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战国商鞅方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战国商鞅方升,又称商鞅量,是战国时代秦国铜制量器,战国商鞅方升初置于“重泉”(陕西蒲城县),后转发至“临”地。战国商鞅方升出土于晚清时期,现藏于上海博物馆[1]

战国商鞅方升,全长18.7厘米,升纵7厘米,横12.5厘米,深2.3厘米,容积202.15立方厘米,重0.69千克,为长方形的有柄量器,器壁三面及底部均刻铭文

战国商鞅方升是国宝级文物,是中国度量衡史不可不提的标志性器物,是战国至秦汉容量、长度单位量值赖以比较的标准。是秦统一六国后造量器的标准器具,此器是研究秦国量制的极重要的资料。

2013年8月19号,“战国商鞅方升”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名录

流传历史

秦孝公十八年(前344年),商鞅任大良造时颁发标准量器。战国商鞅方升初置于“重泉”(陕西蒲城县),后转发至“临”地。

晚清时期,战国商鞅方升出土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龚心钊从清晖阁买来战国商鞅方升,藏于龚氏汤泉别墅。

文革期间(1966-1976年),战国商鞅方升被搜出后被藏于上海师范大学校园中。

1981年8月18日,上海博物馆收购龚旭仁收藏的战国商鞅方升。

文物特征

战国商鞅方升全长18.7厘米,升纵7厘米,横12.5厘米,深2.3厘米,容积202.15立方厘米,重0.69千克,为长方形的有柄量器,器壁三面及底部均刻铭文。器外壁刻有铭文七十五字,记载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大良造鞅颁布标准计量器,以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为一升。“大良造鞅”即商鞅,该件器物因此得名。

战国商鞅方升周边及四角平正垂直,器壁三面及底部均刻铭文,左壁刻:“十八年,齐率卿大夫众来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器壁与柄相对一面刻“重泉”二字。底部刻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右壁刻“临”字[2]

战国商鞅方升是一个由几何直线组成的斗状物,呈长方形,直壁,后有长方形柄。刻铭详尽、标称值明确、器型完整、制作精良。

历史价值

战国商鞅方升是文史界国家重量级文物,是中国度量衡史不可不提的标志性器物,是战国至秦汉容量、长度单位量值赖以比较的标准。古代量器流传者为数不多,且大都是民间使用之器,战国商鞅方升是与重大历史改革相关联的国家统一颁发的标准器,是秦统一六国后以商鞅所造量器为标准器具,此器是研究秦国量制的极重要的资料。

战国商鞅方升前后经历了120多年的实际使用时间,从秦孝公变法时商鞅统一秦国度量衡,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它是天下尽用秦制最有力的物证,同时也充分说明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是商鞅在秦国变法的继续和发展。

战国商鞅方升的底部,加刻了秦始皇廿六年(前221年)统一度量衡的诏令。说明商鞅虽因变法得罪改革者至于车裂惨死,但其开创的包括统一度量衡在内的一系列制度,几乎仍完全被承袭下来,在秦始皇建立庞大帝国之后,又将一国之制推广为天下大法。

视频

战国商鞅方升 相关视频

战国商鞅方升
第7集:战国商鞅方升:一升量天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