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态系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微生态系统是生态学一个名词术语。
中国文字是历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也是至今通行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种文字像汉字这样经久不衰。 从甲骨文发展到今天的汉字,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文字的发展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2]、草书、楷书、行书等书体演变。
名词解释
微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结构的空间内,正常微生物群以其宿主人类、动物、植物组织和细胞及其代谢产物为环境,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能独立进行物质、能量及基因(即信息)相互交流的统一的生物系统(biosystem)。微生态系统是由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的微环境(组织、细胞、代谢产物)两类成分所组成。
微生态系统理论的雏形产生于生态学研究的早期阶段,当时为了更好地理解生物之间的基本关系及生物与其环境的关系,包括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格局、生物之间的竞争、共存和排斥关系等等,生态学家们在实验室内人工构建了一种实验装置进行了观察研究,如Gause(1934)研究了系统中的原生动物的竞争与捕食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此种系统即为微生态系统,只是当时没有正式提出这个概念而已。到了本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生态学理论的发展,生态系统层次的研究丰富和发展以后,人类为了认识环境中的变化,特别是由于农药、杀虫剂的大量施用于环境而引起的群落、生态系统在不同组织水平的效应变化,常常以微生态系统作为研究的手段之一,并取得了辉煌成果,如微生态系统与毒理学结合,出现了群落毒性、微生态系统毒性、模拟生态系统毒性等新术语。微生态系统在群落生态学研究方面也作出了巨大贡献,为了更好的理解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机制,生态学家常用微生态系统代替天然生态系统,进行各种条件下的实验。微生态系统实验具有量化、易控制的特点,因而很快就显示了其在这方面的优势。八十年代中后期,微生态系统在生态学研究中继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大型的微生态系统”与前期的微生态系统相比而言已经可以进行“多代”实验,用以模拟海岸、溪流以及陆地生态系统,最典型的代表则是美国所做的“生物圈Ⅱ号”,虽然此种尝试并不是很成功,却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问题,并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在人类向外部空间探索的过程当中,为了保证生命在系统中的持续发展,科学家常利用微生态系统取得必要的参数数据,为将来的探索提供依据 。
参考文献
- ↑ 中国发现距今8000多年的古老文字,考古专家:中华文明再添三千年,搜狐,2022-08-12
- ↑ 书法|详解隶书发展的历史,搜狐,20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