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故乡的端午节(王红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故乡的端午节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故乡的端午节》中国当代作家王红霞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故乡的端午节

故乡虽不是我童年的摇篮,但却是我童年成长的乐园。

——作者题记

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在我的家乡,端午节还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儿时,我和小玩伴每年都是叫着、喊着“端午不吃粽,死了变成敻(麻雀),端午不带八锁,死了变成八河”走进节日的。

至今,我仍思念着家乡过节时的韵律。那熟悉拨浪鼓声,韵味十足的童谣声,声声在耳,童年时的一幕幕也悄然再现。最先映入我眼帘的是那个肩挑箩筐、手摇拨浪鼓的卖货郎,还有守在卖货郎箩筐前的一对母女。小女孩儿亲昵地依在母亲身旁,一双亮晶晶的眼睛盯着母亲伸在箩筐里的手一动不动,只等母亲选好一样小物件,她便迫不及待地接在自己的小手心,在她甜甜的笑脸上融进了母亲无限的爱意。让我欣慰的是:画面中的这对母女就是年轻时的母亲和年幼时的我。

节前“购物”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的常态,能在卖货郎的箩筐里挑选自己的心爱之物,该是童年最美好的事情。但并非每个孩子都能如愿,我难以忘怀当年小男孩儿那渴望的眼神以及充满稚气的童音。此刻,他们昔日的对话又在我的耳畔响起:“妈,你就给我买下这颗钢珠吧,后晌崩珠可要决一胜负的,向毛主席保证,我一定能把他们的珠子全都赢回来。一颗,我只要这一颗就够了。”母亲狠狠剜了他一眼:“你是我大大来,说买就得买?你赢些玻璃珠珠能干啥?是能吃还是能喝?”小男孩儿嘿嘿笑着低声回应:“能顶饭吃,也能顶水喝!今儿晌午我就饿一顿。”说着把手伸到母亲面前讨要,可母亲揪住他的耳朵就往自己怀里拽:“有本事你就天天挂起嘴来不要吃!”

“妈,三天不吃饭就能饿成颗圆蛋蛋,哪还敢天天……快松手呀妈,我的耳朵快被你揪下来了!”“我叫你花描格调嘴(嘴强)!”母亲索性双手并用,揪住他的两耳向着两边拉。“上回你偷偷拿鸡蛋去换乒乓球的事我还没和你算清账,你是个记吃不记打的东西!”这话似乎戳到了他的痛处,刚才还嬉皮笑脸的他瞬间红了脸,一个转身挣脱了母亲的手,揉搓着两只已经发红的耳朵快速跑开了。

这边刚消停,那边又传来骂声:“你一个小丫头片子,不会挣钱倒会花钱!屋里的小镜不就破了一条缝,怎么就照不住你的脸了?天天照镜天天看,你的脸上有朵花儿?”小姐姐似乎在辩解,但她的母亲不为所动,继续大着嗓门儿播着音:“你想要天上的星宿呢,没人给你登天的梯!等你自己会挣钱了,你再拽打啊!”显然这位母亲负着气的先声夺人起了作用,小姐姐眸子低沉,不再作声。

     二      对我们孩童来说,节前是最容易从母亲兜里讨来宝贝的,他俩该有多失落呀。我很讨厌这样的母亲,觉得她俩都是母夜叉。但母亲叹了口气:“当妈的都爱自己的娃,只是各家有着各家的难,哪个妈不是精打细算地好过家?又有哪个妈舍得多花一分冤枉钱?”

因为母亲额外给我买了小镜子,还有红头绳,我知道这是母亲对我平日做事的奖励,更觉得她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

母亲把选好的五色丝线带回家,她要等父亲回来一起搓八锁(花锁)。我看见母亲从箱子底翻出一小卷儿新布头儿,她要挑几样好看的绸缎小布块儿给我们缝香包。记得住在县城时,母亲年年都是买现成的八锁和香包给我们带。自从回到家乡,她就和乡邻一样自己做。最初,母亲还要用废旧布做样品,试过几次后,她便能直接用新布上手制作了。母亲说:“还是自己做更划算,样子和质量也不比卖的差。”我们带的香包都是母亲纯手工一针一线精细缝制而成的,她做的香包人见人夸,大家都说我们有个巧手的娘。

俗话说:“宁要一把艺,不要十亩地。”所以,在母亲做活儿时,她总是尽可能地让我陪在她身边。耳濡目染,我便从母亲身上学会不少技巧活儿。

那会儿搓八锁(花锁)用的丝线全是一小撮一小撮的,每条线展开也拉不满三间房的长。五撮五色线合在一起,父母各执一头将线拉直,再从不同方向搓,直到花线铆足了劲儿,父亲便将左手中指勾住绳子中部,把右手捏的一头交于母亲汇合,两股花绳自动扭起来就算好了。后来再搓八锁时,母亲干脆让我上手了。     三      母亲说:“粽香是五月特有的味道,端午节的粽子最好吃。”

母亲包粽子也是一把好手,她包的粽子外观精致,内里香甜软糯可口,一点儿也不像有些人家包的那样,要么大得像只大脚丫,要幺小得一口就吞下了。要么夹生煮不透,要么边角漏出白糯米来。母亲每次包粽子时,我都是她的小助手。从前一天清水泡制糯米起,我就没有缺席过。比如事先把竹叶、苇叶煮熟,煮好的竹叶有道工序必做,我是一清二楚。就是把竹叶两边卷曲的部分各扯下一条留着捆粽子,再把每片竹叶从背面拦腰裹在干净的瓦片上,连续五六片叠加时,就取下来折两折,用撕下的边条捆成把儿,泡在原汤锅内。母亲包粽子外皮多用竹叶,内里垫上新鲜芦苇小叶以增香。遇到又宽又长的竹叶,她会适当减少竹叶两边的宽度,在竹叶中间围个圆锥形包粽子;遇见短竹叶,就把竹叶头部弯下来卷个圆锥形。总之,两者都是先抓一撮米放底端,再放一个红枣、几粒花生,接着继续放米至口平时,把竖着的竹叶弯下来封严口。最后松松捆好,一个粽子就完成了。

母亲煮粽子也很用心,她先把粽子整齐地摆在一口大锅内,保证粽子之间留有空隙,再在粽子上压个篦子,然后,倒一锅开水进去,水要没过粽子,最后,盖锅盖小火焖煮十来分钟后,改大火煮半小时,再小火焖煮半小时就熟了。

五月初五早上,一觉醒来,就能闻见满屋飘着粽香味。不等我们几个起床,母亲已将花绳剪成合适段落,系在我和哥哥、弟弟、妹妹的手腕、脚腕、脖颈上。而小妹不满周岁,母亲给她带了一色红八锁。

“快起床吃粽子了,孩子们!”母亲说着话,就在我们每个人的碗里盛上两个雪白的粽子,上面撒着一层白糖。端起碗,看看白里透出红枣的红,花生的粉,我便觉得其中也有我的一份功劳在其中。

吃着香甜的粽子,母亲还会送上美好的祝福:“带上八锁吃了粽,就有神仙来呵护……”接下来,父母带着小妹要去给本家长辈们送粽子去。出门前,母亲总不忘叮嘱哥哥带个粽子,撒到村西的小河里喂小鱼。 我和哥哥、弟弟都出门儿找伙伴儿玩儿去了。一路上,我们几拨人马高声齐和:“端午不带八锁,死了变成八河。端午不吃粽,死了变成夐。”

端午节的童谣,就这样被我们带到小河边,伴着河水的哗哗声,经久不息地回荡着……[1]

作者简介

王红霞,曾用名王宏霞,退休教师,诗歌、散文、小说作品多见刊于《凤台文学》《大中华文学》等报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