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挑花」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2 次修訂)
行 20: 行 20:
 
|}
 
|}
  
=='''挑花'''==
+
 挑花,[[ 抽纱]] 工种的一种,亦指[[ 刺绣]] 的一种针法,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也称“挑织”、“[[ 十字花绣]] ”、“[[ 十字挑花]] ”。挑花是一种具有极强装饰性的刺绣工艺。
 
 
 挑花,抽纱工种的一种,亦指刺绣的一种针法,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也称“挑织”、“十字花绣”、“十字挑花”。挑花是一种具有极强装饰性的刺绣工艺。
 
  
 
 在棉布或麻布的经纬线上用彩色的线挑出许多很小的十字,构成各种图案。一般挑在枕头、桌布、服装等上面,作为装饰。挑花在我国历史悠久,流行地区较广,尤为普遍。
 
 在棉布或麻布的经纬线上用彩色的线挑出许多很小的十字,构成各种图案。一般挑在枕头、桌布、服装等上面,作为装饰。挑花在我国历史悠久,流行地区较广,尤为普遍。
行 29: 行 27:
 
=='''历史源流'''==
 
=='''历史源流'''==
  
 史载,黄梅挑花起源于唐宋,发展成熟于明末清初。最初产品为头巾、衣边、门帘、帐沿、床围等,是农家妇女用来外出打扮和装饰居室的。全国解放后黄梅县文化部门组织专业人员普查黄梅挑花作品,搜集了一千多件明清两代诸如头巾、抹腰、围猎之类的作品,由黄梅县民间文化研究专家余娼青先生编辑成一部图文并茂的[[《黄枷桃花志》]] 。古代黄梅挑花幸存实物年代最早的一件距今有550余年的历史。1958年,考古工作者在黄梅县南部长江边系山发据一座明代嘉靖41年的古墓。墓中女,尸头上搭的一条方巾,上面就有黄梅挑花,因年代久远腐烂严重,这方珍贵的头巾最终没能保存下来,但当年黄梅县文化馆干部余绍青拍有照片资料。照片在县文化馆保存了十多年,可惜“文革”时被红卫兵“抄掉”了
+
 史载,黄梅挑花起源于唐宋,发展成熟于明末清初。最初产品为头巾、衣边、门帘、帐沿、床围等,是农家妇女用来外出打扮和装饰居室的。全国解放后黄梅县文化部门组织专业人员普查黄梅挑花作品,搜集了一千多件明清两代诸如头巾、抹腰、围猎之类的作品,由黄梅县民间文化研究专家余娼青先生编辑成一部图文并茂的[[《黄枷桃花志》]]。
  
 从世代黄梅挑花艺人口传心授的黄梅挑花史分析,黄梅挑花起源与黄梅南部长江冲积平原上盛产棉花紧密相连。今天,黄梅是国家重要的商品棉生产基地,有百里棉乡之称,其棉花生历史十分悠久。由于这里的棉花产量大、棉质好(纤维长),黄梅梅乡妇女便用土织布机自纺棉纱自织布,这种,布被称作大布,染成青色后称为元青布。一开始,妇女们将这种布剪成两尺见方的方巾搭在头上,或走亲访友或下地干活,用于遮阳揩汗,称之为头巾,后来爱美的妇女们发现板色的头巾不好看,便试着在上面挑制花纹以装饰,而有花纹图案的头巾确实比板色头巾好看多了,受此启动,她们便将挑花花纹移植到其他装饰物上去了,久而久之,挑花制品便首先在黄梅农家妇女中流行开来。  
+
古代黄梅挑花幸存实物年代最早的一件距今有550余年的历史。1958年,考古工作者在黄梅县南部长江边系山发据一座明代嘉靖41年的古墓。墓中女,尸头上搭的一条方巾,上面就有黄梅挑花,因年代久远腐烂严重,这方珍贵的头巾最终没能保存下来,但当年黄梅县文化馆干部余绍青拍有照片资料。照片在县文化馆保存了十多年,可惜“文革”时被红卫兵“抄掉”了。
 +
 
 +
 从世代黄梅挑花艺人口传心授的黄梅挑花史分析,黄梅挑花起源与黄梅南部长江冲积平原上盛产棉花紧密相连。今天,黄梅是国家重要的商品棉生产基地,有百里棉乡之称,其棉花生历史十分悠久。由于这里的棉花产量大、棉质好(纤维长),黄梅梅乡妇女便用土织布机自纺棉纱自织布,这种,布被称作大布,染成青色后称为元青布。
 +
 
 +
一开始,妇女们将这种布剪成两尺见方的方巾搭在头上,或走亲访友或下地干活,用于遮阳揩汗,称之为头巾,后来爱美的妇女们发现板色的头巾不好看,便试着在上面挑制花纹以装饰,而有花纹图案的头巾确实比板色头巾好看多了,受此启动,她们便将挑花花纹移植到其他装饰物上去了,久而久之,挑花制品便首先在黄梅农家妇女中流行开来。  
  
 
=='''品种特色'''==
 
=='''品种特色'''==
行 43: 行 45:
 
 各地域、各民族因风尚习俗不同,挑花各具特色。
 
 各地域、各民族因风尚习俗不同,挑花各具特色。
  
 四川郫县、茂汶挑花素雅古朴,图案及针法多变化,装饰性强;湖南挑花喜在深蓝黑的土布上挑绣五彩缤纷的吉祥纹样,格调明快热烈、秀丽丰满;湖南隆回的瑶族挑花,形象古朴,精巧细密,花里套花,独具一格;安徽合肥和望江挑花多采用铺花和纤花针法,严谨细致,以工整见长;陕西挑花自由活泼,不拘一格;北京挑花多表现名胜古迹和古代建筑;温州和上海挑花以花卉和几何图案为主。工艺纯熟的民间挑花艺人可以不描图稿,手追心授,组织图案。
+
 四川郫县、茂汶挑花素雅古朴,图案及针法多变化,装饰性强;湖南挑花喜在深蓝黑的土布上挑绣五彩缤纷的吉祥纹样,格调明快热烈、秀丽丰满;湖南隆回的瑶族挑花,形象古朴,精巧细密,花里套花,独具一格;
 +
 
 +
安徽合肥和望江挑花多采用铺花和纤花针法,严谨细致,以工整见长;陕西挑花自由活泼,不拘一格;北京挑花多表现名胜古迹和古代建筑;温州和上海挑花以花卉和几何图案为主。工艺纯熟的民间挑花艺人可以不描图稿,手追心授,组织图案。
  
 
 现代挑花在传统技艺基础上不断创新,以多种纤维织物为面料,使用棉、麻、丝、毛等各种质地的绣线,并吸收其他刺绣和花边、编结、补花等工艺的特长,提高了艺术表现力。
 
 现代挑花在传统技艺基础上不断创新,以多种纤维织物为面料,使用棉、麻、丝、毛等各种质地的绣线,并吸收其他刺绣和花边、编结、补花等工艺的特长,提高了艺术表现力。
行 49: 行 53:
 
=='''工艺'''==
 
=='''工艺'''==
  
 挑花的手法多种多样,有单面挑、双面挑;有素色挑花、彩色丝线挑花;也有在同一产品上有挑有绣有补。挑花的图案有山水人物、花鸟虫鱼。经过巧妇们千针万线的描绘,使窗帘、手帕桌布、挎包、衣服、虎头鞋、猫头鞋、背囊等用品上增添了一朵朵栩栩如生的装饰,令人爱不释手,深受中外游客的青睐。挑花严格按照底布的经纬纹理数丝而绣,其针法以十字挑针为主,每针拉一对角线,两针架成一个斜“十”字,组成基本单位,并以此组合各种纹样。十字挑针只求正面纹样的完整,反面针迹为直线排列。除十字挑针外,还有密针铺花,即紧密铺线,形成的纹样正反两面相同而黑白互变;单针纤花,即单线纹样,正反纹样完全相同。
+
 挑花的手法多种多样,有单面挑、双面挑;有素色挑花、彩色丝线挑花;也有在同一产品上有挑有绣有补。挑花的图案有山水人物、花鸟虫鱼。经过巧妇们千针万线的描绘,使窗帘、手帕桌布、挎包、衣服、虎头鞋、猫头鞋、背囊等用品上增添了一朵朵栩栩如生的装饰,令人爱不释手,深受中外游客的青睐。
 +
 
 +
挑花严格按照底布的经纬纹理数丝而绣,其针法以十字挑针为主,每针拉一对角线,两针架成一个斜“十”字,组成基本单位,并以此组合各种纹样。十字挑针只求正面纹样的完整,反面针迹为直线排列。除十字挑针外,还有密针铺花,即紧密铺线,形成的纹样正反两面相同而黑白互变;单针纤花,即单线纹样,正反纹样完全相同。
  
 
=='''传承意义'''==
 
=='''传承意义'''==
  
 由于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和生存地域的局限性,花瑶挑花取代了文字成为了记录本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丰富我国民间艺术的同时,也成为了我国世界遗产中的一支独秀。花瑶挑花的装饰意味深厚,形象简练夸张,同时又富有传神的真趣。它以精简的构图和多变的挑花手法,将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和本民族人民热爱自然的情怀一一展现在服饰之中。花瑶挑花融合了淳朴的民风和独特的自然风貌,创造出一种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风格。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关怀目光正向民族文化投来,我国的世界遗产保护工作正在如火如茶地展开。花瑶挑花以其独特的形式美和文化底蕴,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也为保护自身赖以生存的自然人文环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
 由于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和生存地域的局限性,花瑶挑花取代了文字成为了记录本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丰富我国民间艺术的同时,也成为了我国世界遗产中的一支独秀。花瑶挑花的装饰意味深厚,形象简练夸张,同时又富有传神的真趣。
 +
 
 +
它以精简的构图和多变的挑花手法,将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和本民族人民热爱自然的情怀一一展现在服饰之中。花瑶挑花融合了淳朴的民风和独特的自然风貌,创造出一种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风格。
 +
 
 +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关怀目光正向民族文化投来,我国的世界遗产保护工作正在如火如茶地展开。花瑶挑花以其独特的形式美和文化底蕴,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也为保护自身赖以生存的自然人文环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代表流派'''==
 
=='''代表流派'''==
行 81: 行 91:
 
 边花:多用 字、蝴蝶、水鸭、云头纹、如意纹、蚕头尖(小三角形)、茉莉花苞(长六边形)、狗牙齿(锯齿形)、瓜子米(正六边形)等连续组成。
 
 边花:多用 字、蝴蝶、水鸭、云头纹、如意纹、蚕头尖(小三角形)、茉莉花苞(长六边形)、狗牙齿(锯齿形)、瓜子米(正六边形)等连续组成。
  
 表现手法简练、高度夸张变形、高度程式化、几何化;描绘的对象有龙凤、花鸟、人兽、虫鱼、器具及少量的文字;反映的内容有吉祥富贵的婚嫁、娱乐、戏曲故事等等;挑法上有单面挑与双面挑,用特技针法挑出正反两面一样的图案;品种有近40种,大至被面、门帘,小至香袋、袜带,均为妇女、儿童日常生活穿戴和卧房内的部分用品,也有的是用于男性所需的女工制品,如褡裢、腰带、烟袋,或定情信物。黄梅挑花作品通过图案、文字等表达人们的情感,寄托人们的理想,一些图案和文字分别蕴涵各种不同的寓意。
+
 表现手法简练、高度夸张变形、高度程式化、几何化;描绘的对象有龙凤、花鸟、人兽、虫鱼、器具及少量的文字;反映的内容有吉祥富贵的婚嫁、娱乐、戏曲故事等等;挑法上有单面挑与双面挑,用特技针法挑出正反两面一样的图案;品种有近40种,大至被面、门帘,小至香袋、袜带,均为妇女、儿童日常生活穿戴和卧房内的部分用品,也有的是用于男性所需的女工制品,如褡裢、腰带、烟袋,或定情信物。
 +
 
 +
黄梅挑花作品通过图案、文字等表达人们的情感,寄托人们的理想,一些图案和文字分别蕴涵各种不同的寓意。
  
 
1、连年有余,丰衣足食。在黄梅挑花中,“鱼”是“余”的谐音,寓意富足有余。“鲤鱼”是“利余”的谐音,寓意“吉利有余”。有的把“鱼”和“莲”连在一起,取“莲”和“鱼”的谐音,寓意连年有余。“龙”是我国祖先崇拜的图腾,在黄梅挑花中,都以“龙”能呼风唤雨的神话传说,寓意人民征服大自然后,所得来的风调雨顺和丰收。
 
1、连年有余,丰衣足食。在黄梅挑花中,“鱼”是“余”的谐音,寓意富足有余。“鲤鱼”是“利余”的谐音,寓意“吉利有余”。有的把“鱼”和“莲”连在一起,取“莲”和“鱼”的谐音,寓意连年有余。“龙”是我国祖先崇拜的图腾,在黄梅挑花中,都以“龙”能呼风唤雨的神话传说,寓意人民征服大自然后,所得来的风调雨顺和丰收。
  
2、爱情忠贞,婚姻美满。除与其它民间艺术一样用“鸳鸯”寓意夫妻永不分离、相亲相爱外,黄梅挑花还有很多独特的寓意表现形式。如把鲤鱼、喜鹊、鹭鸶视作男性,把凤凰、荷花、梅花视为女性,并以此组合成“龙凤呈祥”、“鲤鱼穿莲”、“喜鹊登梅”、“鹭鸶戏荷”等,寓意着夫妻恩爱、白头偕老的美好生活和美好前景。在黄梅挑花中,有的作品还干脆用直接叙情的手法,明白无误地表达对美满婚姻家庭渴望的寓意。如“迎亲图”,图上二十多个人物用“S”联成四排,前排为华盖、红灯、彩旗开道,紧接的是三乘大轿,按黄梅习俗第一乘为媒人,第二乘为新娘,第三乘为新郎,殿后的是嫁娶和吹打的乐队,从阵阵锣鼓、阵阵鞭炮的热烈气氛中形象地寓意着人民对爱情甜蜜、婚姻美满、家庭幸福的祝福。
+
2、爱情忠贞,婚姻美满。除与其它民间艺术一样用“鸳鸯”寓意夫妻永不分离、相亲相爱外,黄梅挑花还有很多独特的寓意表现形式。如把鲤鱼、喜鹊、鹭鸶视作男性,把凤凰、荷花、梅花视为女性,并以此组合成“龙凤呈祥”、“鲤鱼穿莲”、“喜鹊登梅”、“鹭鸶戏荷”等,寓意着夫妻恩爱、白头偕老的美好生活和美好前景。
 +
 
 +
在黄梅挑花中,有的作品还干脆用直接叙情的手法,明白无误地表达对美满婚姻家庭渴望的寓意。如“迎亲图”,图上二十多个人物用“S”联成四排,前排为华盖、红灯、彩旗开道,紧接的是三乘大轿,按黄梅习俗第一乘为媒人,第二乘为新娘,第三乘为新郎,殿后的是嫁娶和吹打的乐队,从阵阵锣鼓、阵阵鞭炮的热烈气氛中形象地寓意着人民对爱情甜蜜、婚姻美满、家庭幸福的祝福。
  
 
3、驱邪镇妖,富贵如意。在黄梅挑花图案中,大量使用了龙、凤、狮、虎等人们敬仰和敬畏的动物,寓意驱病免灾、平安吉祥、富贵如意、家庭兴旺等。如狮为百兽之王,有至高的降魔镇邪的威力;虎能生威,有旺盛的生命力;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能呼风唤雨;凤代表着吉祥,古时就有“凤不落无宝之地”之说。还有很多寓意吉祥的植物被运用到黄梅挑花中,如莲花,寓意多子;并蒂莲,象征夫妻感情和睦、婚姻美满。
 
3、驱邪镇妖,富贵如意。在黄梅挑花图案中,大量使用了龙、凤、狮、虎等人们敬仰和敬畏的动物,寓意驱病免灾、平安吉祥、富贵如意、家庭兴旺等。如狮为百兽之王,有至高的降魔镇邪的威力;虎能生威,有旺盛的生命力;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能呼风唤雨;凤代表着吉祥,古时就有“凤不落无宝之地”之说。还有很多寓意吉祥的植物被运用到黄梅挑花中,如莲花,寓意多子;并蒂莲,象征夫妻感情和睦、婚姻美满。
  
 黄梅挑花的主要原料是当地的家机布,又叫大布,这种布被染成青色作底,艺人依靠一根针、一根线{七种颜色}在上面交替挑绣各种图案。在图案构成上,黄梅挑花除了有上下、左右对称式(如角花蝴蝶戏金瓜等)、旋转式(如鹭鸶戏莲、凤追凤等)、向心式(如福寿双桃、柏叶花等)、放射式(如八角莲花、八卦花等)以外,有很多表达一定故事情节的图案。如七女送子、状元游街、穆桂英挂帅、桃园三结义等。这种图案不遵从格律,无一定法规,全凭艺术随心所欲地增减人数针数,但又不脱离民间自然形成的特有程式,而产生了独特的构图效果。一幅图就是一个故事,一幅图就是一段历史,这种极为罕见的、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之所以产生于黄梅,是因为黄梅是一个戏曲之乡。
+
 黄梅挑花的主要原料是当地的家机布,又叫大布,这种布被染成青色作底,艺人依靠一根针、一根线{七种颜色}在上面交替挑绣各种图案。在图案构成上,黄梅挑花除了有上下、左右对称式(如角花蝴蝶戏金瓜等)、旋转式(如鹭鸶戏莲、凤追凤等)、向心式(如福寿双桃、柏叶花等)、放射式(如八角莲花、八卦花等)以外,有很多表达一定故事情节的图案。
 +
 
 +
如七女送子、状元游街、穆桂英挂帅、桃园三结义等。这种图案不遵从格律,无一定法规,全凭艺术随心所欲地增减人数针数,但又不脱离民间自然形成的特有程式,而产生了独特的构图效果。一幅图就是一个故事,一幅图就是一段历史,这种极为罕见的、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之所以产生于黄梅,是因为黄梅是一个戏曲之乡。
  
 
 黄梅挑花是用彩线挑绣,用针将五彩丝线挑制在底布的经线和纬线交叉的网格上,形成色泽绚丽、立体感强的图案。
 
 黄梅挑花是用彩线挑绣,用针将五彩丝线挑制在底布的经线和纬线交叉的网格上,形成色泽绚丽、立体感强的图案。
行 95: 行 111:
 
 在色彩处理上,除极少数用单色挑绣外,基本上都是以彩线挑绣。黄梅挑花以青粗布作底色,以白色作基本骨架,以大红、桃红、水红、浅红为主色,配以橘黄和淡黄,形成作品的暖色基调。其间或点缀些湖蓝、普绿等冷色,使整个作品丽而不佻、暖而不燥,繁复中展现和谐。既加强了色彩对比,又丰富了变化层次。加之作品多以深沉浑厚的宝蓝作底色,工艺的精细,图案的朴质,使整个作品绚丽而庄稳、多彩而清新、沉着而流畅,给人以典雅古朴、圣洁的感觉。
 
 在色彩处理上,除极少数用单色挑绣外,基本上都是以彩线挑绣。黄梅挑花以青粗布作底色,以白色作基本骨架,以大红、桃红、水红、浅红为主色,配以橘黄和淡黄,形成作品的暖色基调。其间或点缀些湖蓝、普绿等冷色,使整个作品丽而不佻、暖而不燥,繁复中展现和谐。既加强了色彩对比,又丰富了变化层次。加之作品多以深沉浑厚的宝蓝作底色,工艺的精细,图案的朴质,使整个作品绚丽而庄稳、多彩而清新、沉着而流畅,给人以典雅古朴、圣洁的感觉。
  
 黄梅挑花1938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54年获波兰美展奖牌和奖金,并获波兰社会主义国家民间工艺美术展览纪念章;1956年获首届湖北民间工艺美术展一等奖;1959年周恩来总理在众多湖北工艺品中亲自选其装饰人民大会堂湖北厅。改革开放以来,黄梅挑花多次作为国家和湖北地区的工艺品代表作赴国外巡展,受到广大观众、顾客的青睐和各路专家学者的高度赞扬,誉它为"无声的抒情诗,立体的中国画。"1990年获“首届全国轻工博览会”银奖;1991年获“第二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2006年被国家文化部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同时黄梅县申报的另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也一起入选国家级,使得黄梅县成为当时全国唯一有两项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县。
+
 黄梅挑花1938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54年获波兰美展奖牌和奖金,并获波兰社会主义国家民间工艺美术展览纪念章;1956年获首届湖北民间工艺美术展一等奖;1959年周恩来总理在众多湖北工艺品中亲自选其装饰人民大会堂湖北厅。改革开放以来,黄梅挑花多次作为国家和湖北地区的工艺品代表作赴国外巡展,受到广大观众、顾客的青睐和各路专家学者的高度赞扬,誉它为"无声的抒情诗,立体的中国画。
 +
 
 +
"1990年获“首届全国轻工博览会”银奖;1991年获“第二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2006年被国家文化部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同时黄梅县申报的另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也一起入选国家级,使得黄梅县成为当时全国唯一有两项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县。
  
 
 黄梅县新开镇挑花艺人石九梅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挑花项目传承人。2010年8月中旬,“黄梅挑花”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国家质检总局即将予以批准。同时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和黄梅县海新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共同起草的黄梅挑花地方标准《黄梅挑花生产技术规范》,为组织生产、销售验收提供了依据。
 
 黄梅县新开镇挑花艺人石九梅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挑花项目传承人。2010年8月中旬,“黄梅挑花”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国家质检总局即将予以批准。同时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和黄梅县海新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共同起草的黄梅挑花地方标准《黄梅挑花生产技术规范》,为组织生产、销售验收提供了依据。
行 106: 行 124:
  
 
'''溯源'''
 
'''溯源'''
 花瑶挑花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汉代以前,花瑶挑花就已兴起。据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记载,花瑶祖先"积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唐代魏征在[[《隋书》]]中记载:"长沙郡杂有夷蜒,名曰莫瑶","其女子蓝布衫,斑布裙,通无鞋履"。这种描述与今天隆回花瑶女子的服饰正好相同:交缠五彩斑斓的挑花头巾,上着蓝色圆领衣,腰系挑花彩带,下穿彩色挑花筒裙,腿扎挑花绑带。在她们的头巾、衣领、裙口、绑腿、小孩背带和筒裙等地方都是挑花。除筒裙后片以外,其他地方一般是彩绣。筒裙后片则是在藏青色的直纹面布上用白线挑出各种图案。由于筒裙后片面积较大,大小一般长100厘米左右,高50-60厘米之间,故其挑花图案题材最丰富,主题最突出,反映的文化意识也最鲜明,是隆回花瑶挑花中的精华。
+
 花瑶挑花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汉代以前,花瑶挑花就已兴起。据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记载,花瑶祖先"积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唐代魏征在[[《隋书》]]中记载:"长沙郡杂有夷蜒,名曰莫瑶","其女子蓝布衫,斑布裙,通无鞋履"。
 +
 
 +
这种描述与今天隆回花瑶女子的服饰正好相同:交缠五彩斑斓的挑花头巾,上着蓝色圆领衣,腰系挑花彩带,下穿彩色挑花筒裙,腿扎挑花绑带。在她们的头巾、衣领、裙口、绑腿、小孩背带和筒裙等地方都是挑花。除筒裙后片以外,其他地方一般是彩绣。筒裙后片则是在藏青色的直纹面布上用白线挑出各种图案。
 +
 
 +
由于筒裙后片面积较大,大小一般长100厘米左右,高50-60厘米之间,故其挑花图案题材最丰富,主题最突出,反映的文化意识也最鲜明,是隆回花瑶挑花中的精华。
  
 
 花瑶没有文字,挑花便成为记载该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被中国美术馆、民族博物馆列为珍品收藏,我国著名文学家沈从文先生称其为"世界第一流的挑花"。1994年花瑶挑花在文化部举办的"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中获得铜奖,2003年又获"中国首届文物仿制品暨民间工艺品大展"金奖,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因此被湖南省文化厅命名为"文化艺术之乡"。
 
 花瑶没有文字,挑花便成为记载该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被中国美术馆、民族博物馆列为珍品收藏,我国著名文学家沈从文先生称其为"世界第一流的挑花"。1994年花瑶挑花在文化部举办的"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中获得铜奖,2003年又获"中国首届文物仿制品暨民间工艺品大展"金奖,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因此被湖南省文化厅命名为"文化艺术之乡"。
行 113: 行 135:
 
 花瑶挑花取材广泛,内容丰富,形态多样,有上千种之多。主体图案的题材可分为四类:一是动物类,以蛇、龙、鸟、鹰、虎、狮最为常见。二是植物类,以花草树木为主;三是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类,主要表现瑶族先祖抵御外族侵略的历史故事;四是日常生活类,如反映花瑶传统习俗的"对歌定情""打蹈成婚"等。
 
 花瑶挑花取材广泛,内容丰富,形态多样,有上千种之多。主体图案的题材可分为四类:一是动物类,以蛇、龙、鸟、鹰、虎、狮最为常见。二是植物类,以花草树木为主;三是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类,主要表现瑶族先祖抵御外族侵略的历史故事;四是日常生活类,如反映花瑶传统习俗的"对歌定情""打蹈成婚"等。
  
 花瑶挑花主体图案的材料都用平粗深蓝布作底,白色粗线挑成,花纹古拙粗犷。以布的经纬纱交叉呈"十"字形为"坐标",对角插针成"×"形,通称"十字花",或作"一"字形。基本上是几何图形,它的基本形式是几根平行长线并列,其中有在双根平行长线之间加横线而成若干方格的,有折作"U"形的,有作单线或双线菱形的,有大方格套小方格而呈"回"字形的,有作多根直线交叉成网状的,等等。各种形式中间如有较大空隙时,即挑小花填满。小花常见的有:×、#、十、口、回、V、和小圆点、旋涡等。
+
 花瑶挑花主体图案的材料都用平粗深蓝布作底,白色粗线挑成,花纹古拙粗犷。以布的经纬纱交叉呈"十"字形为"坐标",对角插针成"×"形,通称"十字花",或作"一"字形。基本上是几何图形,它的基本形式是几根平行长线并列,其中有在双根平行长线之间加横线而成若干方格的,有折作"U"形的,有作单线或双线菱形的,有大方格套小方格而呈"回"字形的,有作多根直线交叉成网状的,等等。
 +
 
 +
各种形式中间如有较大空隙时,即挑小花填满。小花常见的有:×、#、十、口、回、V、和小圆点、旋涡等。
  
 
 花瑶挑花的花纹种类很多,使用最多的纹样有:太阳纹、万字纹、灯笼纹(也叫南瓜纹)、铜钱纹、牡丹纹、蕨叶纹、勾勾藤等。还有一种用得最多的被称为"干杯约"的像花的纹样(汉语叫花路岩),这是模仿生长在岩石上的一种生物菌体的图案。据说,每到年成好时,这种花路岩石的图案特别显露。花瑶姑娘便把这种美丽而又预示吉祥的图案做为挑花的一种基本纹样。
 
 花瑶挑花的花纹种类很多,使用最多的纹样有:太阳纹、万字纹、灯笼纹(也叫南瓜纹)、铜钱纹、牡丹纹、蕨叶纹、勾勾藤等。还有一种用得最多的被称为"干杯约"的像花的纹样(汉语叫花路岩),这是模仿生长在岩石上的一种生物菌体的图案。据说,每到年成好时,这种花路岩石的图案特别显露。花瑶姑娘便把这种美丽而又预示吉祥的图案做为挑花的一种基本纹样。
行 125: 行 149:
 
 宫殿是瑶族典型建筑,风格独特。翘檐宫殿上横书“寿”字,寓意永久。寿字左右挑绣富贵花,两边插旌旗,迎风飘扬。盘王头像两边绣有竹子,殿柱两边绣有双龙。整个图案造型稚拙,表达了经常遭受杀伐、生活贫困的瑶族先民祈求平安吉祥,兴旺发达的美好意愿。“朗丘御敌”则是以写实的手法,直接表现瑶族将士守卫家园,英勇杀敌的场面。朗丘骑在马上,头带神冠,身着铠甲,手执羽箭,马下有来犯者的首级。这幅图案既是对历史的记载,又是对英雄的讴歌,也是对先祖的崇敬。
 
 宫殿是瑶族典型建筑,风格独特。翘檐宫殿上横书“寿”字,寓意永久。寿字左右挑绣富贵花,两边插旌旗,迎风飘扬。盘王头像两边绣有竹子,殿柱两边绣有双龙。整个图案造型稚拙,表达了经常遭受杀伐、生活贫困的瑶族先民祈求平安吉祥,兴旺发达的美好意愿。“朗丘御敌”则是以写实的手法,直接表现瑶族将士守卫家园,英勇杀敌的场面。朗丘骑在马上,头带神冠,身着铠甲,手执羽箭,马下有来犯者的首级。这幅图案既是对历史的记载,又是对英雄的讴歌,也是对先祖的崇敬。
  
 花瑶挑花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在许多以动物和花瑶日常生活为题材的挑花中,充分反映了花瑶民族的宗教信仰、独特的节庆和婚嫁习俗。在大量以动物为题材的花瑶挑花中,蛇图案最为丰富,有盘蛇、交体蛇、昂头翘尾蛇、无尾双头蛇、蛇缠图腾蛇等,多达上百种。且蛇的形态各异,充满奇思妙想。如训子蛇、比势蛇、吐信蛇、群蛇聚首、双蛇戏珠等,花瑶挑花对这些蛇都赋于了灵性。这是因为花瑶长期生活在山深林密,湿热多蛇的环境中,对蛇的习性十分熟悉,而蛇又具有游水、上树、钻地、长寿、耐饿等能力,是早期人类力所不及的,因而视之为灵物,成为花瑶部落的图腾,有类于汉族对龙的崇拜。
+
 花瑶挑花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在许多以动物和花瑶日常生活为题材的挑花中,充分反映了花瑶民族的宗教信仰、独特的节庆和婚嫁习俗。在大量以动物为题材的花瑶挑花中,蛇图案最为丰富,有盘蛇、交体蛇、昂头翘尾蛇、无尾双头蛇、蛇缠图腾蛇等,多达上百种。且蛇的形态各异,充满奇思妙想。如训子蛇、比势蛇、吐信蛇、群蛇聚首、双蛇戏珠等,花瑶挑花对这些蛇都赋于了灵性。
 +
 
 +
这是因为花瑶长期生活在山深林密,湿热多蛇的环境中,对蛇的习性十分熟悉,而蛇又具有游水、上树、钻地、长寿、耐饿等能力,是早期人类力所不及的,因而视之为灵物,成为花瑶部落的图腾,有类于汉族对龙的崇拜。
  
 
"[[对歌定情]]"、"[[打蹈成婚]]"是花瑶挑花中的珍品,表现场景宏阔、人物众多,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花瑶独特的风俗。可惜的是,由于这些挑花技艺难度很大,已濒临失传,留存下来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幅作品,已难得一见。
 
"[[对歌定情]]"、"[[打蹈成婚]]"是花瑶挑花中的珍品,表现场景宏阔、人物众多,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花瑶独特的风俗。可惜的是,由于这些挑花技艺难度很大,已濒临失传,留存下来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幅作品,已难得一见。
  
 花瑶挑花脱形写神,简炼传神,以少寓多,主题鲜明,极富装饰性。在造型上大胆地夸张,大胆地取舍,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从自然物中提炼,加工创造出来的情真意浓的神似形象,体现出丰富的神韵,产生出违理合情与谐美怪诞趣味,表现出朴实的美感。瑶族妇女在绣挑动物时,常在动物体内再绣以小动物和花草,如在一只母虎体内又绣有花草和小虎。或问为什么要这样挑花?就会得到风趣而朴实的回答:老虎要怀崽,还要吃东西,这样绣出来的才是只活老虎。这种解剖思维的方式大胆而浪漫。
+
 花瑶挑花脱形写神,简炼传神,以少寓多,主题鲜明,极富装饰性。在造型上大胆地夸张,大胆地取舍,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从自然物中提炼,加工创造出来的情真意浓的神似形象,体现出丰富的神韵,产生出违理合情与谐美怪诞趣味,表现出朴实的美感。
 +
 
 +
瑶族妇女在绣挑动物时,常在动物体内再绣以小动物和花草,如在一只母虎体内又绣有花草和小虎。或问为什么要这样挑花?就会得到风趣而朴实的回答:老虎要怀崽,还要吃东西,这样绣出来的才是只活老虎。这种解剖思维的方式大胆而浪漫。
  
 
 花瑶挑花将不同视觉的物象做奇妙的艺术处理与组合,构图均衡或对称。如用树木花草变化的图案组合并按几何排列做主体图案,显得整齐大方;有时在一块绣片中要挑几十种花纹,自由、不规则地组合成主体图案,或花中藏花,或把几只鸟、昆虫等自由组合成花;或几只鸟共一个翅膀。这样的精巧构思,使整个图案具有丰满富丽的充实感,形成热闹气氛,使主题得到充分揭示,并获得良好的装饰效果。
 
 花瑶挑花将不同视觉的物象做奇妙的艺术处理与组合,构图均衡或对称。如用树木花草变化的图案组合并按几何排列做主体图案,显得整齐大方;有时在一块绣片中要挑几十种花纹,自由、不规则地组合成主体图案,或花中藏花,或把几只鸟、昆虫等自由组合成花;或几只鸟共一个翅膀。这样的精巧构思,使整个图案具有丰满富丽的充实感,形成热闹气氛,使主题得到充分揭示,并获得良好的装饰效果。
行 182: 行 210:
 
 这一特殊的民间技艺,所展示的是兴化女性一双慧眼和一双巧手相结合,而创造出来的智慧结晶。然而,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时代和社会的变革,这一起源于唐宋,成熟于明清的古老工艺,目前因传承断代,材料匮乏,制作困难,已经处于濒危的边缘,需得到保护和抢救。
 
 这一特殊的民间技艺,所展示的是兴化女性一双慧眼和一双巧手相结合,而创造出来的智慧结晶。然而,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时代和社会的变革,这一起源于唐宋,成熟于明清的古老工艺,目前因传承断代,材料匮乏,制作困难,已经处于濒危的边缘,需得到保护和抢救。
  
<ref>[https://new.qq.com/omn/20180819/20180819A027AL.html    携手苗族挑花非遗 武汉纺大团队助力乡村振兴”],荆楚网发布时间:2021- 08-31-09:07 </ref>
+
<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9574182750467850&wfr=spider&for=pc ]  携手苗族挑花非遗 武汉纺大团队助力乡村振兴”],荆楚网发布时间:2021- 08-31-09:07 </ref>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reflist}}
 
{{reflist}}
 +
 +
[[Category:970 技藝總論]]

於 2021年11月10日 (三) 14:57 的最新修訂

挑花

挑花,抽紗工種的一種,亦指刺繡的一種針法,中國民間傳統手工藝。也稱「挑織」、「十字花繡」、「十字挑花」。挑花是一種具有極強裝飾性的刺繡工藝。

在棉布或麻布的經緯線上用彩色的線挑出許多很小的十字,構成各種圖案。一般挑在枕頭、桌布、服裝等上面,作為裝飾。挑花在我國歷史悠久,流行地區較廣,尤為普遍。 2006年,挑花被國家文化部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歷史源流

史載,黃梅挑花起源於唐宋,發展成熟於明末清初。最初產品為頭巾、衣邊、門帘、帳沿、床圍等,是農家婦女用來外出打扮和裝飾居室的。全國解放後黃梅縣文化部門組織專業人員普查黃梅挑花作品,搜集了一千多件明清兩代諸如頭巾、抹腰、圍獵之類的作品,由黃梅縣民間文化研究專家余娼青先生編輯成一部圖文並茂的《黃枷桃花志》

古代黃梅挑花倖存實物年代最早的一件距今有550餘年的歷史。1958年,考古工作者在黃梅縣南部長江邊系山發據一座明代嘉靖41年的古墓。墓中女,屍頭上搭的一條方巾,上面就有黃梅挑花,因年代久遠腐爛嚴重,這方珍貴的頭巾最終沒能保存下來,但當年黃梅縣文化館幹部余紹青拍有照片資料。照片在縣文化館保存了十多年,可惜「文革」時被紅衛兵「抄掉」了。

從世代黃梅挑花藝人口傳心授的黃梅挑花史分析,黃梅挑花起源與黃梅南部長江沖積平原上盛產棉花緊密相連。今天,黃梅是國家重要的商品棉生產基地,有百里棉鄉之稱,其棉花生歷史十分悠久。由於這裡的棉花產量大、棉質好(纖維長),黃梅梅鄉婦女便用土織布機自紡棉紗自織布,這種,布被稱作大布,染成青色後稱為元青布。

一開始,婦女們將這種布剪成兩尺見方的方巾搭在頭上,或走親訪友或下地幹活,用於遮陽揩汗,稱之為頭巾,後來愛美的婦女們發現板色的頭巾不好看,便試着在上面挑制花紋以裝飾,而有花紋圖案的頭巾確實比板色頭巾好看多了,受此啟動,她們便將挑花花紋移植到其他裝飾物上去了,久而久之,挑花製品便首先在黃梅農家婦女中流行開來。

品種特色

挑花多為實用品。民間挑花的品種主要有:門帘、帳簾、床沿、被面、荷包、頭巾、手巾、枕巾、鞋、帽以及肚兜、褡褳、花帶等。

外銷商品的品種主要有:台布、盤托、餐巾、圍裙、襯衫、靠墊、被套等。

民間挑花多取生動活潑的自然景物和吉祥圖案為題材,如鳳穿牡丹、雙龍搶寶、蓮蓮(年年)有魚(余)、鯉魚跳龍門、麒麟送子、鴛鴦戲荷、迎親嫁女、福壽三多等。根據繡品裝飾部位的不同要求,繡制團花、角花、折枝花和邊條花等紋樣。

各地域、各民族因風尚習俗不同,挑花各具特色。

四川郫縣、茂汶挑花素雅古樸,圖案及針法多變化,裝飾性強;湖南挑花喜在深藍黑的土布上挑繡五彩繽紛的吉祥紋樣,格調明快熱烈、秀麗豐滿;湖南隆回的瑤族挑花,形象古樸,精巧細密,花里套花,獨具一格;

安徽合肥和望江挑花多採用鋪花和纖花針法,嚴謹細緻,以工整見長;陝西挑花自由活潑,不拘一格;北京挑花多表現名勝古蹟和古代建築;溫州和上海挑花以花卉和幾何圖案為主。工藝純熟的民間挑花藝人可以不描圖稿,手追心授,組織圖案。

現代挑花在傳統技藝基礎上不斷創新,以多種纖維織物為面料,使用棉、麻、絲、毛等各種質地的繡線,並吸收其他刺繡和花邊、編結、補花等工藝的特長,提高了藝術表現力。

工藝

挑花的手法多種多樣,有單面挑、雙面挑;有素色挑花、彩色絲線挑花;也有在同一產品上有挑有繡有補。挑花的圖案有山水人物、花鳥蟲魚。經過巧婦們千針萬線的描繪,使窗簾、手帕桌布、挎包、衣服、虎頭鞋、貓頭鞋、背囊等用品上增添了一朵朵栩栩如生的裝飾,令人愛不釋手,深受中外遊客的青睞。

挑花嚴格按照底布的經緯紋理數絲而繡,其針法以十字挑針為主,每針拉一對角線,兩針架成一個斜「十」字,組成基本單位,並以此組合各種紋樣。十字挑針只求正面紋樣的完整,反面針跡為直線排列。除十字挑針外,還有密針鋪花,即緊密鋪線,形成的紋樣正反兩面相同而黑白互變;單針纖花,即單線紋樣,正反紋樣完全相同。

傳承意義

由於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和生存地域的局限性,花瑤挑花取代了文字成為了記錄本民族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在豐富我國民間藝術的同時,也成為了我國世界遺產中的一支獨秀。花瑤挑花的裝飾意味深厚,形象簡練誇張,同時又富有傳神的真趣。

它以精簡的構圖和多變的挑花手法,將少數民族豐富多彩的生活場景,和本民族人民熱愛自然的情懷一一展現在服飾之中。花瑤挑花融合了淳樸的民風和獨特的自然風貌,創造出一種極具浪漫主義色彩的現實主義風格。

隨着社會主義經濟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關懷目光正向民族文化投來,我國的世界遺產保護工作正在如火如茶地展開。花瑤挑花以其獨特的形式美和文化底蘊,贏得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同時也為保護自身賴以生存的自然人文環境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代表流派

黃梅挑花 黃梅挑花又名架子花、十字挑花,廣泛流傳於湖北省黃梅縣。長期以來,經過一代又一代農家婦女的精研細作,這門工藝日臻完善,以明快的色彩組合、精巧的圖案構想凸顯出獨特的藝術表現力。黃梅挑花屬挑、補、繡這一民間刺繡的範疇,是在湖北省黃梅縣民間長期廣泛流傳的一種民間工藝,其內容豐富,品種繁多,圖案精美,色彩富麗,具有濃郁的地方風格和民族特色。

溯源 相傳,黃梅挑花起源於唐宋時期,成熟於明末清初。 據《黃梅縣誌》記載:早在宋代,黃梅就有了十分講究的挑花工藝。1958年,在黃梅縣蔡山腳下發掘的明朝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1年)墓葬中,墓中女屍頭上搭有彩線挑繡的"福壽雙桃"方巾,可以證明黃梅挑花這門民間工藝,最少距今有約500年歷史。

黃梅挑花被國內許多民間工藝研究專家稱為彩挑。黃梅鄉下百里棉區的彩色挑花更為精美,花樣豐富多彩,地方特色濃郁。當地有俗諺說:"黃梅有女皆挑花。"蔡山、新開、孔壠等地的挑花工藝最為興盛,女孩剛懂事就跟着媽媽或嬸嬸做針線活,一直做到出嫁。當地人把不會挑花的女孩叫做"整巴掌",這對女孩是一種羞辱。

藝術特色 黃梅挑花不同於一般刺繡,刺繡重刺,挑花重挑。 農家姑娘在藏青色的土布上,按照代代相傳的紋樣樣板,以白色棉線為紋線骨架,配以多彩絲線的十字交叉針法挑製成的一種刺繡。其中針腳為"×"字形的稱"十字繡",針腳為"一"字形的稱平線繡。

黃梅挑花的圖案有團花、邊花、填花、角花和花邊之別。各紋樣造型迥然不同。取材廣泛,構思精巧,如團花就有富壽雙全祥龍鳳呈等;邊花有二龍戲珠八仙過海等;填花則有斑鳩石榴、龍舟競渡等;角花則無一定格式,多以 字、柏葉、蓮花為主體,組成三角型圖案置於四角;邊花多以二方連接為主,大多用作挑花頭巾的花邊。分述如下:

團花:鳳戲牡丹、富壽雙桃、四季骨牌花、鯉魚跳龍門、龍鳳呈祥、鯉魚穿蓮、丹鳳朝陽恩哥蟠桃、打骨牌、鷺鷥戲蓮、鳳追鳳、十樣錦、喜鵲彈梅、四虎鑽山、五彩宮燈等。

邊花:送子娘娘、七仙女、七女送子、天女散花、福祿壽禧、二龍戲珠、雙獅爬球、二虎出洞、狀元遊街、轅門斬子、穆桂英掛帥、女將列陣、打蓮湘、桃園結義、八仙過海、娶媳婦、四鳳戀花等。

填花:蝴蝶戲金瓜、斑鳩石榴、蓮花骨牌、划龍船、八角蓮、瓶插蓮花、蓮花銅錢心、石榴花、 壽、喜、八卦花、魚、鳥、人等。

角花: 字花、柏葉花、蓮花等。

邊花:多用 字、蝴蝶、水鴨、雲頭紋、如意紋、蠶頭尖(小三角形)、茉莉花苞(長六邊形)、狗牙齒(鋸齒形)、瓜子米(正六邊形)等連續組成。

表現手法簡練、高度誇張變形、高度程式化、幾何化;描繪的對象有龍鳳、花鳥、人獸、蟲魚、器具及少量的文字;反映的內容有吉祥富貴的婚嫁、娛樂、戲曲故事等等;挑法上有單面挑與雙面挑,用特技針法挑出正反兩面一樣的圖案;品種有近40種,大至被面、門帘,小至香袋、襪帶,均為婦女、兒童日常生活穿戴和臥房內的部分用品,也有的是用於男性所需的女工製品,如褡褳、腰帶、煙袋,或定情信物。

黃梅挑花作品通過圖案、文字等表達人們的情感,寄託人們的理想,一些圖案和文字分別蘊涵各種不同的寓意。

1、連年有餘,豐衣足食。在黃梅挑花中,「魚」是「余」的諧音,寓意富足有餘。「鯉魚」是「利余」的諧音,寓意「吉利有餘」。有的把「魚」和「蓮」連在一起,取「蓮」和「魚」的諧音,寓意連年有餘。「龍」是我國祖先崇拜的圖騰,在黃梅挑花中,都以「龍」能呼風喚雨的神話傳說,寓意人民征服大自然後,所得來的風調雨順和豐收。

2、愛情忠貞,婚姻美滿。除與其它民間藝術一樣用「鴛鴦」寓意夫妻永不分離、相親相愛外,黃梅挑花還有很多獨特的寓意表現形式。如把鯉魚、喜鵲、鷺鷥視作男性,把鳳凰、荷花、梅花視為女性,並以此組合成「龍鳳呈祥」、「鯉魚穿蓮」、「喜鵲登梅」、「鷺鷥戲荷」等,寓意着夫妻恩愛、白頭偕老的美好生活和美好前景。

在黃梅挑花中,有的作品還乾脆用直接敘情的手法,明白無誤地表達對美滿婚姻家庭渴望的寓意。如「迎親圖」,圖上二十多個人物用「S」聯成四排,前排為華蓋、紅燈、彩旗開道,緊接的是三乘大轎,按黃梅習俗第一乘為媒人,第二乘為新娘,第三乘為新郎,殿後的是嫁娶和吹打的樂隊,從陣陣鑼鼓、陣陣鞭炮的熱烈氣氛中形象地寓意着人民對愛情甜蜜、婚姻美滿、家庭幸福的祝福。

3、驅邪鎮妖,富貴如意。在黃梅挑花圖案中,大量使用了龍、鳳、獅、虎等人們敬仰和敬畏的動物,寓意驅病免災、平安吉祥、富貴如意、家庭興旺等。如獅為百獸之王,有至高的降魔鎮邪的威力;虎能生威,有旺盛的生命力;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能呼風喚雨;鳳代表着吉祥,古時就有「鳳不落無寶之地」之說。還有很多寓意吉祥的植物被運用到黃梅挑花中,如蓮花,寓意多子;並蒂蓮,象徵夫妻感情和睦、婚姻美滿。

黃梅挑花的主要原料是當地的家機布,又叫大布,這種布被染成青色作底,藝人依靠一根針、一根線{七種顏色}在上面交替挑繡各種圖案。在圖案構成上,黃梅挑花除了有上下、左右對稱式(如角花蝴蝶戲金瓜等)、旋轉式(如鷺鷥戲蓮、鳳追鳳等)、向心式(如福壽雙桃、柏葉花等)、放射式(如八角蓮花、八卦花等)以外,有很多表達一定故事情節的圖案。

如七女送子、狀元遊街、穆桂英掛帥、桃園三結義等。這種圖案不遵從格律,無一定法規,全憑藝術隨心所欲地增減人數針數,但又不脫離民間自然形成的特有程式,而產生了獨特的構圖效果。一幅圖就是一個故事,一幅圖就是一段歷史,這種極為罕見的、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之所以產生於黃梅,是因為黃梅是一個戲曲之鄉。

黃梅挑花是用彩線挑繡,用針將五彩絲線挑制在底布的經線和緯線交叉的網格上,形成色澤絢麗、立體感強的圖案。

在色彩處理上,除極少數用單色挑繡外,基本上都是以彩線挑繡。黃梅挑花以青粗布作底色,以白色作基本骨架,以大紅、桃紅、水紅、淺紅為主色,配以橘黃和淡黃,形成作品的暖色基調。其間或點綴些湖藍、普綠等冷色,使整個作品麗而不佻、暖而不燥,繁複中展現和諧。既加強了色彩對比,又豐富了變化層次。加之作品多以深沉渾厚的寶藍作底色,工藝的精細,圖案的樸質,使整個作品絢麗而莊穩、多彩而清新、沉着而流暢,給人以典雅古樸、聖潔的感覺。

黃梅挑花1938年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1954年獲波蘭美展獎牌和獎金,並獲波蘭社會主義國家民間工藝美術展覽紀念章;1956年獲首屆湖北民間工藝美術展一等獎;1959年周恩來總理在眾多湖北工藝品中親自選其裝飾人民大會堂湖北廳。改革開放以來,黃梅挑花多次作為國家和湖北地區的工藝品代表作赴國外巡展,受到廣大觀眾、顧客的青睞和各路專家學者的高度讚揚,譽它為"無聲的抒情詩,立體的中國畫。

"1990年獲「首屆全國輕工博覽會」銀獎;1991年獲「第二屆北京國際博覽會」金獎;2006年被國家文化部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同時黃梅縣申報的另一非物質文化遺產「黃梅戲」也一起入選國家級,使得黃梅縣成為當時全國唯一有兩項入選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縣。

黃梅縣新開鎮挑花藝人石九梅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黃梅挑花項目傳承人。2010年8月中旬,「黃梅挑花」申報地理標誌產品保護順利通過專家評審,國家質檢總局即將予以批准。同時縣質量技術監督局和黃梅縣海新職業技術培訓學校共同起草的黃梅挑花地方標準《黃梅挑花生產技術規範》,為組織生產、銷售驗收提供了依據。

隆回花瑤挑花

簡介 花瑤分布在隆回北部海拔1300米以上的虎形山瑤族鄉、小沙江鎮、大水田鄉和麻塘山鄉,共有七千餘人。 花瑤挑花美輪美奐,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是民間工藝美術的絕品。花瑤挑花是湖南省隆回縣瑤族女子中流傳的一種獨特的手工藝,隆回瑤族因女子筒裙上裝飾有艷麗的挑花而被人稱為"花瑤"。

溯源 花瑤挑花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漢代以前,花瑤挑花就已興起。據東漢應劭《風俗通義》記載,花瑤祖先"積績木皮,染以草實,好五色衣服"。唐代魏徵在《隋書》中記載:"長沙郡雜有夷蜒,名曰莫瑤","其女子藍布衫,斑布裙,通無鞋履"。

這種描述與今天隆回花瑤女子的服飾正好相同:交纏五彩斑斕的挑花頭巾,上着藍色圓領衣,腰系挑花彩帶,下穿彩色挑花筒裙,腿扎挑花綁帶。在她們的頭巾、衣領、裙口、綁腿、小孩背帶和筒裙等地方都是挑花。除筒裙後片以外,其他地方一般是彩繡。筒裙後片則是在藏青色的直紋面布上用白線挑出各種圖案。

由於筒裙後片面積較大,大小一般長100厘米左右,高50-60厘米之間,故其挑花圖案題材最豐富,主題最突出,反映的文化意識也最鮮明,是隆回花瑤挑花中的精華。

花瑤沒有文字,挑花便成為記載該民族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被中國美術館、民族博物館列為珍品收藏,我國著名文學家沈從文先生稱其為"世界第一流的挑花"。1994年花瑤挑花在文化部舉辦的"中國民間藝術一絕大展"中獲得銅獎,2003年又獲"中國首屆文物仿製品暨民間工藝品大展"金獎,隆回縣虎形山瑤族鄉因此被湖南省文化廳命名為"文化藝術之鄉"。 藝術特色 花瑤挑花取材廣泛,內容豐富,形態多樣,有上千種之多。主體圖案的題材可分為四類:一是動物類,以蛇、龍、鳥、鷹、虎、獅最為常見。二是植物類,以花草樹木為主;三是歷史故事和歷史人物類,主要表現瑤族先祖抵禦外族侵略的歷史故事;四是日常生活類,如反映花瑤傳統習俗的"對歌定情""打蹈成婚"等。

花瑤挑花主體圖案的材料都用平粗深藍布作底,白色粗線挑成,花紋古拙粗獷。以布的經緯紗交叉呈"十"字形為"坐標",對角插針成"×"形,通稱"十字花",或作"一"字形。基本上是幾何圖形,它的基本形式是幾根平行長線並列,其中有在雙根平行長線之間加橫線而成若干方格的,有折作"U"形的,有作單線或雙線菱形的,有大方格套小方格而呈"回"字形的,有作多根直線交叉成網狀的,等等。

各種形式中間如有較大空隙時,即挑小花填滿。小花常見的有:×、#、十、口、回、V、和小圓點、旋渦等。

花瑤挑花的花紋種類很多,使用最多的紋樣有:太陽紋、萬字紋、燈籠紋(也叫南瓜紋)、銅錢紋、牡丹紋、蕨葉紋、勾勾藤等。還有一種用得最多的被稱為"乾杯約"的像花的紋樣(漢語叫花路岩),這是模仿生長在岩石上的一種生物菌體的圖案。據說,每到年成好時,這種花路岩石的圖案特別顯露。花瑤姑娘便把這種美麗而又預示吉祥的圖案做為挑花的一種基本紋樣。

花瑤挑花工藝非常精緻,挑花時行針的長短、用線的鬆緊,均需一致。繁密處針針相套,不現底色,簡練處僅一支花,幾條線。在主體圖案兩邊,配以用紅、黃、綠等七彩絲線挑繡的彩色花飾。整件挑花畫面黑白分明,疏密有致,動靜相濟,色彩對比鮮明,"遠看顏色近看花",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力。

花瑤挑花在工藝上獨具一格。與機繡、湘繡截然不同。不用描繪設計,也不用模具做刺繡架,全憑挑花女靈巧的雙手和嫻熟的技巧,以自己心中的構圖和對美的理解,循土布的經緯線進行徒手操作。花瑤姑娘從七、八歲起就在長輩的口傳身授下學習挑花,需幾年功夫才能掌握基本的挑花技藝。每位姑娘將繡品針線隨身攜帶,利用勞動的間歇時間進行挑花,吊腳樓前,溪邊石上,古樹林裡,到處都可以見到成群結隊的挑花姑娘們。有人曾統計過,一件筒裙挑花約有30多萬針,累計需180餘個工日才能完成。

許多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均在花瑤挑花中有生動形象的表現。如「乘龍過海」、「盤王升殿」、「朗丘(瑤語,意即頭人)禦敵」等。 「乘龍過海」中的盤王,頭帶三尖神冠,英姿煥發,騎在龍背上。驕龍昂首,騰雲駕霧,呼呼生風。盤王冠發飄逸,上下群龍朝賀。盤王頭頂的太陽與蛟龍頭部的鸞鳥飛舞,使整個畫面造成一種飛騰流動的感覺,非常形象生動,有很深的歷史內涵。「盤王升殿」中的盤王則頭帶王服,端坐殿中。

宮殿是瑤族典型建築,風格獨特。翹檐宮殿上橫書「壽」字,寓意永久。壽字左右挑繡富貴花,兩邊插旌旗,迎風飄揚。盤王頭像兩邊繡有竹子,殿柱兩邊繡有雙龍。整個圖案造型稚拙,表達了經常遭受殺伐、生活貧困的瑤族先民祈求平安吉祥,興旺發達的美好意願。「朗丘禦敵」則是以寫實的手法,直接表現瑤族將士守衛家園,英勇殺敵的場面。朗丘騎在馬上,頭帶神冠,身着鎧甲,手執羽箭,馬下有來犯者的首級。這幅圖案既是對歷史的記載,又是對英雄的謳歌,也是對先祖的崇敬。

花瑤挑花具有很深的文化內涵。在許多以動物和花瑤日常生活為題材的挑花中,充分反映了花瑤民族的宗教信仰、獨特的節慶和婚嫁習俗。在大量以動物為題材的花瑤挑花中,蛇圖案最為豐富,有盤蛇、交體蛇、昂頭翹尾蛇、無尾雙頭蛇、蛇纏圖騰蛇等,多達上百種。且蛇的形態各異,充滿奇思妙想。如訓子蛇、比勢蛇、吐信蛇、群蛇聚首、雙蛇戲珠等,花瑤挑花對這些蛇都賦於了靈性。

這是因為花瑤長期生活在山深林密,濕熱多蛇的環境中,對蛇的習性十分熟悉,而蛇又具有游水、上樹、鑽地、長壽、耐餓等能力,是早期人類力所不及的,因而視之為靈物,成為花瑤部落的圖騰,有類於漢族對龍的崇拜。

"對歌定情"、"打蹈成婚"是花瑤挑花中的珍品,表現場景宏闊、人物眾多,生動形象地展現了花瑤獨特的風俗。可惜的是,由於這些挑花技藝難度很大,已瀕臨失傳,留存下來的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幅作品,已難得一見。

花瑤挑花脫形寫神,簡煉傳神,以少寓多,主題鮮明,極富裝飾性。在造型上大膽地誇張,大膽地取捨,運用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手法從自然物中提煉,加工創造出來的情真意濃的神似形象,體現出豐富的神韻,產生出違理合情與諧美怪誕趣味,表現出樸實的美感。

瑤族婦女在繡挑動物時,常在動物體內再繡以小動物和花草,如在一隻母虎體內又繡有花草和小虎。或問為什麼要這樣挑花?就會得到風趣而樸實的回答:老虎要懷崽,還要吃東西,這樣繡出來的才是只活老虎。這種解剖思維的方式大膽而浪漫。

花瑤挑花將不同視覺的物象做奇妙的藝術處理與組合,構圖均衡或對稱。如用樹木花草變化的圖案組合併按幾何排列做主體圖案,顯得整齊大方;有時在一塊繡片中要挑幾十種花紋,自由、不規則地組合成主體圖案,或花中藏花,或把幾隻鳥、昆蟲等自由組合成花;或幾隻鳥共一個翅膀。這樣的精巧構思,使整個圖案具有豐滿富麗的充實感,形成熱鬧氣氛,使主題得到充分揭示,並獲得良好的裝飾效果。

花瑤挑花不但講求實用,而且更追求色調裝飾美觀。"遠看色彩近看花",她們喜歡用強烈的刺激色彩,鮮紅色的頭飾笠(瑤語稱"派特典")和頭巾(瑤語稱"笑童"),深藍色的上衣(夏裝為雪白色),五彩繽紛的腰帶(瑤語稱"特檔"),灰白色的統花裙(瑤語稱"頓")前沿以兩葉紅艷艷的裙邊(瑤語稱" 補")接連映襯,墨色的的綁腿(瑤語稱"扣烘"),使整個服飾形成黑白相間、冷暖協調、鮮艷奪目,令人感覺到花瑤女子把所有的色彩勻稱地打扮在自己身上。若頭飾笠和統裙以灰白色為主,色彩暗淡,那是守孝穿戴的服飾。

望江挑花

簡介 望江挑花是流傳在望江縣境內的一種家庭手工技藝,源於唐代,用麻與發為材料,製作祭祀供品。至晚唐始用本地棉花為原料製作,用於生產衣飾及家庭器用裝飾製品,並逐漸形成每家每戶女性必須精通的手工技藝。

望江挑花以其構圖精美、正反成趣、內涵豐富、美觀實用而為望江人民所喜愛,世代相傳,保留至今。

望江挑花在傳承發展中逐步形成挑、鑽、游、織等四種針法技藝。構圖元素取材於生活,除各類幾何圖形外,常見的植物有藤蔓、花果、莖葉:如梅花、竹葉、牡丹、金瓜、蓮花、菊花、石榴、柏枝、梔子花等;常見動物有蝴蝶、蜜蜂、孔雀、喜雀、鴛鴦、松鶴及十二生肖等。其他如太極、八卦、宮燈、日、月、星、雲、山、水、舟、船及如意、元寶、金錢、壽字、福字、喜字、吉羊、平安等各種文字。其他還有各類人物的生活、生產、遊戲,及喜慶、圖騰、宗教等活動。

望江挑花三分傳承,七分創造。有規有矩,千變萬化。象形與會意、單獨或組合、花中套花等,表現形式多樣。望江挑花製品細膩精湛、色澤淡雅,曾三次被選入北京,成為人民大會堂顯目的藝術飾品。又多次在各種交易會、博覽會上獲獎,聲名遠播。

望江挑花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蘊,集藝術性與實用性於一體,是望江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

漵浦花瑤挑花

簡介 花瑤是瑤族的一個支系,人口12000餘人,居住在雪峰山東北麓的漵浦和隆回接壤處,海拔1300米的崇山峻岭之中。挑花是花瑤人世代相傳的民間工藝。製作時,花瑤婦女以靛青色土布為載體,用挑花針通過數針法,將白色或彩色紗線挑入其中,製作而成。花瑤婦女們從小學習挑花,用以製作終身的服飾。

花瑤挑花的圖案,分彩色和黑白兩類,多為連續圖案和對稱圖案,題材有山區常見的飛禽走獸、樹木花草,有日月星辰、山川河嶽,也有瑤族的民族圖騰、神話故事。想像豐富,構思奇巧,更有深刻的內涵。新娘出嫁時,要將挑花製作的嫁衣,放在一塊竹篾編織的大曬簟上,由母親、姑嫂為她着裝。新娘頭戴的橙紅色大盤,象徵太陽;大盤中間的頭帶象徵月亮;周圍是飾物象徵星辰。裙子上的6對紅色和12對黃色橫紋,代表遠方的長江和黃河;各種小圖案則分別體現河流、山脈、田園和村莊。花瑤人用巧奪天工的挑花,展示出一個古老民族的精神世界。?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花瑤挑花已成為旅遊產品進入市場。

羅涇十字挑花

簡介 黃道婆棉紡織技術的廣泛傳播,在江南及羅涇鎮形成廣種棉花、民皆紡織的習俗;較之上層達官顯貴使用的絲織品加繡花,土布挑花更符合平民百姓層面廣泛的衣着要求:民間久有在土布製衣上配以花樣紋飾,以色線「游花」,後隨布之「勢流」挑十字形成圖案,這便是「羅涇十字挑花」。據傳說推算,應為明末清初,距今至少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羅涇十字挑花,將花挑於土布所制的衣物或帕巾之上,作為「兜頭手巾」、「系身鈎」、「肚兜」、「布裙」、「鞋面」的紋飾,尤以「兜頭手巾」和「系身鈎」為多,在江南水鄉漸有不挑花不能用之勢。據田野調查記錄,「兜頭手巾」底色有別,一般老年婦人常用深色土布「兜頭」;姑娘、婦女用白色,新媳婦必用綠色,上面的花樣紋飾均為黑色;「系身鈎」之圖樣挑於頂面的兩個側角,挑花之線不拘一格。生活中,此兩物又是姑娘的備嫁品,既用於「壓箱底」,又藉此展示新娘「手巧」的程度。加上「系身鈎」還是「還疼」禮品,所謂「還疼」,是對給新娘見面禮的長輩表示敬意的習俗。  

在刺繡製作上,羅涇十字挑花看似簡單,卻要求頗高。既要求正面全部用十字形成花樣,反面也要形成均勻點狀,基本針法有「行針」、「絞針」、「蛇脫殼」等。羅涇十字挑花的圖案,歷經長期衍展,形成獨特的表現程式,有着數十種獨立紋樣,例如:「蝴蝶花」、「鳥花」、「荷花」、「腰菱花」、「柏枝花」、「八角花」、「一根草」、「攀藤草」等等。由這些獨立紋樣的元素構成豐富多彩的整體圖型。十字挑花的畫面,有着豐富的文化內涵,有自然景色、有傳統祈福禳災題材的花樣、也有傳說故事的描述,更有心中意願的體現等。

民間女子小技,物不希而難貴,也難登大雅之堂。故在鄉史里志中無文字記載;經廣泛傳播,仍舊是頭頂腳面比比皆是。因此,既不能否認巧手女子所織就的璀璨傳統,又抹不去世代農家婦女的智慧創造。羅涇十字挑花,以土見長,凝聚着本土文化的積澱,在上海這個國際大都市實屬鳳毛麟角。難能可貴之處,申報方己收集到幾十件「挑花」實物,也找到了十多個能織善繡的傳人,其中少數人還能演示兼講授技藝,己進行辦班,並籌措舉辦藝術展。

興化青布挑花

在興化,很早就有姑娘家一懂事就跟着家中媽媽、奶奶,門上嬸嬸、大媽,親戚中的姨娘、姑媽之類,學做針線的傳統習慣。這針線一拿上手,就丟不開了,並且要一直做到姑娘出嫁。因而,姑娘在娘家做的最後一件針線活兒,多半是自己的嫁衣。在這眾多的針線活當中,青布挑花便是其中重要的技藝之一。一個姑娘家如果不會青布挑花,與旁人比起來自然就遜人一籌,就是嫁到婆家去,在婆婆面前也就似有欠缺,頭不能抬得那麼高呢。

青布挑花從技法上講,它不同於一般的刺繡。一般而言,刺繡注重的是「繡」,而青布挑花注重的是「挑」。待字閨中的姑娘,多半在自家織造的藏青土布上,依照代代相傳的花紋紋樣進行挑花作業。挑花的針法為「十字交叉」法。其中針腳為「×」字形的,稱之為「十字繡」;針腳為「一」字形的,則為平線繡。青布挑花在「挑」法上,有單面挑和雙面挑兩種。不言而喻,單面挑與雙面挑相比要簡單許多。雙面挑,則是用特殊針法,挑出正反兩面都一樣的圖案。

青布挑花,包括團花、邊花、角花、填心花等等,其圖案有近40種之多。這些圖案,挑繡在被面、門帘、窗簾等大一點物件上的有,而像香袋、襪帶、方巾、圍裙等女性用品上則更為常見。當然,這樣一種獨特的挑花技藝,其用品也是不會排斥男性的。像褡褳、腰帶、煙袋之類,皆可繡上花案。這當中,年輕姑娘最喜歡繡的,則是給自己意中人的定情信物。哪怕是一方手帕,也要繡上個並蒂蓮,以表心跡。

前面已經提及,青布挑花所用的布多為自家織造的,俗稱「家機布」。被染花的家機布又叫「大布」。這種布被染成青色作底,挑花的人,靠手中的一根針、一根線,在「大布」上交替挑繡,繡出各種各樣的圖案。這裡所用的針,和通常的繡花針並無二致。所用的線,是白線。挑花的人,用針將白線挑在「大布」的經線和緯線交叉的網格上,形成較強的立體感。挑花時,行針的長短,用線的鬆緊,均須一致。挑繡至繁密之處,講究的是針針相套,不露底色。而簡省處,則可能僅有一朵小花,幾根線條,亦需要用針到位,線條流暢,絕不能拖泥帶水。

青布挑花往往會在主體圖案兩旁,配以一些陪襯彩飾。這些彩飾,多用紅、黃、綠、藍、青、紫、橙七色絲線挑繡而成,起到豐富整個繡品的效果。讓繡品色彩斑斕,對比分明,疏密有致,動靜相宜,呈現出較強的視覺衝擊力。

興化青布挑花,在構圖造型上,體現民間藝人的大膽追求,從日常生活中提煉概括,大膽取捨之後再進行誇張性處理,從而使整件繡品簡練傳神,極富裝飾性。既有青銅紋飾的高古,又有秦磚漢瓦的粗獷;既有宋瓷的典雅,又有剪紙的簡潔;既有蘇繡的細膩,又有織錦的華美。藏青的布與綿白的線,在「大布」上創造出了如此的多姿多彩,如此的質樸素雅,飽含着特定的地域風情和民間氣息。

這一特殊的民間技藝,所展示的是興化女性一雙慧眼和一雙巧手相結合,而創造出來的智慧結晶。然而,隨着生活環境的變化,時代和社會的變革,這一起源於唐宋,成熟於明清的古老工藝,目前因傳承斷代,材料匱乏,製作困難,已經處於瀕危的邊緣,需得到保護和搶救。

[1]

參考文獻

  1. [1] 攜手苗族挑花非遺 武漢紡大團隊助力鄉村振興」],荊楚網發布時間:2021- 08-31-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