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戴复东」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戴复东(1928.4.25-2018.2.25),汉族,出生于广州市,安徽省无为县人,抗日名将戴安澜之子。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
 
 
(未顯示由 4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7 次修訂)
行 1: 行 1:
 戴复东(1928.4.25-2018.2.25),汉族,出生于广州市,安徽省无为县人,抗日名将戴安澜之子。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
{{Infobox person
1952年7月,戴复东毕业于南京大学建筑系(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1952年,分配到同济大学任教;2018年2月25日上午,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新华医院逝世,享年91岁。
+
| 姓名  = '''[[ 戴复东]]'''
 戴复东作为著名建筑学与建筑设计专家,戴复东在半个多世纪里,主持设计了近百项工程。 [1]
+
| 外文名 =
 +
| 圖片  =
 +
[[File:戴复东.jpg|缩略图|[https://gss0.bdstatic.com/-4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w%3D268%3Bg%3D0/sign=fdc90a48fc03738dde4a0b248b20d76c/77c6a7efce1b9d16b932ef89f9deb48f8d546464.jpg 原图链接]]]
 +
| 出生日期  ={{birth date |1928|04|25}} 
 +
| 出生地點 = 广东省广州市
 +
| 逝世日期 = {{Death date and age|2018|02|25|1928|04|25}}
 +
| 国籍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 民族     =  汉族  
 +
| 職業    = 教学科研工作者
 +
| 教育程度 =   南京大学建筑系
 +
| 信仰    =   
 +
| 知名作品 =   《[[国外机场航站楼]]》
 +
}}
 +
'''[[戴复东]]''' (1928.4.25-2018.2.25),汉族,出生于[[ 广州]] 市,[[ 安徽]] 省无为县人,抗日名将戴安澜之子。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
 
 +
1952年7月,戴复东毕业于[[ 南京]] 大学建筑系(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1952年,分配到同济大学任教;2018年2月25日上午,因病医治无效在[[ 上海]] 新华医院逝世,享年91岁。
 +
 
 +
 戴复东作为著名建筑学与建筑设计专家,戴复东在半个多世纪里,主持设计了近百项工程。  
 +
<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3516336561441380&wfr=spider&for=pc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戴复东]北青网</ref>
 +
==人物生平==
 +
*1928年4月25日,戴复东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
 +
*1942年,戴安澜将军牺牲后,戴复东一直在贵阳的清华中学读书。
 +
*1948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系。  
 +
*1997年戴复东在自己设计的[[河北]]省遵化市国际酒店前留影
 +
*1997年戴复东在自己设计的河北省遵化市国际酒店前留影
 +
*1952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建筑系(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
*1952年,国家把戴复东分配到了同济大学任教。
 +
*1983-1984年,戴复东被公派至[[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建筑与规划研究院作访问学者。 
 +
*1986年,同济大学新增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戴复东先后担任了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等职。
 +
*1999年12月,戴复东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2012年5月18日,庆祝戴复东院士执教60周年学术报告会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A楼举行。
 +
*018年2月25日,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新华医院逝世,享年91岁。
 +
 
 +
==主要成就==
 +
===科研成就===
 +
[[File:戴复东2.jpg|缩略图|左]]
 +
建筑设计成果
 +
戴复东开展轻钢砼轻板房屋体系及产业化研究开发,进行住宅商品化的制作组装销售全过程研究,设计出内外墙自封闭体系,使房屋建设向可持续发展、高科技化走出探索性的一步;在医院、航空港建筑、高层超高层建筑研究方面富有成果;参加主持评审数十项重大项目,是大剧院专家组专家;重视乡土建筑与文化研究,如布依石建筑、胶东海草石屋、江南水乡建筑和藏族建筑,尤以海草石屋的北斗山庄,被誉为化腐朽为神奇,获得中国国内外赞誉。
 +
 
 +
截至2016年11月,戴复东设计工程80余项,已建成较突出的有:武汉东湖为毛主席生前工作、接待用的武汉东湖梅岭工程、[[北京]]中华民族园及园内布依寨建筑、[[山东]]省烟台市建筑工程公司大楼、河北省遵化市国际饭店、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馆、同济大学研究生院大厦、河北省北戴河中国传统建筑研究奠基人中国营造学社创办人朱启钤先生纪念亭;最近建成有较大特色的如上海市中国残疾人体育艺术培训基地、杭州浙江大学新校区中心组团建筑群、武汉钢铁集团技术中心大厦和安徽省无为县“农文化”广场等。还开展轻钢轻板房屋体系及其产业化研究开发。
 +
 
 +
戴复东夫妻二人一起设计了很多作品,比如武汉东湖梅岭工程、上海交通大学宿舍、杭州华侨饭店方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馆、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中心岛建筑群等。 
 +
<ref>[https://www.douban.com/note/658937573/ 心香一烛 – 怀念戴复东先生]豆瓣网</ref>
 +
 
 +
 
 +
===建筑设计获奖===
 +
截至2016年11月,戴复东指导了大型规划2项,均获奖;他曾获得国内外建筑设计竞赛奖5项,其中一等奖4项,如1957年解放后国内首次大型建筑设计竞赛:杭州华侨旅馆获一等奖,1994年全国邀请建筑设计竞赛:广西人民大会堂获一等奖等。
 +
 
 +
===学术成果===
 +
戴复东曾经参加[[巴黎]]、[[名古屋]]、[[吉隆坡]]、[[香港]]等地7次国际会议并作会议发言,在维也纳应用艺术学院短期讲学。
 +
 
 +
截至2016年11月,戴复东撰写论文110篇,专著7部:如《[[国外机场航站楼]]》(在文化大革命中用手抄绘写,后来出版),以及《[[石头与人──贵州岩石建]]筑》等等;译书1部――《[[中庭建筑]]》。
 +
 
 +
===设计思想===
 +
戴复东于1985年提出了:“建筑是为人服务的生存与行为的人工与
 +
自然环境,宏观、中观、微观应全面重视,相互匹配,首重微观”的全面环境设计观的设计思想。他在设计中崇尚以人为本,尽可能体现对人生活生存行为的关怀。提倡“现代骨、传统魂、自然衣”精神。他很重视突出新意,重书卷气,永远富有创新锐气。他提出了“我有两只手,一手紧握世界先进事物,使之不落后;一手紧握自己土地上生长正确的有生命力的东西,使之能有根,创造条件使二者结合,往前走一步,去设计出有科技内涵、有文化深度、宜人、动人的美好建筑环境。”
 +
 
 +
2008年,戴复东曾在同济大学做题为“建筑设计中的创意和探索漫谈”讲座。在该次讲座中,戴复东提出,建筑设计中的创意,就是采用新的办法,想前人之所未想,与前不同,在前人的基础上往前走一步,来解决实用、安全、经济、美观的特点。“创新是社会和人类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类和社会发展就是无数大步和小步的结合,从原始状态发展到了今天,我们的居住地、环境也走到了今天安全舒适的城市景园和房屋,所以我们不要因为步小而不为、因为步小而不齿”。
 +
 
 +
===人才培养===
 +
对于年轻的建筑师,戴复东曾提到"宏观、中观、微观"的理念, 他说,一个人首先要有宏观的认识,在宏观甚至中观认识的指导下来处理中观和微观的事情,这样才不会走错方向。我们经常只看到眼前的东西,却忽视了这个东西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和周围其他事物的关系。只有将这三个层面都考虑到,才能够少范错误,才能够做的更好。
 +
 
 +
1986年初,戴复东在建筑系原有的城市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3个专业外又拟成立室内设计、工业造型设计两个专业(室内设计专业未获成立)。
 +
 
 +
截至2016年11月,戴复东培养博士生39名,硕士生53名。
 +
 
 +
==荣誉表彰==
 +
1999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
==社会任职==
 +
曾担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名誉院长、上海市建设与管理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同济大学艺术中心主任、上海建筑师与建材企业家联谊会会长、EAROPH地球东部区域规划与住房组织副主席、美国高层建筑与城市居住委员会北亚州地区副主席。
 +
 
 +
==个人生活==
 +
===家庭生活===
 +
[[File:戴复东和妻子吴庐生2.jpg|缩略图|[https://gss2.bdstatic.com/-f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s%3D220/sign=ee42451440086e066ea8384932097b5a/eaf81a4c510fd9f981f18c4c292dd42a2834a435.jpg 戴复东和妻子吴庐生]]]
 +
戴复东曾回忆,其父戴安澜在缅甸抗日牺牲后,由母亲独自抚养家里兄妹三人,生活艰苦,于是,他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养活一家人。在当时那个年代,只有学工科才可能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才能养家糊口,而他从小就很喜欢画画,因此选择了和绘画相关的建筑专业。
 +
 
 +
戴复东的妻子吴庐生也是建筑设计师,夫妻两人为大学同窗,由于读于同一个系,经常去图书馆自学,兴趣相近,在如何做学问的问题上有共同的看法,后来结成伉俪。
 +
 
 +
戴复东说,他们夫妻很多作品都是在相互合作与商讨中完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直到晚年,二人依然会在一起进行一些大型规划。吴芦生曾说,两个人在建筑设计上是互相取长补短的。“他有艺术细胞,徒手画的功底很好,也有中国文学的底蕴;我在技术和计算方面比较强,结构学很好。”
 +
 
 +
===与父亲的最后一面===
 +
[[File:戴复东和妻子吴庐生.jpg|缩略图|[https://gss2.bdstatic.com/9f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s%3D220/sign=831eb91877ec54e745ec1d1c89389bfd/18d8bc3eb13533fa20aaa708a4d3fd1f41345bf3.jpg ]]]
 +
戴复东教授说,他永远不会忘记,1942年的早春,在昆明与父亲告别的那个最后一面。1942年早春,戴安澜部受命行军千余公里,直抵缅甸同古城,顶住了北犯的日寇。
 +
 
 +
“那天,父亲特地从云南保山赶回昆明,与母亲和我们兄妹四人告别。他的车就停在路边,路旁是很大的一片稻田。父亲同我们话别后,就朝汽车走去。拉开车门时,他又回过头来,朝我们笑了笑,摆摆手,就上车了。这一走,就同我们永别了。”
 +
 
 +
“父亲戴安澜将军生平最恨的就是日本侵略者。他们兄妹四人的名字:复东、藩篱(女)、靖东、澄东均蕴含抗日救国之义。”
 +
 
 +
“父亲当年身为师长,每月的收入还是比较多的。每次发工资他总要拿出一部分捐献给国家,一部分资助生活困难的部下。在他的影响下,我们兄妹四人从小就养成了勤俭朴素的好习惯。”
 +
 
 +
“父亲还十分反对特殊化。有一次我和妹妹去父亲驻地‘探亲’,站岗的士兵看见我们,立即立正敬礼。我们年幼不懂,不知所措。父亲看到后,连忙上前阻止。他告诉卫兵们,这是我的子女,今后他们和我的家属来,你们不要敬礼,直呼其名即可。”
 +
 
 +
提到戴安澜将军牺牲给他留下最深刻的影响,戴教授回答:“是我父亲对国家、对民族的一腔忠诚,义无反顾。所以我看问题,想事情,总是从大处着眼。只要是对祖国的建设与发展有利的事,我戴复东就必须去一丝不苟地做好它。”
 +
 
 +
戴安澜将军牺牲后,夫人王荷馨将政府奖予的特恤金20万法币悉数捐赠给了当时设在广西全州的安澜学校。戴夫人告诫四个孩子,要他们像父亲一样,靠自己的努力好好读书,长大成才,要做对社会有益的人。  
 +
 
 +
===决定学习建筑===
 +
[[File:戴复东1.jpg|缩略图]]
 +
“父亲牺牲后,我一直在贵阳的清华中学读书,这是一所很好的学校,很多有名的老师都是当年从北京、天津等大城市流亡到大后方的。记得在高中临近毕业的时候,有一次我运动时受了点伤,到卫生室去包扎一下。学校的校医是校长的夫人,平时很关心我们。她问我,戴复东你考大学的系定下来了吗?我说,还没想好。她就说,大多数同学都有方向了,你得赶快决定啊。我告诉她,我就是喜欢画画,但画画不好作为固定职业,最理想的是学读工科。我还对她说,因为自己是长子,所以要抚养母亲,还要照顾弟妹呢!”
 +
 
 +
“这时校医好像突然发现了什么似地对我说,那你学建筑吧!学建筑一方面可以为社会和国家所用,另一方面它同画画又有天然的联系,你可以继续自己的爱好嘛。”戴复东感慨:“经她这么一点拨,我真有茅塞顿开之感啊!”
 +
 
 +
===获得贝聿铭设立的在美华人学者奖学金===
 +
1984年春天,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获得了普利兹克奖(建筑学界的诺贝尔奖),他用这笔奖金设立了一个在美华人学者奖学金,每年奖励一名。戴复东就获得了第一届奖学金——2000美元。据说,当时的戴复东用这笔奖学金作了一次环美旅行,独自一人乘美国灰狗汽车公司的长途汽车,从纽约出发,在美国整整兜了一圈半,考察了美国本土32座城市、北部大草原、西海岸森林带、迈阿密海滩、迪斯尼乐园、尼加拉大瀑布。
 +
 
 +
尽管途中经历了几乎丧命的危险,但是整个行程令他大长见识,并由衷地感悟到:建筑是一项为人服务的学问。建筑师只有真正热爱人、关怀人,才能使建筑环境为人服务得更好。
 +
 
 +
===为毛泽东主席设计长宽各8米卧室===
 +
1958年,梅岭工程的项目负责人——一位在战争中失去左臂的英雄军人,带着图纸到上海来听取意见。同济大学建筑系的领导在讨论梅岭工程方案时,把30岁的戴复东也带去了。
 +
 
 +
“当时自己年纪轻,看到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就脱口而出了。不想过了些日子,系领导把我叫去说,梅岭工程的项目负责人,想让我重新设计方案。我当即表态,这怎么行?人家施工图纸都已经画好了,只是来听听意见。我们怎么能夺人所爱,去干这种不符合职业道德的事!”
 +
 
 +
“又过了几天,想不到上海市委领导做出决定,要求同济大学设计这一项目。我不能违背市委的指示,只得服从决定。”
 +
 
 +
“后来才知道,这个工程项目不寻常。学校系领导派我和我的妻子吴庐生(现为国家工程设计大师、同济大学教授),以及傅信祁先生(现为同济大学教授),一同到武汉,做现场设计。”戴复东今天仍然清晰地记得,当年工程的项目负责人这位令人尊敬的“独臂英雄”,要他设计一间长8米、宽8米、高4.5米的大卧室。“这么大的卧室人住得会不舒服的!”戴复东反复向他解释自己的看法。但“独臂英雄”要求戴复东必须执行他的“命令”。
 +
 
 +
有天晚上,“独臂英雄”请戴复东他们去看戏,戴复东一到小会堂里就发现,怎么前面七八排都空在哪儿?他再往中间一看,只有一个人,是毛主席。“当时我们好激动!眼睛睁得大大的,生怕把什么看漏了。看完演出,毛主席就从我们的身旁走过。我们几个年轻人真的是屏住呼吸了。”“过后,‘独臂英雄’对我们说,明白了吗?这间大房子就是为毛主席建造的。从此以后,大家就再也不和他争辩了。”
 +
 
 +
===父亲的“懋绩勋章”失而复得===
 +
[[File:美国国会授权总统颁发给戴安澜将军的懋绩勋章1.gif|缩略图|[https://gss3.bdstatic.com/7P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s%3D220/sign=0aed4eee4f166d223c77129676230945/b3119313b07eca803a2ef0c29d2397dda14483e8.jpg 美国国会授权总统颁发给戴安澜将军的懋绩勋章]]]
 +
戴安澜为反法西斯斗争事业捐躯后,1942年10月29日,美国国会授权罗斯福总统,将专门授予二战中外国同盟军杰出将领的懋绩勋章,颁发给戴安澜将军。这枚勋章在“文革”中被毁了。
 +
 
 +
戴复东的全家希望他在访美期间能设法弄一张勋章的照片和证书复印件来留作纪念。“到了美国后,我一直在想,怎样办成这件事呢?有一天,我突发奇想,我在美国又不认识什么官员,我就写一封信给里根总统吧。看看运气了。”他就把一封写着“华盛顿、白宫、里根总统收”字样的信封,扔进了学校旁的一个邮筒内。
 +
 
 +
大约两周后的一个下午,戴复东从市区回学院上课,办公室的秘书告诉他,美国陆军部寄给他一封挂号信。他很有点吃惊:“美国军方怎么会寄挂号信给我呢?”打开信后才知道是美国陆军副总参谋长帕特里克将军代里根总统回的信,信中说查看了历史档案,当时美国政府确实曾向戴安澜授予了“懋绩勋章”。因此,除寄给他历史档案复印件外,重新补发一张证书,并决定再由有关单位重新铸造一枚勋章补给他们的家属,不日即可寄到。
 +
 
 +
当晚,他乘兴填了一首《[[忆秦娥]]》:千般憾,宝章不翼肠愁断。肠愁断,魂萦梦绕,暮思朝盼。“懋绩”再铸光华艳,斯人惠我酬衷愿。酬衷愿,时空纵阻,友谊长灿。
 +
 
 +
最后全家作出决定:勋章的属权归戴家,勋章长期借给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出和使用。对于戴家的“决定”,军博也表示十分感谢。
 +
 
 +
==人物评价==
 +
爱院如家,爱学如命,爱生如子,这是戴复东院士在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60年工作的真实写照。<ref>(同济大学) </ref>
 +
 
 +
他不论顺逆境遇,始终热爱建筑事业,勤奋学习、潜心钻研、思想活跃、勇于革新,是建筑界中成果丰硕、贡献突出的专家。<ref>(同济大学)</ref>
 +
 
 +
==人物影响==
 +
===庆祝戴复东院士执教60周年学术报告会===
 +
2012年5月18日,庆祝戴复东院士执教60周年学术报告会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A楼举行,校党委书记[[周祖翼]]、副校长[[伍江]],上海市建筑学会会长[[吴之光]],以及戴复东院士在同济工作期间的众多同事、从世界各地赶来的学生,共同庆贺戴复东院士及其夫人吴庐生先生执教60周年。
 +
 
 +
===《[[戴复东论文集]]》===
 +
《戴复东论文集》文稿来源于戴复东先生不同时期在《[[建筑学报]]》、《[[时代建筑]]》、《[[世界建筑]]》、《[[建筑师]]》等一流杂志以及国内外重大会议上发表的经典论作,系统展现了戴先生“建筑是生存与行为的人工与自然环境,宏观、中观、微观,应全面重视,相互匹配,重视微观”的全面环境观,以及“一手紧握世界先进事物使不落后,一手紧握自己土地有生命力的东西使能有根,并创造条件使两者结合”的设计思想。
 +
 
 +
==文献来源==
 +
{{Reflist}}
 +
[[Category:建筑师]]

於 2020年4月6日 (一) 23:58 的最新修訂

戴復東
出生 (1928-04-25)1928年4月25日
廣東省廣州市
逝世 2018年2月25日(2018-02-25)(89歲)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教育程度 南京大學建築系
職業 教學科研工作者
知名作品國外機場航站樓

戴復東(1928.4.25-2018.2.25),漢族,出生於廣州市,安徽省無為縣人,抗日名將戴安瀾之子。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

1952年7月,戴復東畢業於南京大學建築系(現東南大學建築學院);1952年,分配到同濟大學任教;2018年2月25日上午,因病醫治無效在上海新華醫院逝世,享年91歲。

戴復東作為著名建築學與建築設計專家,戴復東在半個多世紀裡,主持設計了近百項工程。 [1]

人物生平

  • 1928年4月25日,戴復東出生於廣東省廣州市。
  • 1942年,戴安瀾將軍犧牲後,戴復東一直在貴陽的清華中學讀書。
  • 1948年,考入國立中央大學建築系。  
  • 1997年戴復東在自己設計的河北省遵化市國際酒店前留影
  • 1997年戴復東在自己設計的河北省遵化市國際酒店前留影
  • 1952年7月,畢業於南京大學建築系(現東南大學建築學院)。
  • 1952年,國家把戴復東分配到了同濟大學任教。
  • 1983-1984年,戴復東被公派至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建築與規劃研究院作訪問學者。
  • 1986年,同濟大學新增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戴復東先後擔任了副院長、院長、名譽院長等職。
  • 1999年12月,戴復東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2012年5月18日,慶祝戴復東院士執教60周年學術報告會在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A樓舉行。
  • 018年2月25日,因病醫治無效在上海新華醫院逝世,享年91歲。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戴復東2.jpg

建築設計成果 戴復東開展輕鋼砼輕板房屋體系及產業化研究開發,進行住宅商品化的製作組裝銷售全過程研究,設計出內外牆自封閉體系,使房屋建設向可持續發展、高科技化走出探索性的一步;在醫院、航空港建築、高層超高層建築研究方面富有成果;參加主持評審數十項重大項目,是大劇院專家組專家;重視鄉土建築與文化研究,如布依石建築、膠東海草石屋、江南水鄉建築和藏族建築,尤以海草石屋的北斗山莊,被譽為化腐朽為神奇,獲得中國國內外讚譽。

截至2016年11月,戴復東設計工程80餘項,已建成較突出的有:武漢東湖為毛主席生前工作、接待用的武漢東湖梅嶺工程、北京中華民族園及園內布依寨建築、山東省煙臺市建築工程公司大樓、河北省遵化市國際飯店、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院館、同濟大學研究生院大廈、河北省北戴河中國傳統建築研究奠基人中國營造學社創辦人朱啟鈐先生紀念亭;最近建成有較大特色的如上海市中國殘疾人體育藝術培訓基地、杭州浙江大學新校區中心組團建築群、武漢鋼鐵集團技術中心大廈和安徽省無為縣「農文化」廣場等。還開展輕鋼輕板房屋體系及其產業化研究開發。

戴復東夫妻二人一起設計了很多作品,比如武漢東湖梅嶺工程、上海交通大學宿舍、杭州華僑飯店方案、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院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中心島建築群等。 [2]


建築設計獲獎

截至2016年11月,戴復東指導了大型規劃2項,均獲獎;他曾獲得國內外建築設計競賽獎5項,其中一等獎4項,如1957年解放後國內首次大型建築設計競賽:杭州華僑旅館獲一等獎,1994年全國邀請建築設計競賽:廣西人民大會堂獲一等獎等。

學術成果

戴復東曾經參加巴黎名古屋吉隆坡香港等地7次國際會議並作會議發言,在維也納應用藝術學院短期講學。

截至2016年11月,戴復東撰寫論文110篇,專著7部:如《國外機場航站樓》(在文化大革命中用手抄繪寫,後來出版),以及《石頭與人──貴州岩石建築》等等;譯書1部――《中庭建築》。

設計思想

戴復東於1985年提出了:「建築是為人服務的生存與行為的人工與 自然環境,宏觀、中觀、微觀應全面重視,相互匹配,首重微觀」的全面環境設計觀的設計思想。他在設計中崇尚以人為本,儘可能體現對人生活生存行為的關懷。提倡「現代骨、傳統魂、自然衣」精神。他很重視突出新意,重書卷氣,永遠富有創新銳氣。他提出了「我有兩隻手,一手緊握世界先進事物,使之不落後;一手緊握自己土地上生長正確的有生命力的東西,使之能有根,創造條件使二者結合,往前走一步,去設計出有科技內涵、有文化深度、宜人、動人的美好建築環境。」

2008年,戴復東曾在同濟大學做題為「建築設計中的創意和探索漫談」講座。在該次講座中,戴復東提出,建築設計中的創意,就是採用新的辦法,想前人之所未想,與前不同,在前人的基礎上往前走一步,來解決實用、安全、經濟、美觀的特點。「創新是社會和人類發展的根本動力,人類和社會發展就是無數大步和小步的結合,從原始狀態發展到了今天,我們的居住地、環境也走到了今天安全舒適的城市景園和房屋,所以我們不要因為步小而不為、因為步小而不齒」。

人才培養

對於年輕的建築師,戴復東曾提到"宏觀、中觀、微觀"的理念, 他說,一個人首先要有宏觀的認識,在宏觀甚至中觀認識的指導下來處理中觀和微觀的事情,這樣才不會走錯方向。我們經常只看到眼前的東西,卻忽視了這個東西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和周圍其他事物的關係。只有將這三個層面都考慮到,才能夠少范錯誤,才能夠做的更好。

1986年初,戴復東在建築系原有的城市規劃、建築學、風景園林3個專業外又擬成立室內設計、工業造型設計兩個專業(室內設計專業未獲成立)。

截至2016年11月,戴復東培養博士生39名,碩士生53名。

榮譽表彰

1999年12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社會任職

曾擔任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名譽院長、上海市建設與管理委員會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同濟大學藝術中心主任、上海建築師與建材企業家聯誼會會長、EAROPH地球東部區域規劃與住房組織副主席、美國高層建築與城市居住委員會北亞州地區副主席。

個人生活

家庭生活

戴復東曾回憶,其父戴安瀾在緬甸抗日犧牲後,由母親獨自撫養家裡兄妹三人,生活艱苦,於是,他挑起了生活的重擔,養活一家人。在當時那個年代,只有學工科才可能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才能養家糊口,而他從小就很喜歡畫畫,因此選擇了和繪畫相關的建築專業。

戴復東的妻子吳廬生也是建築設計師,夫妻兩人為大學同窗,由於讀於同一個系,經常去圖書館自學,興趣相近,在如何做學問的問題上有共同的看法,後來結成伉儷。

戴復東說,他們夫妻很多作品都是在相互合作與商討中完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直到晚年,二人依然會在一起進行一些大型規劃。吳蘆生曾說,兩個人在建築設計上是互相取長補短的。「他有藝術細胞,徒手畫的功底很好,也有中國文學的底蘊;我在技術和計算方面比較強,結構學很好。」

與父親的最後一面

戴復東教授說,他永遠不會忘記,1942年的早春,在昆明與父親告別的那個最後一面。1942年早春,戴安瀾部受命行軍千餘公里,直抵緬甸同古城,頂住了北犯的日寇。

「那天,父親特地從雲南保山趕回昆明,與母親和我們兄妹四人告別。他的車就停在路邊,路旁是很大的一片稻田。父親同我們話別後,就朝汽車走去。拉開車門時,他又回過頭來,朝我們笑了笑,擺擺手,就上車了。這一走,就同我們永別了。」

「父親戴安瀾將軍生平最恨的就是日本侵略者。他們兄妹四人的名字:復東、藩籬(女)、靖東、澄東均蘊含抗日救國之義。」

「父親當年身為師長,每月的收入還是比較多的。每次發工資他總要拿出一部分捐獻給國家,一部分資助生活困難的部下。在他的影響下,我們兄妹四人從小就養成了勤儉樸素的好習慣。」

「父親還十分反對特殊化。有一次我和妹妹去父親駐地『探親』,站崗的士兵看見我們,立即立正敬禮。我們年幼不懂,不知所措。父親看到後,連忙上前阻止。他告訴衛兵們,這是我的子女,今後他們和我的家屬來,你們不要敬禮,直呼其名即可。」

提到戴安瀾將軍犧牲給他留下最深刻的影響,戴教授回答:「是我父親對國家、對民族的一腔忠誠,義無反顧。所以我看問題,想事情,總是從大處着眼。只要是對祖國的建設與發展有利的事,我戴復東就必須去一絲不苟地做好它。」

戴安瀾將軍犧牲後,夫人王荷馨將政府獎予的特恤金20萬法幣悉數捐贈給了當時設在廣西全州的安瀾學校。戴夫人告誡四個孩子,要他們像父親一樣,靠自己的努力好好讀書,長大成才,要做對社會有益的人。  

決定學習建築

戴復東1.jpg

「父親犧牲後,我一直在貴陽的清華中學讀書,這是一所很好的學校,很多有名的老師都是當年從北京、天津等大城市流亡到大後方的。記得在高中臨近畢業的時候,有一次我運動時受了點傷,到衛生室去包紮一下。學校的校醫是校長的夫人,平時很關心我們。她問我,戴復東你考大學的系定下來了嗎?我說,還沒想好。她就說,大多數同學都有方向了,你得趕快決定啊。我告訴她,我就是喜歡畫畫,但畫畫不好作為固定職業,最理想的是學讀工科。我還對她說,因為自己是長子,所以要撫養母親,還要照顧弟妹呢!」

「這時校醫好像突然發現了什麼似地對我說,那你學建築吧!學建築一方面可以為社會和國家所用,另一方面它同畫畫又有天然的聯繫,你可以繼續自己的愛好嘛。」戴復東感慨:「經她這麼一點撥,我真有茅塞頓開之感啊!」

獲得貝聿銘設立的在美華人學者獎學金

1984年春天,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獲得了普利茲克獎(建築學界的諾貝爾獎),他用這筆獎金設立了一個在美華人學者獎學金,每年獎勵一名。戴復東就獲得了第一屆獎學金——2000美元。據說,當時的戴復東用這筆獎學金作了一次環美旅行,獨自一人乘美國灰狗汽車公司的長途汽車,從紐約出發,在美國整整兜了一圈半,考察了美國本土32座城市、北部大草原、西海岸森林帶、邁阿密海灘、迪斯尼樂園、尼加拉大瀑布。

儘管途中經歷了幾乎喪命的危險,但是整個行程令他大長見識,並由衷地感悟到:建築是一項為人服務的學問。建築師只有真正熱愛人、關懷人,才能使建築環境為人服務得更好。

為毛澤東主席設計長寬各8米臥室

1958年,梅嶺工程的項目負責人——一位在戰爭中失去左臂的英雄軍人,帶着圖紙到上海來聽取意見。同濟大學建築系的領導在討論梅嶺工程方案時,把30歲的戴復東也帶去了。

「當時自己年紀輕,看到有什麼不同的意見,就脫口而出了。不想過了些日子,系領導把我叫去說,梅嶺工程的項目負責人,想讓我重新設計方案。我當即表態,這怎麼行?人家施工圖紙都已經畫好了,只是來聽聽意見。我們怎麼能奪人所愛,去幹這種不符合職業道德的事!」

「又過了幾天,想不到上海市委領導做出決定,要求同濟大學設計這一項目。我不能違背市委的指示,只得服從決定。」

「後來才知道,這個工程項目不尋常。學校系領導派我和我的妻子吳廬生(現為國家工程設計大師、同濟大學教授),以及傅信祁先生(現為同濟大學教授),一同到武漢,做現場設計。」戴復東今天仍然清晰地記得,當年工程的項目負責人這位令人尊敬的「獨臂英雄」,要他設計一間長8米、寬8米、高4.5米的大臥室。「這麼大的臥室人住得會不舒服的!」戴復東反覆向他解釋自己的看法。但「獨臂英雄」要求戴復東必須執行他的「命令」。

有天晚上,「獨臂英雄」請戴復東他們去看戲,戴復東一到小會堂里就發現,怎麼前面七八排都空在哪兒?他再往中間一看,只有一個人,是毛主席。「當時我們好激動!眼睛睜得大大的,生怕把什麼看漏了。看完演出,毛主席就從我們的身旁走過。我們幾個年輕人真的是屏住呼吸了。」「過後,『獨臂英雄』對我們說,明白了嗎?這間大房子就是為毛主席建造的。從此以後,大家就再也不和他爭辯了。」

父親的「懋績勳章」失而復得

戴安瀾為反法西斯鬥爭事業捐軀後,1942年10月29日,美國國會授權羅斯福總統,將專門授予二戰中外國同盟軍傑出將領的懋績勳章,頒發給戴安瀾將軍。這枚勳章在「文革」中被毀了。

戴復東的全家希望他在訪美期間能設法弄一張勳章的照片和證書複印件來留作紀念。「到了美國後,我一直在想,怎樣辦成這件事呢?有一天,我突發奇想,我在美國又不認識什麼官員,我就寫一封信給里根總統吧。看看運氣了。」他就把一封寫着「華盛頓、白宮、里根總統收」字樣的信封,扔進了學校旁的一個郵筒內。

大約兩周後的一個下午,戴復東從市區回學院上課,辦公室的秘書告訴他,美國陸軍部寄給他一封掛號信。他很有點吃驚:「美國軍方怎麼會寄掛號信給我呢?」打開信後才知道是美國陸軍副總參謀長帕特里克將軍代里根總統回的信,信中說查看了歷史檔案,當時美國政府確實曾向戴安瀾授予了「懋績勳章」。因此,除寄給他歷史檔案複印件外,重新補發一張證書,並決定再由有關單位重新鑄造一枚勳章補給他們的家屬,不日即可寄到。

當晚,他乘興填了一首《憶秦娥》:千般憾,寶章不翼腸愁斷。腸愁斷,魂縈夢繞,暮思朝盼。「懋績」再鑄光華艷,斯人惠我酬衷願。酬衷願,時空縱阻,友誼長燦。

最後全家作出決定:勳章的屬權歸戴家,勳章長期借給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展出和使用。對於戴家的「決定」,軍博也表示十分感謝。

人物評價

愛院如家,愛學如命,愛生如子,這是戴復東院士在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60年工作的真實寫照。[3]

他不論順逆境遇,始終熱愛建築事業,勤奮學習、潛心鑽研、思想活躍、勇於革新,是建築界中成果豐碩、貢獻突出的專家。[4]

人物影響

慶祝戴復東院士執教60周年學術報告會

2012年5月18日,慶祝戴復東院士執教60周年學術報告會在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A樓舉行,校黨委書記周祖翼、副校長伍江,上海市建築學會會長吳之光,以及戴復東院士在同濟工作期間的眾多同事、從世界各地趕來的學生,共同慶賀戴復東院士及其夫人吳廬生先生執教60周年。

戴復東論文集

《戴復東論文集》文稿來源於戴復東先生不同時期在《建築學報》、《時代建築》、《世界建築》、《建築師》等一流雜誌以及國內外重大會議上發表的經典論作,系統展現了戴先生「建築是生存與行為的人工與自然環境,宏觀、中觀、微觀,應全面重視,相互匹配,重視微觀」的全面環境觀,以及「一手緊握世界先進事物使不落後,一手緊握自己土地有生命力的東西使能有根,並創造條件使兩者結合」的設計思想。

文獻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