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排石利胆颗粒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排石利胆颗粒
原图链接  

排石利胆颗粒,舒肝理气,利胆排石。用于胆囊炎,胆石症。

胆结石又称胆石症,是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或胆管内发生结石的疾病。胆道感染是属于常见的疾病。按发病部位分为胆囊炎和胆管炎。结石在胆囊内形成后,可刺激胆囊黏膜,不仅可引起胆囊的慢性炎症,而且当结石嵌顿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后,还可以引起继发感染,导致胆囊的急性炎症。[1]

中成药介绍

中成药具体是指以中药材为原料药,在中医传统理论的指导下,遵照一定的处方、生产技术工艺和质量标准,生产的复方制剂或提取加工精致而成的一种中药新型剂型。

处方来源:历史的文献记录、民间验方、新研制。[2]

特       点:具有组方严谨、疗效确切、毒副作用相对较小、携带使用方便等特点。而且省去了煎剂煎煮的过程,能够应急使用,也减少了中药的异味和甘苦。

常见的剂型:注射剂、口服液体剂型(溶液型、混悬剂、乳剂)、口服固体剂型(散剂、胶囊剂、片剂、丸剂)[3]

服用中成药请详细阅读说明书或咨询相关医师

药品详情

主要成分

茵陈、柴胡(醋炙)、金钱草、龙胆、赤芍、郁金、蒲黄、大黄、五灵脂、芒硝。

性 状

为棕黄色至棕褐色颗粒,味甘。

方 解

  • 茵陈苦、辛,微寒。归脾、、肝、胆经。清湿热,退黄疸。用于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 柴胡苦,微寒。归肝、胆经。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官脱垂,脱肛。
  • 金钱草甘、咸,微寒。归肝、胆、肾、膀胱经。清利湿热,通淋,消肿。用于热淋,沙淋,尿涩作痛,黄疸尿赤,痈肿疔疮,毒蛇咬伤,肝胆结石,尿路结石。
  • 龙胆苦,寒。入肝、胆经。泻肝胆实火,除下焦湿热。治肝经热盛,惊痫狂躁,乙型脑炎,头痛,目赤,咽痛,黄疸,热痢,痈肿疮疡,阴囊肿痛,阴部湿痒。用于湿热黄疽、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耳聋、胁痛、口苦、惊风抽搐。
  • 赤芍苦,微寒。归肝经。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 郁金辛、苦,寒。归肝、心、肺经。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利胆退黄。用于经闭痛经,胸腹胀痛、刺痛,热病神昏,癫痫发狂,黄疸尿赤。
  • 大黄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
  • 芒硝咸、苦,寒。归胃、大肠经。泻热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用于实热便秘,大便燥结,积滞腹痛,肠痈肿痛;外治乳痈,痔疮肿痛。[4]
  • 诸药合用共奏舒肝理气,利胆排石之效。

用法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20g,一日2次.

不良反应

尚不明确。

禁 忌

孕妇禁用。

储 存

密封,置阴凉处。

注意事项

  1. 忌生冷油腻食物,鱼、虾腥物,忌烟、酒刺激食物。
  2. 肝肾不足引起头晕眼花、迎风流泪及脾胃虚寒、大便稀溏者慎用。
  3. 药服3天症状未减轻者应到医院就诊。
  4. 对排石利胆颗粒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5. 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6. 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
  7. 请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8. 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排石利胆颗粒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5]

附 注

此药品图只具有药品名称功能,不具有其他任何意见。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