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里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摩里斯(1805~72),外文名:Maurice, F. D. ,十九世纪圣公会最伟大的思想家。
圣公宗(英语:Episcopalianism),原作盎格鲁宗(Anglicanism,或译安立甘宗[1]),源自英国(英格兰)的英格兰国教会和爱尔兰教会及其于世界各地衍伸出来的教会[2]之总称。2011年时,全球圣公宗基督徒超过8500万人。
人物简介
摩里斯生于英国诺曼史东(Normanstone),其父是牧师,相信神体一位论,故他年轻时常与父亲争论宗教及神学问题。及至长大,他进入剑桥之三一学院,本来预备将来做律师;后来跟着朋友转了学院,却因为不肯接受圣公会的三十九条(Thirty-Nine Articles159,Thirty-Nine Articles),使他既不能获得助学金,又不能毕业,便下到伦敦;此事他遗憾终生。
后来摩里斯终于接受圣公会的信仰;1830年去牛津继续学业,并于1834年在沃里克郡之布伯荷教堂(Bubbenhall, Warwickshire)任副牧师。两年后(1836)他成为盖伊医院(Guy's Hospital)的院牧,并且定期作伦理学的演讲。在这期间,他完成了影响最深远的一本书︰《基督的国度》(The Kingdom of Christ; or Hints to a Quaker Concerning the Principle, Constitution and Ordinances ofthe Catholic Church, 1838)。可惜这本神学立场原属正统主义的书备受误解,教会的攻击从四面八方涌来。但学术界对他的贡献却是肯定的。1840年伦敦大学委任他为英国文学与历史教授,1846年成为伦敦大学英皇学院刚成立之神学院的神学教授。
1853年摩里斯与人卷进一场激烈的神学论战,他在《神学论文》(Theological Essay, 1853)里反对罪人受的刑罚是永恒不绝的;他说,永恒与时间是全无关系的。这论调引来的攻击实在太大了,结果他要辞去教授之职,并于翌年在伦敦开设了一间工人学院(Working Men's College),好实现他的社会主义的理想。这期间他着书不绝,而且深得学术界的赞赏,1866年成为剑桥道德哲学的教授。
摩里斯在神学上最伟大的贡献,是两册《基督的国度》。他认为现今这个世界,就是基督的国度;基督徒的责任,就是要把创造中一切美好、正面的,也属于“是”(yes)的带出来,又把丑恶、消极的,和属于“不”(no)的压制下去;为此,他一生尽力避免说不(no),认为那是助长恶者的气焰!此事令他时常为人所利用。
《基督的国度》的原着,在书题后有个子题,叫做《写给贵格会一信徒,论到大公教会之原则、宪制与律例》。他认为教会原本只有一个,各教派(“系统”)只不过是把人纳入不同的小圈子,至终就是分裂教会,这对基督的国度是一个悲剧。在此书的下半部,他重新解释圣经,说圣经就是神与人立约的见证,先见于家庭,后是国家,最后是包涵万国的教会──这样的教会“就是基督的国度”。
教会是属灵的,其标记是洗礼、信经、崇拜仪节、圣餐、圣职和圣经宣讲,这些都是“神与人立约的逐步明证”,是一个大一统,人不应各为己利而把教会弄得四分五裂。他承认,连他的意见“也会发展成为一系统……反过来说,这书若有什么地方可以帮助人越过自己的小圈子,使人相信有道路引往那活泼又普世的真理,而这真理又是超乎我们的……我愿祂的名受称颂”(vol. II, p. 332)。
他渴望一切藩篱尽撤,万物同归于基督的那一天。他写给友人的一封信如此说︰“我确实盼望一个更深切的改教运动,一个我相信会比十六世纪的改教运动带来更大祝福的复兴……就是当教会认识基督不单是教会的元首,也是整个人类的元首,以致更正教和罗马天主教的每一个人,都饥渴慕义,亲身认识同一的标准。”
摩里斯的思想为普世教会合一运动立下极大的功劳;李察。尼布尔(H. R. Niebuhr852,Niebuhr, H. Richard)在《基督与文化》(道声,51992)一书更说,摩里斯在“基督改造文化”的模式下,成就比任何基督教思想家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