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情如酒香(刘佳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情如酒香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情如酒香》中国当代作家刘佳峰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情如酒香

记得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客中行》写过一首赞美酒香的诗句,原文是这样的: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此诗前两句以轻快、幽美的笔调,歌颂了兰陵美酒是诗人李白眼中的好酒。第一句从酒的质量来赞美酒,第二句进一步从盛酒的精美器具、酒的色泽烘托出酒的醇香。后两句说因美酒而流连忘返,乃直抒胸臆之语,含意深长,耐人寻味。全诗语意新奇,形象洒脱,一反游子羁旅乡愁的古诗文传统,抒写了身虽为客却乐而不觉身在他乡的乐观情感,充分表现了李白豪迈不羁的个性和其诗歌豪放飘逸的特色,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盛唐时期的时代气氛。同时还衬托出李白借酒香抒发个人感情的独特意境。

其实,在我国的许多地方都有借酒寄情的传统习惯,成为千千万万百姓联系情感,畅谈亲情友情的重要纽带,只要遇上谁家有好事喜事美事,都会邀上三五好友聚在一块高高兴兴喝上几盅以示庆贺,有甚者喝至高兴时会豪言壮语喋喋不休出现馋酒的境地。如果是某家有贵客造访,主人还会拿出自家久存的上等好酒来招待客人。酒,似乎成了诸多普通百姓或者亲朋好友沟通交流情感的一种特殊“信物”。

说到酒,在秀美的祖国大江南北几乎都有“无酒不成宴”的习俗,许多人更是将酒视为增进情感的“精神食粮”,无论是亲朋好友,还是同事同学聚会,无论是晚辈拜见长者,还是同辈之间的相聚,宴席上几乎都能目睹推杯换盏的动人情景

历史上关于酒的典故也很多:比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去换美酒,与君同消万古愁”,“三杯通大海,一醉解千愁”。酒,似乎成了人们表现情感的最佳饮品。

我的家乡也不例外,也有情如酒香的美丽传说。有人曾这样夸张的形容家乡厚重的酒文化“不到深圳不知钱少,不到永州不知量小”。足见永州的酒文化名不虚传。

1

但现实生活中,酒,并非是联系情感的唯一方式,比如长辈与晚辈的情感沟通完全可以用一道美食来打破两者之间的关系。

就拿今年春节回家团圆来说,千里迢迢回到家乡的第二天,因为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已经好几年未谋面的侄女说要给我们一个惊喜。一大早便开车带着我们一家直奔千年古城零陵老街美食如云的柳子街,车子在一家看似普普通通的米粉店铺前戛然而止,原以为侄女要请我们到此喝一顿早酒,后来仔细一瞧,原来是一家网红米粉店,“零陵老字号二鲜粉”8个略带行草书法味道的牌匾映入我的眼帘,可不巧的是由于临近春节,结果让我们吃了一个“闭门羹”,门店已是铁将军把关。于是向邻近的店铺老板打听,得到的答案是“老板已回家过年去了!”。

没有品尝到这家在当地算是小有名气网红店的“二鲜粉”,侄女似乎心有不甘,一向视亲情至上的侄女为了不让我们失望,情急之下又想起过去零陵南门曾经有家每天门庭若市的“辣椒炒肉”粉店,据说已经搬迁到别处了,于是侄女利用智能手机的强大功能,通过百度很快找到了新址,便掉转车头立即带着我们直奔新的目的地。幸运的是这家门店还在营业,而且门庭若市、高朋满座,热闹非凡。店铺老板看到我们的到来,十分热情地用地道的零陵话向我们打招呼“坐嘛!坐嘛!”“请问你们几位?坐打等一哈马上就好!”不到10分钟工夫,几碗热气腾腾,表面铺盖着厚厚一层辣椒炒肉小菜、飘着浓郁香味的米粉便呈现了在我的面前。目睹眼前弥漫浓郁家乡味、分量十足的一大海碗米粉迫不及待地品上一口,顿时让人味蕾陡然大开,真算得上是地道的人间美味。瞧着这碗份量十足、味道正宗的米粉,就能判断出老板绝对是一个实诚人。品完这碗极具诱惑力,对我这个在外漂泊的“异乡人”来说,极大地满足了久违的味蕾需求不说,重要的是,通过这碗普普通通的正宗家乡美食,瞬间拉进了亲人之间因时空的距离似乎已经变得陌生的情感,宛若痛饮了一杯家乡的米酒,醇香而甘甜,回味无穷。

2

回到自己日思夜盼的故乡,作为晚辈的我,首先得拜见多日未见的长辈,这是天经地义的,也是晚辈孝敬长辈最应遵守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于是我便与妻子合计合计该先去拜见哪位长辈,没想到我俩不谋而合,首先想到的是去拜见的长辈便是对妻子小时候成长有恩、关爱有加、经常背着妻子玩耍,曾经给小时的妻子带来无数快乐和甜蜜回忆,从零陵嫁到东安农村,个子矮小,如今已经是快奔七十头发花白的年姨。妻子是一个懂得感恩的女人。妻子说,小时候因为岳父母工作繁忙,岳母是一家国营工厂唯一的医生,整天忙于厂里的医疗事务,根本无瑕顾及家庭,无论是厂里还是职工家中,只要谁家有个头疼脑热的都会找岳母,善良敬业的岳母哪怕是深更半夜也会毫不迟疑,做到有求必应。而岳父又在水利部门上班,那个年代下乡兴修水利是家常便饭的事,一去不是十天就是半月,甚至是好几个月。没有父母的陪伴,不得已小时候的妻子几乎天天待在外婆家,年姨便成了妻子的最忠实的“伙伴”。妻子对年姨的这份情感是难以言表的。

每次去年姨家,年姨都要拿出自己亲手酿制的“东安茅台酒”和自己最拿手、亲自烹饪的一道永州名菜“东安鸡”款待我们这些晚辈。在年姨脑海中只有一个朴实的想法,只有晚辈们喝上了她亲自酿的米酒,亲自制作的美食,年姨就高兴和满足,用年姨的话说,才算体现她这个长辈对晚辈的真情。

第二天下午,我们决定开车前往东安去看望年姨,毕竟五六年没见面了。本想来一个突然袭击,给年姨一个意外的惊喜,但思来想去觉得这样颇有些不妥,因为年姨是一个十分重情重义的人,待人也十分大方诚恳热情,虽然年姨文化不高,不懂得更多待客的道道儿,但她实诚,没有什么心计,特别是对待我们这些已经好几年未见面的晚辈来说,她必定会精心准备一番,如果不事先告诉她,唯恐怠慢了我们,她心里肯定不爽快甚至还会生气。出于对年姨的尊重和理解,思来想去,我们还是把去看望她的消息提前打电话告诉了她。年姨得知我们要去看望她,从电话那端可以感受到她有点喜出望外,立即打电话询问我们何时出发,大概何时到,意思是好让她多准备点我们最喜欢吃的美食,不能让我们到来后吃得过于简单心有不安。

驱车大约一个半小时,我们顺利到达了年姨家,远远就看见年姨全家已在屋门口早早地在那迎候我们的到来。小车刚刚停稳年姨家前院,年姨便吩咐女婿福勇点燃了事先准备好的一卷长长的鞭炮,瞬间,鞭炮的噼里啪啦声像一股暖流滋润着我的心田,从头顶暖到了脚跟。据说这种迎客方式在当地算是主人迎接客人的最高礼仪了。

因为我们还另有任务,征得年姨的同意,晚餐我破例没有畅饮年姨亲手酿制的“东安茅台酒”,不然,要是在平时那是绝对不会放过的。品尝完年姨亲自烹饪的“东安鸡”、腊肉和“黄翘肉(用面粉和鸡蛋充分搅拌,揉成一个个鸡蛋大小的面团,然后低温炸制成金黄色即可的美食)”等诸多美食后,我们决定返回住处,看见我们要走,年姨有些不舍,从年姨脸上的表情完全可以察觉出来,她很希望我们住上一宿,一起拉拉家常,毕竟好几年没见面了,但考虑到我们还有别的行程安排,通情达理的年姨只好作罢,于是吩咐女婿福勇抓紧把事先用纸箱和食品袋包装好,自己辛苦喂养一直不舍得宰杀的两只老母鸡和积攒了好几个月本来计划拿到市场去换钱的土鸡蛋和自己亲手制作、无任何添加剂、纯绿色食品红薯粉硬塞到了我们的车尾箱。想到年姨生活在农村的不易,经济的拮据,加之年事已高,土鸡和土鸡蛋本来就是换钱的上等商品,本不忍心收下这些算得上上等礼品的,但考虑到年姨是一个十分倔强的人,她决定的事几头牛都拉不回,根本没人能说服她,如果拒绝她的这番好意,一定会不高兴的,于是我们只好默默地收下这份“厚重”的礼品告别了年姨。深感,年姨的这份情,无论是多少年的陈年老酒都无法比拟。

3

姊妹情,一直是我割舍不下的。自从离开家乡到外地工作,已有年头了,不觉间,银丝挂上了鬓角。用唐朝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来形容现在的自己一点也不夸张。这些年,与兄弟姐妹是聚少离多。回到冷水滩住处的第二天与妻子商定驱车回我的老家看望好几年没有见面的哥哥姐姐。这算是我们回去走亲访友的第二站,也是同辈之间的情感交流了。从冷水滩驱车到江华县城要2个半小时左右的车程,路程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虽然回去再也感受不到父母的唠叨和嘘寒问暖,但这里毕竟还有陪伴我快乐成长的哥哥姐姐,他们也期待着已经好几年没有见到的我,渴望亲人间的团聚,渴望拉拉家常,回忆回忆小时候的童年趣事,唠叨唠叨这些年的思亲之情,毕竟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了。按照习俗,回到生我养我的家乡,在每个哥哥姐姐家中都要住上一宿,痛快地吃一顿久负盛名的“豆腐酿”(瑶族美食“十八酿”之首),尽情喝上一壶“江华茅台就”才算团聚,才算表达了兄弟姐妹间的情感,不然在谁家吃顿饭与不在谁家吃顿饭都会有意见。我遵照家乡的习俗分别到哥哥姐姐家走动了一番,却因为事务缠身没有按规矩在每家都住上一宿。因为我要驾车的缘故,哥哥姐姐破例没有让我享用“江华茅台酒”,不然那就不算团聚了。

团聚的时刻总是短暂而难忘的。告别故乡的时刻又到了,离开家乡前哥哥姐姐分别拿出他们早已准备好,自己亲手做的腊肉、腊肠、腊猪脸和糍粑以及自己生产的花生、红瓜子、黄豆、马蹄等一大堆土特产,一古脑地往车辆后备箱里塞,想方设法把这些土特产装下,把一个本来还算宽敞的后备箱塞得满满当当。目睹这些饱含亲情算不上昂贵的珍贵礼物和哥哥姐姐日渐苍老的面容,我只好默默收下。希望这些饱含亲情的土特产,像家乡芳香四溢的米酒那样,能驱散我对故乡的无尽思念。

4

如果说晚辈与长辈、长辈与晚辈,兄弟与姐妹之间的这份亲情是至高无上的,那发小情就是纯真无暇的。

得知我们回家过年的消息,与妻子从小一起捉迷藏、一起爬树套鸟窝、一起在一个单位院子长大的发小丽萍和唐平甚为高兴。按照家乡的习俗,多年不见,团聚在一起都得喝上老百姓俗称的家乡“永州茅台酒”,尽管说家乡的酒文化十分厚重,但她倆并不打算让我们饮酒,却要送给我们两份特殊的礼物。一份是相约一起驾车领略一下千年古城零陵的沧桑巨变,一份是丽萍亲自下厨做一道正宗的“永州血鸭”给我们品尝。坐在两位发小安排的车辆上,穿行在古城零陵的大街小巷和风景如画的乡村中,一幢幢高楼大厦和一幅幅乡村美景的迷人的画面交替掠过眼前,让人心潮澎湃,久久难以平静。特别是品尝发小丽萍亲手制作的“永州血鸭”,内心似乎特有一种味蕾的满足感。深感这两份特殊礼物别有一番意义,无论从何种角度去回味,似乎都感觉即使再昂贵的陈年老酒,都不抵这浓浓的发小情。

如果说世上的每份情感都是纯朴的、纯洁的和至高无上的,是难以忘怀的,是令人回味的,是刻骨铭心的,是无法释怀的。那我们都应该好好珍藏!希望这种情愫像生活中的一杯杯品质上乘的美酒,芳香四溢永远驻人间[1]

作者简介

刘佳峰,男,1985年入伍参加工作,在部队服役20多年,先后任新闻干事、宣传科科长(驻站记者),2009年转业进入海南某政法机关工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