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著作。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毛泽东(见“毛泽东选集”)著。首次发表于1938年5月在延安出版的《解放》周刊第40期。1952年4月将其收入《毛泽东选集》。

目录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9章,约2.3万字。阐明了游击战争在抗日战争中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要求共产党人提高对游击战争在抗日战争中战略地位的认识,加强对游击战争的领导。第1章,围绕为什么提起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分析了抗日游击战争的特点:大而弱的中国被小而强的日本所攻击,中国处于进步时代,有了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坚强军队和广大人民群众;日本是小国兵力不足,在占领区留了很多空虚地方,使抗日游击战争主要地不是在内线配合正规军的战役作战,而是在外线单独作战。抗日游击战争是大规模的、长期的和残酷的。这就要求把抗日游击战争的问题放在战略的观点上加以考察。第2章,论述了战争的基本原则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是一切军事原则的根据。第3章,提出了抗日游击战争的六个具体战略问题。第4章至第9章,对六个具体战略问题作了详细阐述。第4章是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论述了防御和进攻、持久和速决、内线和外线的关系,指出一切行动要立于主动地位,要有计划性,使用兵力要有灵活性。第5章是和正规战相配合,提出了战略的、战役的、战术的一种配合情况。第6章是建立根据地,指出根据地是游击战争赖以执行自己的战略任务,达到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之目的的战略基地,游击战争没有根据地是不能支持的,对不要或不重视根据地的流寇主义思想进行了批评。对根据地的种类,游击区和根据地的关系,建立根据地的条件,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以及敌我之间的几种包围态势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第7章是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论述了进攻战方针在抗日游击战争处于防御态势和处于进攻态势中如何具体应用。第8章是向运动战发展。指出游击战争的领导者们必须正确认识这种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第9章是指挥关系,阐明了正确的指挥关系是游击战争顺利发展的条件之一。

本书指明了抗日游击战争发展的正确道路,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游击战争理论的重大发展,它对于抗日游击战争的顺利发展、对于中国共产党及其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起了指导作用。

相关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为书籍文献的综合性、科学性和知识性的工具书。选收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综合性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文学艺术的各个学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以一部著作,或一篇论文、作品为一条词目;古籍[1]中个别篇章,习惯上认为有特殊意义的,也独立设目。一部著作[2]一般只在一卷出现。少数著作是几个学科不可缺少的,在有关各卷互见。互见条目用(参见第 页)注明。

视频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相关视频

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几乎同时发表!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

参考文献

  1. 中国古籍和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2016-07-26
  2. 专著和论文哪个含金量高,搜狐,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