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指揮家」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0 次修訂)
行 1: 行 1:
'''指揮家'''([[英語]]:'''conductor''',[[法語]]:'''chef d'orchestre''',[[ 德語]]:'''Dirigent''')是以手勢操縱樂隊或歌劇的表演的藝術(或方法),這種操縱包括打拍子,保證聲部正確的進入演奏以及個別樂句的分句處理。至19世紀初期,指揮成為最重要和最受尊崇的[[音樂家]],這種發展是與音樂中的表情的,[[浪漫主義]]因素的增加是平衡的。指揮家的使命是賦予樂譜生命力,將自己對作品高度精煉的感受通過個性化的手勢語言傳遞出去,它們不僅可能塑造樂曲,而且能梳理出細微的差別,有選擇地抑揚某些音樂要素,本質上是對原有曲目的重新演繹。這種演繹通常體現在左手<ref>{{Cite web |url =https://www.bbc.com/ukchina/trad/vert_cul/2015/11/151127_vert_cul_what-do-conductors-actually-do| title = 指揮家 到底在做些什麼?| author =  | date =  }}BBC.</ref>。
+
[[File:Pl003rnnljnnsg79i0dv63py8rtc52.jpg|缩略图|指揮家]]
  
 +
'''指揮家'''([[英語]]:'''conductor''',[[法語]]:'''chef d'orchestre''',[[德語]]:'''Dirigent''')是以手勢操縱樂隊或歌劇的表演的藝術(或方法),這種操縱包括打拍子,保證聲部正確的進入演奏以及個別樂句的分句處理。至19世紀初期,指揮成為最重要和最受尊崇的[[音樂家]],這種發展是與音樂中的表情的,[[浪漫主義]]因素的增加是平衡的。指揮家的使命是賦予樂譜生命力,將自己對作品高度精煉的感受通過個性化的手勢語言傳遞出去,它們不僅可能塑造樂曲,而且能梳理出細微的差別,有選擇地抑揚某些音樂要素,本質上是對原有曲目的重新演繹。這種演繹通常體現在左手<ref>{{Cite web |url =https://www.bbc.com/ukchina/trad/vert_cul/2015/11/151127_vert_cul_what-do-conductors-actually-do| title =指揮家到底在做些什麼?| author =  | date =  }}BBC.</ref>。指揮,在管弦樂團演出中,是愛樂者最重視的角色,但也可能是最容易被誤解的職業<ref>{{Cite web |url =https://www.storm.mg/lifestyle/1028405?page=1| title =為何指揮常很激動?他們比手畫腳到底在幹嘛?愛樂者都該懂的小知識,原來好多人都誤會啦!| author =  | date =2019-03-2}}風傳媒  </ref>。
  
 +
==指揮就是在樂團前打拍子嗎?==
 +
[[File:J5xin1qylbxkn0ghdqu2z6dv8maeek.jpg|缩略图|指揮家之心]]
  
 +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首席指揮一職的指揮家[[吉博.瓦格]](Gibert Varga): 指揮這份工作,最重要的是回歸樂譜,你要熟讀這些譜,了解作曲家想表達什麼,然後再轉化到帶領樂團。「為音樂服務」才是我們最重要的工作。觀眾在音樂廳裡看到我們在舞台上的動作,只是指揮這份工作當中「最基礎」、「最微小」的一部分。
  
 +
==嚇死人的工作要求==
  
 +
著名指揮家馬克.維格斯沃(Mark Wigglesworth)曾說:指揮要有好的指揮技巧、排練技巧、音樂專業,要知識淵博、提出的詮釋能夠服人、溝通能力要好,還要能要求人、挑戰人,有本事讓正式演出比排練好,要有啟發人的能力,耳朵要好,頭腦要清楚,要可靠,能力高強,節奏感好,臉部表情要豐富,有伴奏的能力,有自己的風格,能與曲目相稱,有創意,能了解絃樂的運弓,有合作、分析並解決困難的能力,有辦法解釋為何需要反覆,能授權人、訓練人、讓人豎耳傾聽。指揮不能多嘴,不能排練太多,也不能排練不足,也不能跟音樂保持距離。他們要有風度、有幽默感、懂得尊重別人、容易親近、熱情洋溢、會鼓勵人、謙遜自抑、心態正面、有耐心、善領導、待人誠懇、口齒清晰、有創意、把每個人放在眼裡,能自我控制但又要有個性。他們一定要泰然自若、有自信、有同理心、精確、善於激勵、溫文有禮、有決斷力、有現實感、有趣、有魅力、堅持不懈、盡心盡責、穿著體面、性情平和。他們一定要受聽眾歡迎,展現出純潔正派、安貧樂道、忠於樂譜。他們不能自我中心、讓人生畏、出言嘲諷、粗魯無禮、言語乏味、緊張不安、恃強欺弱、醜陋、難聞、太過隨便、不帶感情、賣弄學問、憤世嫉俗、侷促不安或目光偏狹。他們不能為了改變而改變,也不能盯著錯誤看或打到譜架。
  
 +
在音樂這一行,指揮是在以某種方式與一大群人連接,而他的成功取決於他能否跟一群形形色色的人共事,還能成為關係網絡的一部分。這些人包括:公關人員、出版社、合唱指揮、行銷推廣、作曲家、音樂助理、音響工程師、唱片製作、設計師、經紀人、經理、腳本[[作家]]、圖書樂譜管理人、管絃樂團、舞台監督、舞者、樂評、樂團行政、編舞家、[[導演]]、獨奏家、聲樂家和聽眾<ref>{{Cite web |url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6710| title =《指揮家之心》:要讓全樂團的人都高興是不可能的,但指揮必須喜歡自己| author =  | date =2020-06-27  }}關鍵評論網  </ref>。
 +
 +
==大指揮家與古典音樂==
 +
 +
一生將半世紀時間奉獻於音樂、事業版圖橫跨全球的知名指揮家[[約翰.莫切里]]親自執筆,以見解獨特的優美敘述,將帶領你一窺「指揮」這項[[古典音樂]]帝國中神秘的藝術與技藝。
 +
 +
以風趣的口吻詳述自己的專業領域,從講述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兩位指揮大師(同時也是競爭對手)[[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與[[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劍拔弩張的非公開聚會,打開這個秘史寶庫。我們發現[[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是首位開始使用指揮棒的指揮,也聽見喬治.蕭提(Georg Solti)給我們關於指揮管弦樂團的建議,更見證語言不通的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將一條絲巾拋入空中,讓樂團看著它飄落地面,藉以清晰闡述該如何詮釋某樂段。
 +
 +
莫切里直率且幽默地表明,指揮本身就是一種創作:它是重要的傳統遺產,其技藝在大師與學徒間代代傳承,是不可言喻的魔法,也是更多更多。他揭露指揮家如何進入音樂作品(個人對原作曲家意圖的演繹、想像、洞察的各種交叉組合);如何只透過手勢,同時與上百名表演者完成溝通;以及四處巡迴的指揮大師偶爾充滿榮耀、卻也經常充滿挑戰的生活<ref>{{Cite web |url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2562| title =大指揮家與古典音樂:當代指揮大師的工作技藝、曲目觀點與後臺故事| author =  | date =  }}博客來  </ref>。
 +
 +
 +
==視頻==
 +
 +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K1OnSy1Xrc
 +
|alignment=center                     
 +
|dimensions=480                   
 +
|container=frame                       
 +
|description=指揮家挑戰「無節拍器」,完美示範3種節奏:這只是基本!|科普長知識|GQ Taiwan}}
 +
 +
{{#ev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fJ06RU-ghs
 +
|alignment=center                     
 +
|dimensions=480                   
 +
|container=frame                       
 +
|description=史上最偉大女指揮家!【首席指揮家】HD中文正式電影預告}}
  
  
行 12: 行 42:
  
 
[[Category:音乐家]]
 
[[Category:音乐家]]
 +
[[Category:指揮家]]

於 2021年5月24日 (一) 11:10 的最新修訂

指揮家

指揮家英語conductor法語chef d'orchestre德語Dirigent)是以手勢操縱樂隊或歌劇的表演的藝術(或方法),這種操縱包括打拍子,保證聲部正確的進入演奏以及個別樂句的分句處理。至19世紀初期,指揮成為最重要和最受尊崇的音樂家,這種發展是與音樂中的表情的,浪漫主義因素的增加是平衡的。指揮家的使命是賦予樂譜生命力,將自己對作品高度精煉的感受通過個性化的手勢語言傳遞出去,它們不僅可能塑造樂曲,而且能梳理出細微的差別,有選擇地抑揚某些音樂要素,本質上是對原有曲目的重新演繹。這種演繹通常體現在左手[1]。指揮,在管弦樂團演出中,是愛樂者最重視的角色,但也可能是最容易被誤解的職業[2]

指揮就是在樂團前打拍子嗎?

指揮家之心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首席指揮一職的指揮家吉博.瓦格(Gibert Varga): 指揮這份工作,最重要的是回歸樂譜,你要熟讀這些譜,了解作曲家想表達什麼,然後再轉化到帶領樂團。「為音樂服務」才是我們最重要的工作。觀眾在音樂廳裡看到我們在舞台上的動作,只是指揮這份工作當中「最基礎」、「最微小」的一部分。

嚇死人的工作要求

著名指揮家馬克.維格斯沃(Mark Wigglesworth)曾說:指揮要有好的指揮技巧、排練技巧、音樂專業,要知識淵博、提出的詮釋能夠服人、溝通能力要好,還要能要求人、挑戰人,有本事讓正式演出比排練好,要有啟發人的能力,耳朵要好,頭腦要清楚,要可靠,能力高強,節奏感好,臉部表情要豐富,有伴奏的能力,有自己的風格,能與曲目相稱,有創意,能了解絃樂的運弓,有合作、分析並解決困難的能力,有辦法解釋為何需要反覆,能授權人、訓練人、讓人豎耳傾聽。指揮不能多嘴,不能排練太多,也不能排練不足,也不能跟音樂保持距離。他們要有風度、有幽默感、懂得尊重別人、容易親近、熱情洋溢、會鼓勵人、謙遜自抑、心態正面、有耐心、善領導、待人誠懇、口齒清晰、有創意、把每個人放在眼裡,能自我控制但又要有個性。他們一定要泰然自若、有自信、有同理心、精確、善於激勵、溫文有禮、有決斷力、有現實感、有趣、有魅力、堅持不懈、盡心盡責、穿著體面、性情平和。他們一定要受聽眾歡迎,展現出純潔正派、安貧樂道、忠於樂譜。他們不能自我中心、讓人生畏、出言嘲諷、粗魯無禮、言語乏味、緊張不安、恃強欺弱、醜陋、難聞、太過隨便、不帶感情、賣弄學問、憤世嫉俗、侷促不安或目光偏狹。他們不能為了改變而改變,也不能盯著錯誤看或打到譜架。

在音樂這一行,指揮是在以某種方式與一大群人連接,而他的成功取決於他能否跟一群形形色色的人共事,還能成為關係網絡的一部分。這些人包括:公關人員、出版社、合唱指揮、行銷推廣、作曲家、音樂助理、音響工程師、唱片製作、設計師、經紀人、經理、腳本作家、圖書樂譜管理人、管絃樂團、舞台監督、舞者、樂評、樂團行政、編舞家、導演、獨奏家、聲樂家和聽眾[3]

大指揮家與古典音樂

一生將半世紀時間奉獻於音樂、事業版圖橫跨全球的知名指揮家約翰.莫切里親自執筆,以見解獨特的優美敘述,將帶領你一窺「指揮」這項古典音樂帝國中神秘的藝術與技藝。

以風趣的口吻詳述自己的專業領域,從講述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兩位指揮大師(同時也是競爭對手)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與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劍拔弩張的非公開聚會,打開這個秘史寶庫。我們發現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是首位開始使用指揮棒的指揮,也聽見喬治.蕭提(Georg Solti)給我們關於指揮管弦樂團的建議,更見證語言不通的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將一條絲巾拋入空中,讓樂團看著它飄落地面,藉以清晰闡述該如何詮釋某樂段。

莫切里直率且幽默地表明,指揮本身就是一種創作:它是重要的傳統遺產,其技藝在大師與學徒間代代傳承,是不可言喻的魔法,也是更多更多。他揭露指揮家如何進入音樂作品(個人對原作曲家意圖的演繹、想像、洞察的各種交叉組合);如何只透過手勢,同時與上百名表演者完成溝通;以及四處巡迴的指揮大師偶爾充滿榮耀、卻也經常充滿挑戰的生活[4]


視頻

指揮家挑戰「無節拍器」,完美示範3種節奏:這只是基本!|科普長知識|GQ Taiwan
史上最偉大女指揮家!【首席指揮家】HD中文正式電影預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