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拜谒赵一曼故居(邓溪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拜谒赵一曼故居》中国当代作家邓溪君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拜谒赵一曼故居

途经四川宜宾县,知道那里有赵一曼故居,我们临时决定驱车前往拜谒。

车载导航显示到达目的地大约70公里,山路弯弯曲曲,绕着山东转西转似乎还没离开原点。耳边还不断响起绕山行驶车辆的轮胎与地面转弯时发出吱吱的摩擦声。狭窄而又颠簸的路让人纠结,时而没完没了的会车刹车更是一种折磨。

这里是一座坡型的山峰,坡上面房屋占地面积约四千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二千平方米。石木结构的房屋建筑各具特色,布局合理配套齐全,房前屋后植物绿地生长茂盛,长廊、凉亭、洗衣间、食堂、会场或集合场地一样的大操场,两旁均匀分布竖立二根大旗杆,坡上平坦处靠北侧一角是磨坊,除家族住宅用地外还有很多佣人住的房屋。山上大面积的梯田、林业基地都是她家的产业,占据了整整一座山。山下靠路边一侧,一尊赵一曼雕像伫立着,如果没有她家的深宅大院衬托会显得十分冷清和悲凉。

光秃秃的雕像好似立的有些勉强,这些怪现象似乎早已是见怪不怪的事了,甚至历朝历代很多都如此!巾帼英雄一曼小姐同样不例外,尽管她为国家为民族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可远不如演艺圈某些网红或娱乐明星受重视得实惠。幸亏还有这尊雕像,不然会有很多人不知道这是英雄故里,甚至连赵一曼是男是女都弄不清楚。

参观赵一曼故居,了解到她出身名门大户,也晓得一些她家族成员构成:赵一曼原名李坤泰,父亲李鸿绪,母亲蓝明福,她们子妹8人李坤俞、李坤杰、李席儒(男)、李坤篪、李坤能、李坤舆、李绍唐(男)、李坤泰(赵一曼),丈夫陈达邦,儿子陈掖贤,儿媳张友莲,孙女陈红和陈明。

赵一曼出身高贵自身也优秀,她1905年10月25日出生,1923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春由社会主义青年团员转为中共党员。1927年2月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同年受党组织安排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劳动大学学习。1928年回国,年底只身一人去湖北宜昌建立地下交通站,暴露后回到上海。1929年秋到[[[南昌]]江西省委机关工作,江西省委机关被叛徒出卖遭到破坏后,她又回到上海。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她受党组织指派到东北从事抗日斗争。1932年到沈阳,后到哈尔滨任省总工会组织部长,1934年春转游击区,7月任珠河县中心县委委员,后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二团政委。1935年11月被捕,次年8月2日在黑龙江省珠河县(今尚志市)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31岁。 [[ 她的革命生涯,思想理念不是简单的穿衣吃饭,而是放弃富有,放弃享受,为国家为民族大业才投身革命。1935年11月抗联第三军第一师第二团受敌人围追堵截,在左撇子沟被围。赵一曼在指挥部队转移的战斗中身负重伤,当撤退到西北沟窝棚时,因汉奸告密,赵一曼在此与敌人进行了最后的拼杀,弹尽粮绝,再次受伤昏倒被俘。入狱后当敌人对她施行了灭绝人性的摧残和折磨。赵一曼以坚强地意志忍受了各种非人酷刑,没有吐露任何实情,坚贞不屈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这就是她投身革命信念、主义和理由。她工作上不计较职务高低,凭她的贡献远不该是团级职务,可她毫无怨言,表现出英雄的共性素质和大无畏精神,时刻听从党召唤,一生交给安排党笑洒满腔青春血,喜迎全球辜福来!

她在处理个人问题上同样也是顾大局,不选择,不挑剔,为方便配合工作,找了一个远不如自己奇丑无比的男人陈达邦做丈夫,她的言行举止完全符合满足中国的传统美德好女性守妇道,她的大无畏精神是做人最好的品质,她的英雄气概是从骨子里发出对日本鬼子切齿恨,对民族像母亲对子女一样即无私又勇敢的爱。

她为抗战胜利做出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在我们眼里,赵一曼忠诚党和人民的精神完美到极致,而这种精神,抗日时期需要,现在依然需要。[1]

作者简介

邓溪君,山东省散文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