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水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截水墙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类名词。
关于中国文字的起源[1]主要有两种观点:起源于刻画符号和“图画文字”起源说[2]。我们现在已知的最早的文字是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
名词解释
截水墙,又称隔水墙、拦水墙,是建筑在地基土壤中的一道防渗墙。大多是用透水性很小的粘土或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建成。先挖去一部分地基土壤,再在挖空的部位填进粘土或浇筑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多建在透水土层不是很深或土层开挖不是很困难的地基中。能控制渗流量,延长渗径,具有良好的防渗效果。
设计原则
(1)截水墙设置处,基岩应比较完整、稳定,周围无大的分枝岩溶通道,设立截水墙后,能起到明显的防止漏水的作用。
(2)截水墙的使用材料,以就地取材为好,如用浆砌块石等,也可使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作为堵体。
(3)截水墙厚度,以能抵御库水压力,不致产生破坏为标准。
(4)为防止截水墙周围岩体漏水,必要时可进行周围的接触灌浆及岩体灌浆。灌浆孔深度,应达到一定范围,阻截周围风化破碎岩体和溶蚀裂隙的渗漏。
种类及特点
混凝土截水墙
截水墙多用于堵截近于水平的漏水岩溶管道。
窄巷口水库在左岸有一岩溶管道,进口段宽度0.5~3m,高度20余米,此一管道漏水量约为3~5m3/s。在此进口段设置了一道混凝土档墙,厚度5~7m。在下部,浇筑了一部分水下混凝土。在混凝土截水墙上部,安设了一根测压管,以测量境内外的水位差。墙的结构如图1所示。
截水墙本身质量符合要求,但由于该洞与周围灰岩中的岩溶管道相连通,此洞堵塞后,又出现新的漏水洞,因此,截水墙的效果不够理想。
浆砌块石截水墙
浆砌块石截水墙,主要优点是就地取材,降低了造价。其作用与混凝土截水墙是一致的。在贵州普定地区,有一溶洼水库,在下部有一条暗河,经在暗河中做截水墙,防止了水库岩溶渗漏。
用途
截水墙的一般用途为蓄水、泵压贮水池、冷却池、航道、休养地或防洪。截水墙的另一种用途是控制污染方面,它能控制地下水不受污染,如能防止从生产设备,下脚料,提炼物质,垃圾堆,牲畜饲料槽,溶炉等渗漏出来的化学品和废物的污染。特别重要的是能防止原子能发电站和燃料处理设备中的放射性物质与地下水混合。这种水可能抽用作为供应水,或流入江河、湖泊和其他水域。
优点
当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时,应考虑截水墙。当大量的水流入所挖的基础时,就会觉得截水墙是经济的。采用截水墙不但可以大大减少泵的动力费用,而且可以减少二班制或三班制抽水的人工费用。截水墙的另一最大优点是可以稳定挖土的边坡,即能防止坍方和滑坡。另外,当蓄水层中的地下水从挖土坑中抽出时,会导致井和池塘干涸,使树木和庄稼枯死,产生严重的破坏。如果土壤中的孔隙压力将降低,这些土壤更有可能固结,引起附近构筑物的破坏性沉降。
参考文献
- ↑ 中国汉字是怎样起源的?源始于殷商?文字有600年的历史?,搜狐,2022-09-15
- ↑ 揭秘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来源图画还是记号?,搜狐,2017-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