管理方面提供可資借鑑的歷史經驗,也可以為相關青年問題決策提供必要的參考。

作者介紹

施龍,博士,揚州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發表《論畢飛宇小說的幽默——以插入語和排比句為例》《北洋政府的文化管理機構與文化政策》等論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新文學讀者研究》。參編《中國新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新文學讀者誕生的歷史條件

第一節 新文學的政治哲學屬性及其對讀者的召喚性

第二節 新文學出版與新文學的流通

第三節 新文學副刊與新文學的社會基礎

第二章 新文學讀者群結構變遷概觀

第一節 清末民初的文學讀者

第二節 作為新文學讀者群的新潮社

第三節 從知識青年到社會大眾——新文學讀者群結構性轉化的意義

第三章 知識青年讀者與新文學的互動

第一節 「底」的表徵:「時代精神」的「不留餘地」

第二節 「孤獨者」:知識青年的自畫像

第三節 「我們」:知識青年的心理掩體

第四節 「新文藝腔」:「新思潮的門面」與世界的「心理替代物」

第四章 新文學讀者與新文學審美底色

第一節 「人的道德」與「詩的經驗主義」

第二節 新文學的現代性:「偏重俗人或常人的立場」——以朱自清為線索

第三節 「古雅」作為新文學的底色

第五章 新文學與新文學讀者:文藝與政治的分流

第一節 新文學閱讀的「自生自發秩序」

第二節 邊緣知識青年與新文學的政治

結語:在文學與社會兩間的新文學讀者

主要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