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我的女儿(周太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我的女儿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我的女儿》中国当代作家周太兰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我的女儿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东北风呼呼的刮着天阴沉沉的,连着大雾了好几天,气温零下六、七度,下午天空中飘起了干雪花,傍晚大雪纷飞。就在这“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后半夜里,在妻子痛苦的呻吟声中,我的女儿降临到了这个世界上,时间是农历的腊月十六日。当时妻子怀孕的时候,因为生活条件的原因也不懂得营养保孕,心想着孩子一定是瘦弱的,可恰恰相反,我的女儿出生时足有八、九斤。那时都是在家里生产的,接生婆大娘也是本村的。女儿一落地,她提起女儿的双腿倒着轻轻的拍打着小屁股,三几下,女儿就咯哇咯哇的哭出声来。接生婆大娘这才让我母亲用偏大襟衣服包好,递到了我的怀里。说来也奇怪,刚刚还哭着的女儿瞬间不哭了,一双半睁的眼睛在昏暗的油灯的光亮下看着我。我有女儿了,我当父亲了,当时我的心情无比的激动,眼前憧憬着女儿未来的成长。当她们给妻子侍弄完后,我把女儿轻轻的放进妻子的怀里,刚刚还是喊破嗓子,大汗淋漓,抓住我的手,撕咬着的妻子瞬间恢复了温顺,忘记了痛苦,抱着女儿脸上露出了笑容………

女儿是在大集体妻子挣工分的年代里诞生的,除了下雨不能下地干活外,她白天很少躺过母亲的怀抱,只有晚上妻子才能真正尽到母亲的责任,女儿也才能真正享受到母爱。

女儿很听话,那个年代妻子一天到晚都在忙着挣工分,除了中间喂奶,很少有空抱她。女儿似乎也很懂事,饿了哭一阵子,饮点茶水就好了。那时候没有奶粉,所以还是挺亏欠女儿的,但她从不闹人,除了跟奶奶玩一阵子,就是觉睡的多。我和妻子也不懂得给她弄个什么软一点的枕头,加之没时间照看女儿,头都睡得有点偏了,当时看着女儿睡偏的小脑袋,我和妻子心里也都很内疚。

女儿长到两三岁的时候就时常跟着我的祖母转,黑豆黑豆的一双眼睛,像个布娃娃,真的很讨人喜欢。

到女儿四、五岁的时候,农村实行了联产责任制,土地分包到户。我在外地工作,加之我们又和老屋分了家,搬到村西寨河口外住,离老屋远了,也不太方便,我又不在家,妻子上地干活了,有时还把女儿锁在院子里。这个时候女儿一个人在家也没闲着,像个小大人似的,包揽着家务。帮妈妈做饭,人还没有锅台高,她一边往柴锅灶里添柴,一边在椅子上站着搅面水做面汤,当然有好几次做的面水都是疙疙瘩瘩的,次数多了她也就会了。她还用稚嫩的小手把母亲泡在盆子里的衣服洗干净,刷碗,扫地,喂鸡,喂鸭,喂鹅,当时还养了好多年的猪,有时女儿踮着脚尖,把妻子背回来的青草扔到猪圈里,猪圈里猪的"哼哼"的叫声,也不知道把女儿吓哭了多少回。

后来女儿上学了。女儿放了学,还要在妈妈收工回来之前,去自己责任田里弄点红薯尖或红薯叶子回来当菜叶。过星期或下午放学早,农忙时节女儿还上地帮妈妈拔草,提苗捉虫,栽红薯苗,浇水撒化肥,丢种子,摘绿豆,摘棉花,干了很多农活,有时还往地里给妈妈送茶水。后来妻子又养了头牛,很多时候,女儿还挎着筐,用她的小手一点一点的割着青草回家喂牛,为的是能帮妈妈减轻负担。有时女儿还用菜刀把草剁碎,当时铡青草喂牛,多数还都是八九岁女儿摁的铡。

有时是中午,有时是晚上,小院子里的铡刀旁,妻子侧着身子,一只腿跪在地上,一只腿半蹲着,两手抱着一小捆一小捆的青草,小心翼翼的往铡刀口上放着。比书桌稍高点的女儿两手握着铡刀把,一双小胳膊尽力的把铡刀高高的抬起,欠着身子,有时还踮起脚尖,吃力的又把铡刀往下摁着,有时还得多摁几下。妻子尽力弄小捆的草,虽然铡的慢些,但为的是女儿能把铡刀摁到底。一筐草铡完,女儿手上磨出了血泡,累得小脸通红,衣服都湿了。妻子打心眼里心疼女儿,更有几次,妻子的眼泪洒落在铡刀上,还是女儿为她擦去泪水。虽是这样,但女儿倔强,认准的事她始终会帮妈妈干到底的。

女儿八九岁的那年妻子又怀孕了,即将临产不能下地干活,正是麦收的季节。那个时候哪有机械收割呀,都还没有开镰,我就提前开始割麦了。不管是烈日当空,还是小雨绵绵,只要能下地我都不落空,因为放假的时间有限。那些天,鸡还没叫,女儿还迷糊着眼睛,就和我下地割麦了,晚上回来都到十来点了。我在前面割麦,女儿在我的旁边排上三几垅,她不会拧捆麦的腰子,我就让她单独放的一堆一堆的,等到收工时我再拧上腰子,捆成一捆一捆的。女儿很认真,也很细心,用她稚嫩的小手把麦子割得干干净净,麦秆儿也堆得一堆一堆,整整齐齐的。我割在前面,女儿跟在后面也拉不了多远,每当我回头看她时,女儿总是笑笑的,烈日下女儿的头发全湿了,脸晒得通红通红,她不时的用她的小衣裳襟擦着汗,我劝她歇会儿,不用赶那么快,女儿总是乖巧又倔强的回答我,不是太累,等咱们割到那头了再歇吧。

中午的饭都是妻子腆着个大肚子,摇晃着送到地里吃的。

有一天下起了小雨,人们都从地里往家赶。我却拉着八九岁的女儿,淋着雨向麦田里赶。当时妻子看着我们父女俩的背影,满眼的泪水。多少年了,每当妻子提起这些,总是觉得有愧于女儿。那一天,虽然下着小雨,但天凉快,在女儿的帮助下,我们顺利的割完了那一年的麦子。当然往家拉麦还是很费劲的。那时没有拖拉机,都是用拉车,妻子又下不了地,还是女儿帮我装车,推车。一车一车的把麦子拉到麦场里堆成垛的。大热天,正晌午,路又不好,沟渠又多,拉庄稼的拉车不知道翻了多少次,有时候是装了翻,翻了装,一车麦子能倒腾个半天。我是最怕遇到这样的时候,因为车翻了怕伤着女儿,但又有什么办法呢。在我的脑海里时时浮现一个八九岁大的,扎着小羊角辫的小女孩,累得满脸通红,前额上的头发都是湿的,像父母一样弓着腰,脚步前后稳实,两只小胳膊相互的配合着,一手握镰,一手拢着麦杆,吃力的向前割着。有时麦芒把她的小脸拉擦的一个红印一个红印的,女儿也从不偷懒。烈日下,她的身影在努力的,艰难的,不停止的,向前慢慢的移动着,她的身后,小麦杆子一堆一堆的整整齐齐。割过麦子的地方,麦茬齐地,干干净净,跟大人干出来的活一样。

女儿打小学习成绩好,上课注意听讲,按时完成作业,肯动脑筋不贪玩。更重要的是她从小尝受母亲干活劳累的艰辛,知道生活是不容易的,她的脑海深深印下了母亲不辞劳苦的身影。随着女儿年龄的增长到十来岁的时候,就能帮母亲干更多的活了。放了学,女儿匆匆回家放下书包,不是照看弟弟妹妹,就是洗衣做饭,喂鸡喂鸭喂鹅,有时还挎上筐子割草回来喂牛。后来妻子又买了几只羊,女儿放学回家还赶上羊,到干渠支渠放上一阵子,让羊吃个饱。那个年代麦套棉套种的多,俺家足有十七八亩麦套棉。栽棉花苗,盖塑料薄膜,还有揪花,摘棉花。棉花收获的季节也是妻子和女儿最忙的时候。满坡的棉花田,棉桃张着嘴,吐着白白的棉花,到处是一派秋收繁忙的景象。妻子一大早趟着露水就下地了,逢上星期天,就带着女儿在无边的棉田里劳作。妻子白天肩挑背笼背,拉车拉,一筐一筐的把棉花揪回来,家里堆的没有下脚的地方。地里的活忙不完,家里孩子,猪牛羊,鸡鸭鹅,屋里没摘的棉花,连抬脚的地方都没有,人就是掰成几瓣也干不完的活。女儿更是懂事了,用她稚嫩的身体挑起了家务的担子,为了不落功课,她总是在学校就把作业完成了。一回到家,到处都是女儿忙忙碌碌的身影,她吃力的张罗着,有些家务活女儿是勉强能弄,一到晚上又陪着妈妈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后来才用上了电,有了电灯)摘棉花,听着妈妈讲小时候的故事。多少次娘几个都是睡在棉花堆上,睡醒了继续摘,就这样能到春节,或者第二年开春还在摘。多少个日日夜夜,女儿陪伴着母亲,照看着弟弟妹妹,度过了又一个又一个夜晚。

女儿学习好,成绩一直很优秀,五年级升初中的时候是双百分(那时只考语文数学),顺利的考上了乡重点初中。但因为家里需要干活的小手,要陪伴母亲,照看弟弟妹妹,所以女儿放弃了重点初中,就又在家门口村办的学校上了初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儿更加懂事了,为妈妈分忧解难的机会多了,吃重的活也能干了。后来家里买了手扶拖拉机,女儿和她妈还都能开上满地跑哩,也省了很多劲。女儿学习的科目多了,开始上早晚自习了,女儿总是赶着时间,尽量把妈妈把家里的一切活弄好再走,放学回到家就没有坐过。让我永生难忘的要数妻子打药中毒的那件事。放了暑假,我就有时间在家里帮妻子干农活了,一般打农药治虫的活都是我干的,因为妻子有过敏史。不巧的是那年必须得去省城教育学院参加培训,那些日子我提前把我能做的重体力活都干完,还把秋庄稼地里都打了一遍农药,就在我去省城学习的一星期里,家里出事了。黄龙渠河滩里种了亩把地的绿豆生网包虫了,妻子把药桶里我打药剩下的半桶药背去打了。回来后她忘了用肥皂洗手,只是用水冲冲就算了,那天天热,她出的汗也多,到了晚上十来点药效发作了,头晕,恶心,呕吐。女儿慌了,黑夜中跑去喊来了我的二弟,一同在夜色中把妻子送到了乡卫生院,诊断轻微重毒,挂上水一直要输到第二天下午。来回十几里路,家里还有弟弟妹妹呀,早上天不亮,女儿一人从街上赶回家里,照顾着弟弟妹妹,还把张嘴的鸡鸭鹅猪牛羊都喂了个遍儿,又喊来了奶奶照看弟弟妹妹。女儿又一路小跑赶到街上的卫生院照看妈妈,一直到下午和二弟一块儿把脱离危险的妻子拉了回来。那个时候没有电话,也没有人告诉我,当我学习结束从省城回来的那天晚上,妻子描述了那天重毒的情形,是女儿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喊来了亲属,匆忙上街的途中是女儿一边推着拉车,一边一遍又一遍的呼喊着"妈妈、妈妈",直到今天想起此事,我的心还是悬的老高老高,我的泪水还止不住的往外流……

女儿小小的年纪能像个大人似的,帮助妈妈干了好多好多的活,是女儿的手和妈妈一起改变着这个家,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房子也翻修了好几次,家也在不断的变化着。

女儿学习很勤奋,初中三年获得县市级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在南阳市举办的国家级英语、数理化竞赛中荣获过一、二等奖,县市举办的作文竞赛,获得过二等奖、优秀奖。撰写的小小说《三岔路口》,在南阳作文报上发表,散文《又是菊花盛开的时节》,获奖并刊登在全国优秀散文选刊上,还被聘为南阳作文报小记者。诗歌:《赠友诗:幸福永远伴随你》被选录在"当代青年抒情诗集"一书中。女儿的学习成绩优秀,应该说当年考个重点高中,上个好大学是没问题的,但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还有弟弟妹妹,中招考试填报志愿,她选择了师范,想早一点参加工作,早一点替父母分担忧愁。他的愿望实现了。那一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师范。师范三年,她品学兼优,虽然助学金不多,但她很少问家里要钱,生活用品都是她自己当家教挣的钱购置的。为了省更多的钱让弟弟妹妹们上学,她买了辆旧自行车,往返一百多里路,骑车来回。还让母亲给他她加工过炒面,带到学校吃,也能省点生活费。女儿没有童年的乐趣,有的只是满满的从小帮母亲家里地里干家务、干农活,忙忙碌碌写不完的回忆。

女儿师范毕业了,女儿顺利的拿到了专科本科毕业证书,女儿参加了工作,实现了从小到大妈妈一直的愿望:你不能像我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下气力干农活。女儿结婚了,女儿有了家庭,女儿有了孩子,女儿的孩子都上大学了。女儿虽然离妈妈远了,但妈妈很高兴。女儿孝敬父母,时常牵挂着母亲,只要有空她就会和家人带着孩子回老家,住上一晚,和母亲拉拉家常说说话,亲口吃上妈妈做的饭菜,感受和妈妈在一起的幸福…… [1]

作者简介

周太兰,河南邓州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