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御窑厂窑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御窑厂窑址位于中国江西省景德镇市珠山区,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洪武二年(1369年)设御器厂,清改称御窑厂,专门制作皇家用瓷。咸丰五年(1855年)被太平军烧毁,同治五年(1866年)重建,民国初停烧。御窑厂前后延续四百多年,是中国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品类最多、工艺最精的官窑[1]

1982年~1994年对窑址进行了多次抢救性考古发掘,2002年~2004年对窑址正式发掘,清理出清末的北围墙、明初的窑炉等遗迹,发现明代早期、中期瓷器碎片十余吨,明末及清代的地层堆积早已被扰乱或已不存。

遗址简介

景德镇御窑厂遗址,位于市区中心,南临珠山中路,北接风景路,东至中华北路,西至东司岭,面积约54,300余平方米。

御器厂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据清乾隆二年《浮梁县志?建置?景德镇厂署》记载:“御器厂建于里仁都珠山之南,明洪武二年设厂制陶以供尚方之用,规制既弘,迨后基益扩,辟垣五里许”。明朝灭亡后,清朝沿袭明制,改御器厂为御窑厂,从清嘉庆二十年蓝浦《景德镇陶录》卷一《图说》谓:“厂跨珠山,周围约三里许”来看,清御窑厂较明御器厂小了许多。直至辛亥革命爆发,推翻帝制,御窑制度被废,御窑厂随之消逝。

御窑是明、清两代专为宫廷烧造和供奉瓷器的皇家瓷厂,是我国烧造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工艺极为精湛的官办窑厂。在长达540余年的时间里,为“天下窑器之所聚”,烧制了无以计数精美绝伦的瓷器。因此,御窑厂的设立,是我国陶瓷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它客观地促进了景德镇制瓷业的发展,推进了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地位的形成过程。

1982年一2000年,景德镇市考古工作者为配合市政建设,在御窑厂遗址进行了多次抢救性发掘清理,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亦曾于1983年一1985年进行考古发掘,2002年一2004年,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又联合北京大学文博:考古学院和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考古发掘,发掘出大量的明清御窑的遗迹和遗物,揭示了明清御窑生产的概貌,获得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文物意义

御窑厂窑址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珠山之南。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毁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期间朝廷常驻陶官监制解京专供皇室御用。规模宏大,分工精细,工艺高超。厂区垣周2.5公里,中有大堂,后有轩、寝,高埠有亭。大堂左有官署,前有仪门、鼓楼、照壁,东西有大库房、作坊、窑房数十座。生产御瓷品种有缸、瓮、砖、盘、碟、碗、罐、瓶、坛、盏、钟、炉盒等,饰以鸟兽花草,描花、堆花,有暗花、锥花、玲珑等,是我国烧造时间至长,规模至大,工艺至精的官办瓷厂。产品为传世珍宝,收藏于中外博物馆。大堂建筑已不存,唯龙珠阁[2]尚在,是瓷都御窑厂的象征,周围还有少数作坊遗迹,是研究古瓷生产的珍贵史料

象征

景德镇珠山御窑厂遗址是元、明、清三代专造宫廷用瓷的皇家窑厂,一九八三年被公布为景德镇市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保护范围为:东至中华路,西至东司岭,北至彭家弄,南至珠山路。其保护范围为5.43万平方米。景德镇御窑厂是我国烧造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工艺最为精湛的管办瓷厂。这里集中了最优秀的人才,最精湛的技艺,最精细的原料,最充足资金,造出了许多精美绝伦的瓷器,成为真正的无价之宝。御窑厂在陶瓷发展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中国是瓷器的祖国,而宋、元、明、清四代官窑则是中国古瓷中的精华。四代官窑瓷器是当时技术水平最高的工匠为满足帝王和朝廷之需,用质地最优的原材料制作而成的,其造型与纹饰也都出自宫廷画家之手,因而这类瓷器无论是在当时或是现在都具有重大的艺术价值经济价值,是我国民族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瑰宝。

视频

御窑厂窑址 相关视频

历经千年的皇家御用瓷厂——御窑厂
御窑厂灯会航拍素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