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急慌慌地(辛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急慌慌地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急慌慌地》中國當代作家辛牧的散文。

作品欣賞

急慌慌地

據說,喬宏生組長是個很有社會背景的人,跟省內外很多高幹不是戰友就是同學。家鄉湖南衡南,燕京大學物理學系的學生,沒畢業就參加了革命。1963年9月充實地方武裝部力量,從部隊上下來的正團職幹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中印戰爭都參加了,多次榮立戰功,其中一等功兩次,在部隊和地方都是個標杆式的人物,組織多次要提拔他到更高更重要的領導崗位上工作,都被他拒絕了,前途無量。

喬宏生五十多歲的樣子,筆直的身板,胖胖的,高高的,大眼龍瞪,穿着一身不戴領章帽徽的舊軍裝,頂一個嶄新的軍帽,平時話稀,講起話來嗓門高大,一套一套的,很有理論水平;走起路來目不斜視,軍人的步伐,有板有眼,卻長着一張極難說話的樣子,令老百姓內怯、膽戰,一般人不敢隨便和他搭腔、接近,卻非常欣賞我堂兄劉家橋,說我堂兄劉家橋是一個有思想有抱負的青年人,能幹點事兒,把他列為縣工作組編外成員,讓他參加縣工作組的一些必要活動,還經常和他徹夜促膝談心,給他推薦書籍,送給他書籍,和他交流讀書感想,還和他談國際共產主義社會,談蘇聯,談赫魯曉夫及其修正主義,談我黨的「九評」,還邀請他去城裡做客,還要正在上高中的閨女喬蓮向他學習,學習他回鄉投入社會主義建設的革命精神。不久,我堂兄劉家橋擔任了大隊團支部書記,組織青年人參加義務勞動,編演革命小戲曲,活動得有聲有色,很得村里人的喜歡和讚揚,喬宏生就幫他出謀劃策,成立了一支25人的青年突擊隊,制定了紀律、學習計劃和任務。我堂兄劉家橋就經常領着這支青年突擊隊,風風火火,解放軍似的,滿大街找好事做。還帶領青年突擊隊,排着整齊的隊伍,打着紅旗,唱着《學習雷鋒好榜樣》《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歌》等革命歌曲,到三里地之外的大王莊知青點上,和上山下鄉知識青年結成對子,切磋農業生產技術,交流學習領袖著作心得體會,聯合辦夜校,辦識字班,辦讀書班,相互傳閱《青年近衛軍》《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上甘嶺》《野火春風斗古城》《雷鋒日記摘抄》等書籍,把知青點上那輛嶄新的紅色東方紅壓鏈拖拉機開到村里來,給生產隊裡深翻土地。尤其是農忙季節,青年突擊隊總是一馬當先。無論是哪個生產隊,哪戶人家,只要有困難了,不用打招呼,突擊隊的人馬就到了。

青年突擊隊的人員成分,不是黨員就是團員,或者是入黨入團積極分子,純粹的貧下中農出身,一個個穿着粗布老衣,很多成員的溫飽問題都沒有解決,稀一頓稠一頓的,卻不怕苦,不怕累,甚至不怕死,不計較個人報酬和榮辱,大公無私,天天生龍活虎,滿村都是他們學雷鋒做好人好事的影子。他們晝夜都會做好事。想起什麼好事來就做什麼。有的做了好人好事連個名字都不留,全身心的奉獻精神,成了村里大人孩子學習的榜樣,為原本民風淳樸的村莊,增添了嶄新的景象,十冬臘月,村子裡也很溫暖。

後來,我堂兄劉家橋又擔任了大隊支部副書記,是全公社最年輕的大隊支部副書記,又打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註:1956年,國家提出了新農村建設。1960年《中國農業發展綱要》再次提出了建設我國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旗號,制定了「奮鬥三五年,誓把劉家村建設成為『樓上樓下、電燈電話』新農村」的工作目標。喬宏生就把我堂兄劉家橋和青年突擊隊的事跡,整理成了一篇很感人的長篇人物通訊,很快上了《大眾日報》和省人民廣播電台。我堂兄劉家橋就大紅大紫了。先是被人民公社樹為青年人學習的榜樣,不久又被金成縣縣委縣政府、團縣委樹為學習典型,由縣委辦公室牽頭和團縣委聯合下發了「向共產黨員回鄉知識青年劉家橋同志學習」的紅頭文件,團縣委召開了向我堂兄劉家橋學習的全縣團員誓師大會,縣委全體常委出席了會議。會議上,我堂兄劉家橋披紅戴花,做了表態發言,決心奮鬥三五年,誓叫劉家村大變樣,轟動了整個金成縣,成了我們金城縣教育孩子和做人的榜樣。

然而,我大娘,也就是我堂兄劉家橋的親娘,卻不管這一套。你回家來了,來到娘的眼皮底下了,不管你幹什麼,怎麼幹,必須給娘干好,這是咱老劉家的立人立家之本。你干不好,你就給娘滾得遠遠的,免得被人家戳娘的脊梁骨。知兒莫如親娘啊。干好干壞的事,我大娘不用操心,我大娘操心的是他的婚事。

自古以來,咱老百姓家的孩子,城裡的也罷,農村的也罷,男孩子也罷,女孩子也罷,都結婚早。新中國第一部《婚姻法》頒布實施這麼多年了,明文規定「男二十歲,女十八歲,始得結婚」。白搭。娃娃親是沒了,童養媳也不見了,包辦強迫、男尊女卑,不走法律,十二三歲的男孩子就定親,十四五歲結婚生孩子的,大有人在。

我大娘從我堂兄劉家橋上初中就操心他的婚事,上高中後,這心操得就更是沒說的了。有一段時間,我大娘像是想兒媳婦、想抱孫子想迷了,想瘋了,一有空閒,揣上我堂兄劉家橋的一張小照片,羊草包手巾里包上幾個雞蛋,或者裝上兩包果子(糕點),或者提上一串油饃二斤饊子,再揣上一盒洋煙,東村里找媒婆,西村里請媒人,給我堂兄劉家橋說媒。迷得,從臉前過個有模有樣的大閨女,都要問問人家有婆家了沒。那個又好笑又討人嫌呀,哈哈,咱就不說了,四里八村,誰都知道俺劉家村有個兒媳婦迷。不是我大爺非常嚴肅地批評了我大娘一頓,還不知道我大娘把這件事情折騰成什麼樣子。

[1]

作者簡介

辛牧,品詩文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