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恩师义山先生(王学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恩师义山先生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恩师义山先生》中国当代作家王学明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恩师义山先生

1980年9月,我从重庆市(那时川渝还没有分家)来到了南充,开始了四年的大学生活。

熟悉的老校门,校名题字:郭沫若    大四年级刚开始,那是1983年8月29日,系领导在第二教学楼的106大教室的全年级168人的大会上,宣布了关于实习的决定,我们班包括我在内共有19个同学安排到了南充市六中实习。

根据系里的安排,义山师成为了我们的实习带队和指导老师。那时的义山师笔挺的中山装,年轻帅气,看起来就30多岁,通过他的自我介绍,我们才知道义山师还是我们1979级的校友,去年才从师院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毕业,他的导师就是我们敬重的郑临川教授(西南联大时吴宓、闻一多等先生的入室弟子)。    新校区大门    实习是从9月16日正式开始,到10月26日结束。根据六中的安排,我们这一批学生,全部在初二年级实习,我们分到了年级当时最差的初二一班,原班主任、语文老师介绍说,班里学生的语文平均成绩才56分,还有8个是留级复读的学生,他说,这个班的学生都是“从海边和草原来的——渔(愚)民和牧(穆)民”。我们每人上六节课,记得我讲的是一篇现代文《在烈日和暴雨下》,一篇文言文《愚公移山》,还有一节是作文课,另外还要实习当班主任,至少要家访六个学生。那时的我们,除了有热情和满腹诗书,什么都不懂,义山师给予我很多的指导,如何查阅资料,如何熟悉教材,怎样写教案、设计板书,怎样试讲,如何接近学生,家访要注意哪些事情等等。在义山师无微不至的帮助下,我们的实习得到了实习学校的肯定,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我设计的《愚公移山》的板书,获得了语文组老师的一致好评,我的实习成绩还被评为了优。实习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教过的十多个学生,还经常来师院找我,我带他们去阅览室、教学楼,在校园里游玩,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老教学楼    一个多月实习,增强了我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尤其是喜欢做班主任工作,这对我后来在学校里的教学,有非常大的帮助,在几十年的从教生涯中,一直把义山师指导的教学方法用到教学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1983年10月27日晚上的实习总结会上,义山师给我们作了实习总结讲话,他谆谆教导我们毕业后要当一个好老师,为南充师院争光,真正的教书育人,为国家多培养合格的人才。11月14日下午,在学院党委办公室的花园前,我们和义山师有了第一次合影。    师生合影,前排右四为赵义山先生

义山师给我们第一次正式的上课,是在1983年12月16日(星期五)的上午。那时刚上完宋代文学,我们以为元代文学除了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应该是没有什么可讲的,或许会一笔带过,就讲明清文学了。

那一天是晴天。在106教室,义山师在讲台上用清晰的声音说,今天我来给同学们讲元代文学。这或许是义山师第一次在大学的讲台上给上百人的学生上课,我感觉义山师还是有些紧张,但表情却很沉着,很是严肃。义山师的下一句话,就把我镇住了:同学们以为中国文学到唐诗宋词就可以观止了,这是大错特错的。元曲,作为“一代之文学”,是可以和唐诗、宋词相媲美,并列为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发展史上的第三座高峰。义山师讲解的元曲,令我们耳目一新,他说,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由于元代社会废弃了科举选人的传统,使读书人处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这恰恰使得元曲放射出了极为夺目的战斗光彩,透出强烈的反抗情绪,元曲,是愤怒的艺术,其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同时,元曲不仅继承了唐诗宋词的清丽,更突出的是发扬了太白和苏、辛等人的豪放,而且还极大的发展、繁荣了中华民族的诗歌,尤其是元曲中对爱情的描写,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更泼辣,更大胆。

听义山师的课,完全是一种享受。记忆最深的是义山师讲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他随口朗诵“不伏老”,那抑扬顿挫的声音,至今都仿佛还回响在耳边:“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踘会围棋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口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魂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在义山师娓娓道来的精彩讲解中,我们看到的哪里是写《窦娥冤》的关汉卿,而是一个多才多艺、完全市民化的“风流浪子”形象,举止风度,音容笑貌,跃然面前。

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有义山师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义山师声情并茂,把我们带到了秋野黄昏的苍然暮色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真的有“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的音乐在耳旁回荡,那节课是让我荡气回肠,激情澎湃。那个了无牵挂,宛如烟尘,孤寂悲凉的一人一马的马瘦人更瘦的流浪者的形象,至今还驻留在我的脑海中。

毕业后再见到义山师,已是2004年了,义山师当时在四川大学读博,就住在竹林村附近。当第一次接到义山师的电话时,很是意外和激动,当即就放下手中的工作去见了老师。从那以后,我们见面的时间就多了。

义山师和我们1980级的同学关系很好,大概是因为我们是他教的第一届学生吧,大家是时不时的就找机会见面,向老师请教学习聚会之余,义山师还会激情的吟唱散曲。

师生重聚,中为赵义山先生

义山师那数量颇丰的散曲作品,崇尚现实天然,反对柔靡雕琢,或叙爱情,或抒襟怀,或绘自然,写态传情,旷达之中,饱含着深沉的时代情怀,反映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情操,传承着历代正直知识分子的风骨。义山师诲导后辈,循循善诱,用心良苦;提携新秀,诚挚恳切,感人至深。

谨录义山师的散曲两首共赏:

【正宫·叨叨令】记妻街市所见并序

妻市归,说天冷。言有三岁小儿瑟瑟风中,助其母于街边卖核挑。见有大盖帽威风而至,小儿忙牵母衣,以目示,又指框中核桃。母点头,儿会意,忙连捧几捧核桃给大盖帽。大盖帽去,妻与闲话,知母子俩几乎天天有此一幕。言毕,妻复告余:三年前在街头见此贩女时,其儿尚在襁褓,女将儿置一小框,又将小框置小木板上,板下四轮滑动,常见女背货牵儿于风里雨里。今儿三岁,谙人情世故矣!感之叹之,记以【叨叨令】。

小儿目示横人立,贩娘一望知儿意。点头示意儿心会,核桃数捧给来吏。小手儿颤抖抖也么哥,小脸儿凄惶惶也么哥,娘儿俩街头积攒的是辛酸泪。

辛丑霜降日(2021.10.23)于蓉城东郊

【双调】凌波仙 辛酉端午志感

楚骚遗韵久飘零,诗赋从来颂大成,书生总念波间命。扑楞楞百鸭腾,闹喧喧万众惊,鼓捶罢浪静潮平。这一番电光闪,下一番雷炸鸣,到来年又看输赢。

马识途先生2004年为原南充师范学院中文系80级毕业二十周年题词

光阴似箭,悠远无限。和义山师相识已经三十八年了,感恩义山师的栽培和鼓励,衷心祝愿恩师笔耕不断,身体康健,家庭幸福美满![1]

作者简介

寇玉苹,四川邛崃市猫儿爱斑鱼庄合伙人《新蕾》杂志编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