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斯里淡马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斯里淡马锡
图片来自allhistory

斯里淡马锡英语:Sri Temasek),又称新加坡总理官邸,建于1869年、位于新加坡总统府的土地范围内,是一座两层高的单幢宅第,曾用作英国殖民地时代辅政司(后改称布政司)的官邸。新加坡自治邦在1959年成立后,宅第成为新加坡总理的官邸,但至今未曾有总理迁入作为起居生活的地方。1992年2月14日,官邸连同总统府获刊宪宣告成为国家古迹

命名说明

斯里淡马锡在马来语中意指“壮丽的淡马锡”。马来语“seri”或“sri”本身有“魅力;精髓;壮丽;荣耀”的意思,也可以指“一件引人注目的事物”[1](尤指光彩夺目的事物;引人入胜和仰慕的焦点),是由梵文“सार”(sāra)演化而来。淡马锡爪哇语中指“海边市镇”,除了是现代新加坡开埠前身的旧称,也是现今对新加坡的雅称。斯里淡马锡原本仅被称为新加坡布政司官邸(或新加坡/海峡殖民地辅政司官邸),并没有特有的名称,直到1959年6月新加坡自治邦成立和首任总理李光耀上台后,总理官邸才于同年8月获正式命名为斯里淡马锡,而总督府则同时易名为元首宫殿(Istana,1965年再改称总统府,但英文名称维持不变)。

设计

1867年,时任海峡殖民地总督哈利·沃德爵士(Sir Harry Ord)获立法局拨款购地兴建总督府(现称新加坡总统府)和辅政司官邸(现称斯里淡马锡),以取代原设于福康宁的旧总督府。旧总督府早于1859年拆卸,以便英军在福康宁兴建碉堡和其他军事设施,所以海峡殖民地总督在此后一段长时间都要租住其他物业作为官邸。[2]辅政司官邸连同新总督府在1869年落成,两者都是由土木工程师出身、身兼海峡殖民地执行工程师和囚犯总监的J·F·A·麦奈雅(J. F. A. McNair,1829年-1910年)设计,并主要用上来自明古鲁省的印度裔囚犯负责建造。

斯里淡马锡是一座占地1,600平方米(17,000平方英尺)、楼高两层的单幢宅第,在新加坡多被称作“平房别墅”(bungalow),并楺合了欧洲和亚洲风格。官邸拥有对称的布局,并以宽敞的游廊围绕正中的起居空间。其他建筑特色还包括位于上层的柱子;造工精细、并富东西方色彩的原木拱廊;以及建于官邸二楼的一道中式月门(即圆形门框)等。该道月门以樟脑木柚木北婆娑罗双木制造,虽然建造背景等方面的文献不多,但相信该道月门早于1960年代已经存在,并由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曾任总督府核数官的威廉·斯沃菲尔德(William Swaffield)设计和建造,而斯沃菲尔德本身也是一位专业家俱设计师。此外,通往官邸前方的车道中段设有一个用砖块搭建的坑道,原本供马车使用。1992年2月14日,斯里淡马锡连同总统府获刊宪宣告成为国家古迹

参考文献

  1. Richard [Olaf] Winstedt (编), An Unabridged Malay–English Dictionary 5th, Kuala Lumpur, Malaysia: Marican & Sons, 1963 .
  2. The Istana and Sri Temasek, Frommer's, [10 October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