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断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断纹
图片来自搜狐网

断纹指琴表面上因长年风化和弹奏时的震动所形成的各种断痕。[1]断纹的种类很多,主要有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纹断、流水断、龙鳞断等。一般来说,琴不过百年不出断纹,而随年代久远程度不同,断纹也不尽相同,是鉴藏古琴的主要依据之一。[2]

古琴

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至少也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了。古琴发展至唐代,形制特点和乐器功能都已经非常完备。唐琴尤其是盛唐之琴,造型肥而浑圆。现存的唐琴大部分常在龙池、凤沼的面板上贴有两块小桐木,作为假纳音,直至明代初期,仍有制琴家采用这种方法。

详细介绍

唐琴的断纹以蛇腹断为多,也有冰纹断、流水断等。其表面漆灰则有墨、栗壳色两种,有朱红漆者皆为后人修补时所加。灰胎皆为纯鹿角灰,用麻布自下而上包裹琴背两侧直至面板边际,以防止上下板开胶。这些琴的边长皆在120至125厘米之间。 宋代的古琴发生变化,全长128厘米,肩宽25厘米,琴身扁而长大,尺寸大于传世唐琴,为北宋琴主要风格之一。南宋,除仿古之作外,体形则逐渐扁平狭小,尤其是仲尼式古琴,呈耸而狭之状,为南宋制琴的主要风格。宋人制琴以桐面梓底或松杉面底为主要制琴材料。断纹有蛇腹断、冰纹断、流水断等,牛毛断则鲜见。有一种说法是,琴不经五百年,其纹不断。所以断纹也就成为古琴年代久远的标志。这也是中国众多民族乐器中的惟一特征。宋代以来,人们对断纹的赏鉴孜孜以求,如《潜确类书》就云:“古琴以断纹为证,不历数百年不断。有梅花断,其纹如梅花,此为最古;有牛毛断,其纹如发千百条者;有蛇腹断,其纹横截琴面,或一寸,或半寸许;有龙纹断,其纹圆大;有龟纹,冰裂纹。”古琴以龟纹断最为名贵,琴家常有“千年难买龟背断”之说。其次则为梅花纹,然后是蛇腹断(又分为大小蛇腹断)和流水断(又分为大小流水断)等。今人郑珉中先生则认为:“蛇腹断的确是最古的一种断纹,是不容轻易否定的。”据集古家赵汝珍先生所说:“宋以上之漆器,未必皆有断纹,而琴则必有之。盖他器安闲,而琴受有弦之激震故也。”这真可以说是不刊之论。

类别

大凡一张传世老琴,往往有几种形状的断纹相间,如龟背断中杂以牛毛断,偶尔还有梅花断。或大蛇腹断之间杂以小蛇腹、流水断等等,故其琴面极为漂亮,深为琴家和收藏家所珍爱。一些传世的唐琴,其断纹之美妙佳丽,其漆色之温润雅致,宛似出自鬼斧神工。见到它的,无论好之者还是非好之者,没有不爱慕的,皆不忍释手。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大圣遗音”琴为蛇腹断间细牛毛断,“飞泉”琴为蛇腹断间冰裂断纹。中国艺术研究院珍藏唐“枯木龙吟”琴为小蛇腹间冰纹断,局部杂以牛毛断,十分漂亮。湖南省博物馆藏唐代“独幽”琴则为蛇腹断兼牛毛断。山东省博物馆藏唐代“宝袭”琴为小蛇腹断兼流水断。四川省博物馆藏北宋“石涧敲冰”琴,为小蛇腹纹间以龟背纹。

古琴的断纹,作为古琴岁月之见证,其时间愈久,则断纹愈多。一般清中期以后的琴,很少有断纹出现。然而,鉴定古琴的年代,虽以断纹为重,但也并不绝对。因为,断纹的出现,和气候;髹漆工艺等均有关系。尤其是古琴的漆胎,一般来说,要是漆胎薄,比较容易起断纹。瓦灰胎比较松脆,比鹿角霜胎和八宝灰胎容易起断纹。因此,假如一张传世老琴是用纯鹿角霜胎,又比较厚的话,那么其琴体的断纹就更显珍贵了。反之,要是用比较薄的瓦灰胎,起断纹后往往容易成片剥落,很难修理,故不为琴家所重。

古琴断纹不经百年而不出,这是鉴定古琴非常重要的一点。伪制断纹古已有之,方法很多,如用猛火烘烤,再以冰雪激之使其进裂;或以蛋白渗入灰中刷漆,做成后用甑蒸,然后风干;或用石膏做灰底烤制等。其实,断纹真伪经仔细观察区别还是很大的,真断纹纹形流畅,纹尾自然消失,纹峰如剑刃状;而假断纹经过冷热催化或刀刻等过程,难免有失自然,出现破绽。古琴的铭刻,也是鉴定古琴真伪的重要依据。琴背均为刻款,而琴腹则有刻款和写款两种,刀刻者容易保存,墨写的若年代长久,则较难辨识。古琴腹内之刻款,如琴体两侧上下板粘合处无剖过重修的痕迹,大多是原款,若发现重修痕迹则需仔细研究。最难辨认的是将老琴剖开重修刻上伪款而粘合处又做得天衣无缝者和用古木制琴时就刻上伪款者。不管腹款、背款,资深的鉴定家还可以从历代帝王年号的惯称、用字避讳及一个朝代或某书法家的书风加以辨认。以弹奏为主要目的收藏者,一定会以琴的音色为主要标准之一,我们听一张古琴的声音,音色沉厚而不失亮透,上中下三准音色均匀,泛音明亮如珠而反应灵敏,就知是一张上好的古琴了。有的古琴因有断纹,而按音弹奏时会出现“刹音”,影响听觉,此时要慎重权衡得失,切勿轻易弃之。

收藏

收藏古琴一般选择干燥墙壁垂挂,不宜长时间平放;若长时间平放,则容易造成“塌腰”。古琴作为乐器应经常弹奏为好,否则会使音色暗、涩,且会生虫存蛀损坏古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