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放射性物质的辐射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封面)原图链接来自 豆瓣网 的图片

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全面论述核辐射的性质、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规律及射线诱发核反应的专著。埃·卢瑟福、詹·查德威克(见“中子的存在”)与查·德·埃利斯合著。1930年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18章,另加1个导言和1个附录,共计588页。导言叙述了写这本书的背景、动机及该书的内容和范围。第1章简要介绍了放射性的发现及放射物的衰变。第2—7章描述了α射线的性质及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产生的各种效应,给出了射程、能损、能量歧离等概念和初步的计算公式。第8—11章是本书最精彩的部分,讨论了α粒子从非常接近原子中心处通过时发生大角散射的现象,由此推测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以及核附近相互作用力的性质和随距离的变化。这几章还介绍了如何用α粒子实现人工核反应,从而导致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变。第12—16章叙述了β和γ射线的性质及与物质相互作用时被吸收的情况,并详细介绍了有关的测量方法。第17、18章综述了当时核物理领域中的其他一些研究热点,包括宇宙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原子核的结构和质量与放射性的关系,核反应中的能量转移等。本书着意于介绍从放射物中辐射出来的三种射线的性质及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各种效应。对了解核物理的发展过程,以致指导当前的研究工作,都是很有意义的。

作者简介

埃·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1871—1937),英国物理学家,曾任剑桥大学教授和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他紧随贝克勒尔之后开展放射性研究,与居里夫人等共同论证了α、β和γ三种射线的存在。根据α粒子在金箔上的大角度散射,于1911年首先提出了原子的核式模型。1914年,提出最简单的带正电的射线是一种基本粒子,取名为质子。1917年后,致力于以α射线诱发人工核反应的研究。到1924年,已成功地从大多数轻元素中轰出了质子。卢瑟福最先在实验中应用闪烁计数器,大大推动了射线的定量测量,其名字也因此被定为放射性强度的计量单位之一(1卢瑟福=106衰变/秒)。卢瑟福一生获得了巨大的荣誉。曾因研究放射性蜕变理论和α射线的性质取得重大成果而获1908年诺贝尔化学奖。1925至1930年间荣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1931年被封为纳尔逊男爵。

工具书的特点

1、从编辑目的而言,它主要供查考、检索而非通读[1]

2、从编排方法而言,工具书总是按某种特定体例编排,以体现其工具书性,易检性。

3、从内容而言,广泛吸收已有研究成果,所提供的知识、信息比较成熟可靠,叙述简明扼要,概括性强[2]

视频

放射性物质的辐射 相关视频

放射性物质泄漏 多人遭辐射
辐射和放射性物质到底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参考文献

  1. 工具书,绝不像你想的那样简单,人民数字联播网,2020-05-13
  2. 工具书的特征,豆丁网,2016-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