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玲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悬玲花 |
中文学名: 悬铃花 别称: 垂花悬铃花 小悬铃花、大红袍、粉花悬铃花 界: 植物界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科: 锦葵科 分布区域: 中国、墨西哥、秘鲁和巴西,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拉丁学名: Malvaviscus Rrboreus Cav. 二名法: Malvaviscus Rrboreus 门: 被子植物门 目: 锦葵目 属: 悬铃花属 |
悬铃花,属常绿小灌木。外型略似朱槿,高30-60cm,鲜红色花朵,较为奇特,花期终年、花量多。 悬铃花性强健,喜高温多湿和阳光充足环境。原产墨西哥至秘鲁及巴西,现分布于世界各地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包括中国南部,多为野生,华南地区多植于庭院。悬铃花形似风铃,美丽可爱,为不可多得的盆栽佳品。[1]
形态特点
常绿灌木,外型略似朱槿,但叶片较为狭昌浓绿;花朵不若其他朱槿类会完全展开,鲜红的花瓣螺旋卷屈,呈吊钟状,雌雄蕊细长突出瓣外苞,花瓣略左旋,不开含苞状,鱼红色,叶阔心形,浅二裂或角状。 花朵向下悬垂。叶有柄,互生,集株端,长椭圆形状,先端渐尖,粗钝锯齿缘,主叶脉掌状,有五至七条。绿色。全年出叶,尤以3-8月为盛。
生长习性
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往往逸生,中国华南地区多植于庭院。悬铃花对土壤要求不严,耐湿性好,全年开花,但冬季开花的数量较少。 悬铃花性强健,喜高温多湿和阳光充足环境,耐热、耐旱、耐瘠、不耐寒霜、耐湿,稍耐阴,忌涝,生长快速。宜在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中生长,冬季温度不低于8℃。盛夏土壤保持湿润,多见阳光,但要防烈日曝晒,耐修剪。
产地分布
原产南美洲的墨西哥、秘鲁和巴西,现分布于世界各地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中国广州和云南西双版纳及陇川等地引种栽培。[2]
栽培技术
繁殖技术 主要用扦插繁殖,也可嫁接或高压法。 可在夏、秋季节剪取健壮、充实的半木质化嫩枝10-15厘米长,插于沙床,保持湿润,一般插后20-25天可生根。生产中主要用扦插育苗繁殖。扦插的季节,除冬季低温不宜外,春夏秋三季均可进行,但以3~5月份最为适宜,此时扦插的幼苗,翌年即可定植。老枝和嫩枝均可用作繁殖材料,但以1~2年生枝条的成苗率最高。插穗剪成10厘米左右长,可不经任何处理,剪后即插入沙床或蛭石床内,经常保湿,约1个月即可发叶发根,一般成活率可达80%以上。当插穗发根3~5条,根长3厘米左右时,即可移入圃地定植,注意浇水保湿,按常规育苗方法管理,翌年即可出圃。
田间管理 土壤 每年春季换盆,增添腐叶土,盆土宜用含腐殖质丰富的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质土壤。 光照 日照充足,植株生长较快,茎叶较繁密,开花亦较多;荫蔽处开花不良,结蕾易脱落,或花朵变小,花色暗淡。 浇水 浇水避免浇到花瓣,以免产生白斑。
肥料 生长期每半月施肥1次。盛夏土壤保持湿润,多见阳光,但要防烈日曝晒,早晚在叶面喷水。秋季天气转凉时,应搬入室内,停止施肥,控制浇水,保持通风。 修剪 栽培中当分枝稀少时,要对枝条进行修剪,使其多发侧枝,剪去过长、过乱的枝条及弱枝、病枝,以促发新枝,从而达到多萌发分枝多开花的目的。成株每年春季定期修剪整枝一次,植株老化需强剪,促使枝叶繁密。剪枝直接扦插于篱地,即能发根成长。
病虫防治 病害 悬铃花常发生叶斑病和白粉病,这是一种真菌病害,是由真菌引起的。真菌是一类没有叶绿素的低等生物,个体大小不一,多数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 [2] 防治方法:一是深秋或早春清除枯枝落叶并及时剪除病枝、叶烧毁;二是发病前喷洒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保护;三是合理施肥与浇水,注意通风透光;四是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或50%托布津500--6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800倍液。
虫害 有蚜虫、介壳虫和卷叶蛾等 防治方法: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杀。
主要价值
园林价值 悬铃花美丽而永不开展,极易栽培,为有价值的观赏植物。悬铃花为常绿小灌木,适应性强,鲜红色花朵,较为奇特,在热带地区全年开花不断。不但适合于庭园、绿地、行道树的配植,也可以列植为花境、花篱或自然式种植,还可剪扎造型和盆栽观赏。在南京地区常以盆栽室内观赏。 环保价值 悬铃花具有吸附烟尘和净化有害气体的作用。它可供厂矿污染区绿化作用。
参考消息
- ↑ [1],悬铃花养殖的注意事项 花卉知识,2018-12-01
- ↑ 豆瓣 - 植物之旅(20)——野外植物問名—懸玲花-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