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成语:不遗余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不遗余力

汉语成语,拼音是bù yí yú lì,意思是把所有力量毫无保留使出来。出自《战国策·赵策三》。 [1] 中文名 不遗余力外文名 spare no effort; go all out; do one's best 拼 音 bù yí yú lì 出 处 《战国策·赵策三》 注 音 ㄅㄨˋ ㄧˊ ㄧㄩˊ ㄌㄧˋ 释义 把所有力量毫无保留使出来.

成语出处

战国策·赵策三》:“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 [2]

成语辨析

近义词:全力以赴倾巢而出 反义词:三心二意留有余地 灯谜:拔河比赛;全部就业;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3]

成语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全力以赴 示例 [4]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四回:“委员和事,调停惟赖孔方;绅士责言,控诉不遗余力。”

成语典故

秦国发兵攻打赵国,在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县)摆开了战场。但赵军抵挡不住秦兵,连连溃败。怎么办呢?赵王召来大臣楼昌虞卿商议对策。赵王说: “长平战事,我们不胜,新近又战死一员都尉。我想再增派军队往长平去抵挡秦兵,你们的看法如何?” 楼昌说:“再增派军队也没用。不如派大使到秦国去求和。不然,我们的军队将会彻底被秦兵消灭。” 但虞卿不同意楼昌的见解。他说: “我看现不必去求和。主张求和的人,总是强调“不求和,必破”。其实,未必是这样。大王,你说,秦国攻打我们是不是一定要消灭我们军队呢?” 赵王说:“是啊!秦国不遗余力,看来是定要消灭我们的部队才甘心啊!” 虞卿说:“就按大王说的,秦国要消灭我们军队,我们应该去求和,现也不能派大使到秦国去。请听我的话,先派使者带着宝物去赠送给楚国魏国。楚王和魏王要是得到了赵国赠送的宝物,便一定会高兴地接纳我们的使者。一旦我们的使者进入楚国和魏国,秦王必定会怀疑天下人要联合起来对秦,因而感到惶恐。那时,和谈就好进行了。” 可是赵王不以为然,终于没有接受虞卿的意见。 不久,赵王派郑朱为特使,到秦国去求和。郑朱走后,赵王又召来虞卿,问道:“我已派郑朱到秦国去和谈,您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呀?” 虞卿回答说: “和谈不会成功。但这样一来,赵国的军队很可能为秦国所破灭。这是因为,郑朱是我们赵国的一位显贵的人物。他到了秦国,秦王以及应侯范睢一定会借机宣扬他们的胜利。天下的诸侯也一定向秦国祝贺。而楚、魏两国以为我们跟秦和谈了,也不会派兵来援助了。在这种情况下和秦国和谈,秦国的条件一定会很高。如果我们应允,秦国是一定不肯让步的。所以我说,和谈不一定能成功。” 果然,郑朱一到秦国,秦王和应侯范睢便借郑朱的到来向天下扬言说他们攻打赵国取得了胜利。还说,秦国终于不肯与赵国和谈。 随之,长平之战爆发,赵国溃不成军,赵国的京都邯郸也被秦兵包围了。 结果,赵王割了六县送给秦国作为求和条件,秦兵才解除了对邯郸的围攻。事后,虞卿问赵王说: “秦兵不围困邯郸了。您以为是秦兵疲倦了才撤退的呢?还是他们的力量能持续下去,因割了六县给他们才撤退的呢?” 赵王说: “秦国部队攻打我们是不遗余力的,我看也许是因为兵卒疲倦才撤退的。” 虞卿说:“是的,秦国以它的力量击他所不能取得的,结果,搞得疲惫不堪而退兵。可是您又以它的力量所不能得到的奉送给它,哈哈,我们也许就可能无可救药了。” 虞卿一席话,引起了赵王的深思。 后来,赵王又把虞卿的一席话说给一个名子叫做赵郝的臣子去听。对于虞卿的话,那赵郝很不以为然,说道: “虞卿说的真是那么一回事吗?六座县城不过像弹丸之地。现不割让给秦国的话,秦国可能还要来攻打我们赵国,到那时候恐怕还得割让土地去求和呀!” 听了赵郝的话,赵王更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5]

人物介绍

虞卿邯郸(今河北邯郸)人,战国名士。虞卿善于战略谋划,在长平之战前主张联合楚魏迫秦求和。

视频

参考资料

categorg:+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