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徐州刺史部」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Otheruses|subject=汉代徐州刺史部的行政区划变迁史|other=历史上的徐州|徐州 (古代)}} '''徐州刺史部''',是汉朝十三州刺史…”)
 
 
(未顯示由 1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2 次修訂)
行 1: 行 1:
{{Otheruses|subject=汉代 徐州刺史部 的行政区划变迁 |other=历史上的徐 |徐 (古代)}}
+
[[File:徐州刺史1.jpg|缩略图|徐州刺史部 :是[[汉朝]][[十三州刺 部]]之一, 治在[[郯县]](今[[山东省]][[郯城县]])。汉代 域范围大致是今日的[[山东省]]东南部、[[江苏省]][[长江]]以北及[[安徽省]]东北角。]]
 
'''徐州刺史部''',是[[汉朝]][[十三州刺史部]]之一,州治在[[郯县]](今[[山东省]][[郯城县]])。汉代州域范围大致是今日的[[山东省]]东南部、[[江苏省]][[长江]]以北及[[安徽省]]东北角。
 
'''徐州刺史部''',是[[汉朝]][[十三州刺史部]]之一,州治在[[郯县]](今[[山东省]][[郯城县]])。汉代州域范围大致是今日的[[山东省]]东南部、[[江苏省]][[长江]]以北及[[安徽省]]东北角。
  
行 5: 行 5:
 
 「徐州」一词的出现始于春秋以后,大体指[[泰山]]、[[渤海]]以南至[[淮河]]的一片区域。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著书立说,把禹时的[[九州]]冠以称谓,徐州即其一。{{noteTag|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幽州、雍州。}}《[[尚书]]·[[禹贡]]》载:「海岱及淮惟徐州。」《[[释名]]》载:「徐,舒也,土气舒缓也。其地东至海,北至岱,南及淮。」《[[吕氏春秋]]》云:「泗上为徐州,鲁也。」《[[尔雅]]·释地》云:「济东曰徐州。」
 
 「徐州」一词的出现始于春秋以后,大体指[[泰山]]、[[渤海]]以南至[[淮河]]的一片区域。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著书立说,把禹时的[[九州]]冠以称谓,徐州即其一。{{noteTag|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幽州、雍州。}}《[[尚书]]·[[禹贡]]》载:「海岱及淮惟徐州。」《[[释名]]》载:「徐,舒也,土气舒缓也。其地东至海,北至岱,南及淮。」《[[吕氏春秋]]》云:「泗上为徐州,鲁也。」《[[尔雅]]·释地》云:「济东曰徐州。」
  
== 西汉徐州刺史部 ==
+
=== 西汉徐州刺史部 ===
 
 西汉时,领[[东海郡]]、泗水国、楚国、[[鲁郡|鲁国]]、[[琅邪郡]]、江都国、[[东阳郡]]、[[广陵郡|广陵国]]、[[临淮郡]]9个郡国。
 
 西汉时,领[[东海郡]]、泗水国、楚国、[[鲁郡|鲁国]]、[[琅邪郡]]、江都国、[[东阳郡]]、[[广陵郡|广陵国]]、[[临淮郡]]9个郡国。
  
== 东汉徐州刺史部 ==
+
=== 东汉徐州刺史部 ===
 
 东汉时,领东海郡、琅邪国、[[彭城国]]、广陵郡、[[下邳郡|下邳国]]5个郡国,东汉末置[[利城郡]]、[[城阳郡]]、[[东莞郡]]、[[东安郡]]、东城郡5郡。
 
 东汉时,领东海郡、琅邪国、[[彭城国]]、广陵郡、[[下邳郡|下邳国]]5个郡国,东汉末置[[利城郡]]、[[城阳郡]]、[[东莞郡]]、[[东安郡]]、东城郡5郡。
  
== 出处 ==
+
=== 出处 ===
 
{{ReflistH|colwidth=30em}}
 
{{ReflistH|colwidth=30em}}
 
{{RefFoot}}
 
{{RefFoot}}
行 39: 行 39:
 
*[http://maps.google.ca/maps?hl=zh-TW&tab=ll Google地图]
 
*[http://maps.google.ca/maps?hl=zh-TW&tab=ll Google地图]
  
== 参见 ==
+
=== 参见 ===
 
*[[徐州 (刘宋)]]
 
*[[徐州 (刘宋)]]
 
*[[徐州市]]
 
*[[徐州市]]
  
{{-}}
+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
{{西汉行政区划|nocat}}
 
{{东汉行政区划|nocat}}
 
{{三国行政区划|nocat}}
 
{{西晋行政区划|nocat}}
 
[[Category: 刺史部]]
 
[[Category:山东古代行政区划]]
 
[[Category:江苏古代行政区划]]
 
[[Category:安徽古代行政区划]]
 

於 2019年4月26日 (五) 06:05 的最新修訂

徐州刺史部:是漢朝十三州刺史部之一,州治在郯縣(今山東省郯城縣)。漢代州域範圍大致是今日的山東省東南部、江蘇省長江以北及安徽省東北角。

徐州刺史部,是漢朝十三州刺史部之一,州治在郯縣(今山東省郯城縣)。漢代州域範圍大致是今日的山東省東南部、江蘇省長江以北及安徽省東北角。

名稱由來

「徐州」一詞的出現始於春秋以後,大體指泰山渤海以南至淮河的一片區域。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著書立說,把禹時的九州冠以稱謂,徐州即其一。[註 1]尚書·禹貢》載:「海岱及淮惟徐州。」《釋名》載:「徐,舒也,土氣舒緩也。其地東至海,北至岱,南及淮。」《呂氏春秋》云:「泗上為徐州,魯也。」《爾雅·釋地》云:「濟東曰徐州。」

西漢徐州刺史部

西漢時,領東海郡、泗水國、楚國、魯國琅邪郡、江都國、東陽郡廣陵國臨淮郡9個郡國。

東漢徐州刺史部

東漢時,領東海郡、琅邪國、彭城國、廣陵郡、下邳國5個郡國,東漢末置利城郡城陽郡東莞郡東安郡、東城郡5郡。

出處

注釋

  1. 九州即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幽州、雍州。

參考資料

書籍

  • 司馬遷,《史記》,維基文庫
  • 班固,《漢書》,維基文庫
  • 范曄,《後漢書》,維基文庫
  • 司馬彪,《續漢志》,維基文庫
  • 陳壽,《三國志》,維基文庫
  • 吳增僅,《三國郡縣表》,上海:開明書局,1937
  • 葛劍雄,《西漢人口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
  • 周振鶴,《西漢政區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
  • 周振鶴,《漢書地理志匯釋》,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
  • 孔祥軍,《三國政區地理研究》,南京:南京大學歷史系,2007年
  • 後曉榮,《秦代政區地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

地圖

  • 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1991年,曉園出版社。ISBN:9571201987
  • Google地圖

參見