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故乡的小米黄酒(孙玉芝)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故乡的小米黄酒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故乡的小米黄酒》中国当代作家孙玉芝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故乡的小米黄酒

从我记事每年过春节或夏天,爷爷都要酿一缸小米黄酒。他把碾出来的小米用簸箕簸干净糠皮,放到容器里浸泡两天,小米粒儿泡涨了,连水放到大铁锅里煮,一缸酒要煮两大锅小米。

爷爷站在灶台边不断地用一米长,一指厚,四指宽,上窄下宽用木头做的尺子搅动。一锅小米要煮上二三个小时,熬成稠稠粘粘金黄色的那种糊状,从早到晚爷爷拿着尺子不停地搅啊,搅啊!一分钟都不能停,生怕米糊粘到锅底糊了。

我站在旁边看爷爷搅米糊,爷爷累得满头大汗,我拿毛巾给爷爷擦汗,那米粒儿象爷爷的汗珠子一样,亮晶晶,水灵灵的,随着尺子的搅动,大锅里小米粒儿翻滚着、蹦跳着。

那金灿灿,亮晶晶,水灵灵的小米粒儿开始是汤汤水水,稀稀拉拉,煮呀,煮呀!小米粒儿开花了,它们象桂花树上开开的,金黄金黄的桂花儿。熬呀,熬呀!越熬越稠,熬到最后尺子上带出来稠米糊,好似橡胶树上割下来的胶液,举起尺子,米糊源源不断顺着尺子往下流,爷爷边擦汗边说:象这样的米糊才算熬到家,酿出来的米酒又香又甜。

那金灿灿,亮晶晶,水灵灵的小米糊舀出锅放到大盆子里,簸箕里,竹筐里凉凉,带点温性,洒上爷爷麦后做的麦酒曲,让酒曲与小米糊混合搅均匀,来回翻一翻把它放进酒缸里,一切准备就序,把酒缸用碾碎,碾软的麦草厚厚围上一圈,缸底也铺上厚厚的麦草,缸口用沙袋盖上压实密封,上面用棉被再盖上。

每做一缸小米黄酒需三天完工,密封三至五天,掀开被子沙袋,爷爷拿干净,不沾水的尺子插进缸底轻轻搅动,会闻到一股股酒香味,会看到缸里往上冒泡泡,更神奇还会听到酒缸里泡泡的声音:扑哧,扑哧……!”我好奇极了,拉拉爷爷的衣服,指指酒缸的泡泡问爷爷,爷爷明白我的手语,他摸着我的头说:酒是活性的,它在发酵,和人一样会动、会跳、会哭、会笑,冒泡泡小米花儿是在跳,扑哧,扑哧声,小米花儿在笑。爷爷边搅边说:尺子搅动时不能太重,搅重了伤害酒曲的活性,酿出的酒容易酸,小米花儿就会哭,知道吧!我的娃,你什么时候会叫一声爷爷呀!爷爷的眉头皱了又皱,灰白色的山羊胡子抖了又抖。

小米黄酒发酵过程得半个月到二十天,两三天搅动一次,每次爷爷搅动酒缸后,看到他老人家总是捋着胡子,脸上的笑容象九月盛开的菊花开心极了。

酒缸的小米糊发酵好的,稠稠粘粘的米糊变稀了,由金黄色转变成深黄色,小米花儿不再粘连在一起,前期发酵好的黄酒又香又甜,叫嫩酒,越往后黄酒的味道越重,后劲越大,香味越浓,叫老酒。

自从63年爷爷有病卧床不起,手艺传给我父亲,父亲又年年酿小米黄酒,93年父亲走了,手艺又传给哥哥弟弟们。

这种传统的小家小米黄酒,家乡乡亲们都会酿,它已是家乡人春节不可缺少的美味,缺了它春节来了客人,就不算招待客人,就是对客人的不尊重。

初一早晨,老年人们用黄酒混合肉菜敬拜天地,初二早晨乡亲们用黄酒,肉萝卜菜烹饪好,一大碗黄酒,一大碗肉萝卜菜,油条呀,包子呀!送给亲祖及邻居,相互来往,一是让亲朋好友尝尝谁家酒饭做得更有味,重要的是增添乡里乡亲的亲和力和交流酒饭的技巧,这样的酒饭叫朝酒。(黄酒和肉菜混到一起叫朝酒)朝酒,朝酒,是敬拜天地的美酒佳肴,喝一口细细品尝,别有一番风味,使人难以忘怀。意思是说,人们用美酒佳肴来敬拜天地,村民们和睦相处,让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

初二乡亲们相互串亲,家里来了客人,吃饭前烩上一锅朝酒,客人先喝上一碗,一是暖暖身子,二是怕客人饿,先喝碗朝酒填填肚子,三是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小米黄酒它不但味美而且可以入药,中医给病人开药方,有一些药方必须用黄酒做引子。如果人受了风寒,浑身奇痒难忍,身上长了很多一片一片象姜块似的红不红黄不黄的疙瘩,咱老家人叫它风水疙瘩,这种病黄酒就是风水疙瘩的克星。四瓣草熬水扑黄酒喝两天风水疙瘩自然消失

我记得四瓣草咱家乡河里到处都是,它和城市小区草坪上长的三瓣草一摸一样,都是细细长长的草茎,举着象铜钱那么大,圆圆的碧绿叶子清香亮丽,只不过一种是四个瓣,一种是三个瓣,这两种搭配是医治风水疙瘩绝配的妙方。因为在家乡我长过几次风水疙瘩,都是用四瓣草熬水扑小米黄酒喝两天自然好的。

家乡的小米黄酒不但养人,可以入药,喝了使人精神饱满,会喝不会喝,喝多喝少,都不容易醉人,就是醉了也不伤人。

漂泊流浪几十年,家乡的小米黄酒再也没喝过,那金灿灿、亮晶晶、水灵灵、纯纯浓浓、香喷喷、甜丝丝的小米黄酒一直存留在我的记忆里。

小米黄酒它是家乡人民几百年或许更长年代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它是人间最珍贵,最美味的小米黄酒。[1]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